福州夫妻用1234万购得清代府邸,翻修绣楼时发现暗室,查看后傻眼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老林,你看这墙后面..."陈美玲的声音在昏暗的绣楼里颤抖着,手中的手电筒光束不住地摆动。

"什么墙后面?"林建国放下手中的腐朽木板,快步走到妻子身边,顺着光束看去,瞳孔瞬间收缩。

"这...这怎么可能?"他伸出手,颤抖着触摸着眼前突然出现的暗门,"我们花1234万买的这座清代府邸,竟然..."

陈美玲紧紧抓住丈夫的胳膊:"建国,我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不该发现的东西?"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不安。

这道隐藏在绣楼墙体内的暗门,门上那把造型奇特的铜锁在手电筒光下泛着幽冷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01

林建国今年48岁,是福州本地颇有名气的茶叶商人。从十几年前的小茶叶店起家,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诚信经营,他的茶叶生意越做越大,如今在福州、厦门、泉州都有自己的茶庄,年收入早已突破千万。

妻子陈美玲比他小三岁,原本是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后来辞职专心照顾家庭,但对古董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家里的客厅里摆满了她这些年收集的各种古玩:明清瓷器、字画、铜器等,每一件都是她精心挑选的精品。

"美玲,我们的钱够多了,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去年春天的一个傍晚,林建国坐在自家别墅的阳台上,看着远处的闽江水,若有所思地对妻子说道。

陈美玲放下手中的茶杯,温和地看着丈夫:"你是不是觉得我们的生活太现代化了?缺少些文化底蕴?"

林建国点点头:"就是这个感觉!我们虽然有钱了,但总觉得自己像个暴发户。你看那些真正有底蕴的家族,哪个不是住在有历史的宅子里?"

"那你想怎么办?"

"我想买一座真正的古宅,不是那种仿古建筑,而是真正有历史的老房子。"林建国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有足够的资金,为什么不给自己和孩子留下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陈美玲沉思片刻,缓缓点头:"我觉得你说得对。现在的房子再贵,也不过是钢筋水泥,几十年后就会变成垃圾。但真正的古建筑不同,它们承载着历史,越老越珍贵。"

于是,夫妻俩开始在福州寻找合适的古宅。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确实不少,但真正保存完好、可以居住的却很少见。三坊七巷虽然有不少明清建筑,但大多已经被政府保护起来,不对外出售。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去年秋天的一个周末,陈美玲在三坊七巷附近的一家古玩店闲逛时,偶然听到店主和一个客人在谈论一座即将出售的清代府邸。

"那座房子确实是好房子,"古玩店主压低声音说道,"清光绪年间建的,原来的主人是做海贸生意的大商人。房子保存得很完整,前厅后院,还有专门的绣楼,典型的闽南大宅布局。"

"为什么要卖?"客人好奇地问。

"现在的房主是那户人家的后代,但早就搬到国外去了,房子空置了好多年。维护古建筑太费钱了,他们也住不了,所以想出手。"

陈美玲听得心中一动,赶紧凑过去询问详情。店主见她确实有兴趣,便给她提供了房主的联系方式。

回到家后,陈美玲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林建国听后也很兴奋,第二天就联系房主约定时间去看房。

府邸位于福州老城区的一条安静巷子里,从外观看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但整体结构依然完好,只是一些细节需要修缮。

房主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祖籍福州,现在定居加拿大。他对这座祖宅显然很有感情,但无奈海外生活让他无法继续维护。

"这座房子是我曾祖父在光绪二十三年建的,"房主带着夫妻俩在府邸里参观,语气中带着不舍,"当年我曾祖父做海贸生意发了财,特意请了最好的工匠建了这座宅子。你们看这些木雕,这些石刻,都是当时最高水准的工艺。"

林建国仔细打量着房子的每一个细节,心中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座府邸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传统的四进院落布局:前厅用于接待客人,中院是主要的起居空间,后宅是卧室和书房,最后面还有一座三层的绣楼,是当年女眷们的专用空间。

"房主先生,您想要多少钱?"林建国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个价格..."房主有些犹豫,"说实话,我也不太确定这房子值多少钱。古建筑不像现代房子有明确的市场价格。"

经过几番商谈,房主最终开价1500万。这个价格对于林建国来说确实不算小数目,但他对这座府邸是真心喜欢。

"价格能不能再商量商量?"陈美玲发挥了她谈判的天分,"您也说了,古建筑的维护成本很高,我们买下后还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最终双方以1234万的价格达成了交易。这个价格虽然不菲,但对于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府邸来说,林建国觉得物有所值。

办完过户手续后,夫妻俩站在属于自己的清代府邸前,心情都很激动。

"建国,你说我们这个决定对不对?"陈美玲看着眼前的古宅,心中既兴奋又忐忑。

"我觉得很对,"林建国握住妻子的手,"钱赚了就是要花的,而且要花在有意义的地方。这座房子不仅仅是我们的住宅,更是我们留给孩子的文化遗产。"

02

拿到府邸的钥匙后,林建国夫妇并没有急着搬进去住,而是决定先对房子进行全面的修缮。毕竟这座房子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虽然主体结构完好,但很多细节都需要专业的修复。

为了确保修缮工作的专业性,林建国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福建省文物保护专家李教授。李教授是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专门研究闽南古建筑,在业界颇有声望。

"林先生,您这座府邸确实是难得的精品,"李教授戴着老花镜,仔细查看着房子的每一个角落,"从建筑风格和工艺细节来看,应该是清光绪年间的作品,而且建造者显然很有财力,用料和工艺都是上乘的。"

李教授指着前厅的木雕装饰说道:"你们看这些木雕,采用的是当时最流行的'透雕'工艺,立体感很强。而且木材用的是老樟木,经过这么多年依然保存得很好,说明当年选材就很用心。"

在李教授的指导下,夫妻俩对府邸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这座房子的原主人确实是清末的一位富商,叫做陈志远,主要从事海外贸易。在那个年代,福州是重要的通商口岸,很多商人通过海贸发了财,陈志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陈志远这个人在福州商界很有名气,"李教授翻阅着相关的史料,"他不仅做生意厉害,还热心公益事业,捐建过学校和桥梁。这座府邸就是他事业巅峰时期建造的,可以说是他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房子的布局体现了传统闽南大宅的特色:前厅气势宏伟,中院宽敞明亮,后宅私密安全,绣楼精巧别致。每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象征意义。

"前厅是接待客人和举行重要活动的地方,"李教授详细解释着,"中院是家人日常生活的核心区域,后宅是私人空间,绣楼则是女眷们的专属领域,同时也是整座府邸的制高点,有观景和防盗的作用。"

有了专家的指导,修缮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林建国请来了一个专门做古建筑修复的施工队,队长老王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祖辈就是做古建筑的,经验非常丰富。

"林老板,修古建筑和盖新房子完全不一样,"老王在查看了房子的整体状况后对林建国说,"我们要尽可能保持原貌,哪怕是一块砖、一片瓦,能保留的就尽量保留。"

修缮过程中,工人们陆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物品。在前厅的一个角落里,他们找到了几件破损的瓷器,虽然已经不完整,但从花纹和釉色可以看出应该是清代的作品。

"这些瓷器可能是当年陈家用过的,"陈美玲小心翼翼地拿着碎片仔细观察,"虽然破了,但还是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

在中院的一个储物间里,工人们发现了几幅字画,虽然因为潮湿而有些发霉,但依然可以看出是名人手笔。 陈美玲请来专业的字画修复师进行处理,修复后发现其中一幅竟然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作品。

"这幅字虽然不是何绍基的代表作,但也有一定的价值,"字画修复师告诉陈美玲,"保守估计也值个几万块钱。 "

类似的发现让夫妻俩兴奋不已,每天都期待着工人们会有新的发现。 林建国开玩笑地对妻子说:"看来我们这1234万花得值啊,光是这些意外收获就值不少钱呢。 "

在后宅的一间房子里,工人们还发现了一个老式的樟木箱子,里面放着一些老照片和文件,虽然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但可以看出是陈家的家族照片和一些商业文书。

"这些东西对于研究清末福州商人的生活状况很有价值,"李教授看了这些发现后很兴奋,"建议你们好好保存,说不定以后还能捐给博物馆。"

随着修缮工作的深入,整座府邸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前厅的木雕重新上了漆,中院的青石板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后宅的房间被重新粉刷,整座房子焕然一新却又保持着历史的韵味。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林建国站在中院里,满意地看着修缮一新的府邸,"既有现代生活的便利,又不失历史文化的底蕴。"

经过三个月的修缮,府邸的大部分区域都已经完工,只剩下绣楼还在施工中。绣楼作为整座府邸的精华部分,修缮工作也最为复杂。



03

绣楼是整座府邸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三层楼高,每层都有精美的木雕装饰。 在传统的闽南大宅中,绣楼通常是女眷们的专用空间,除了居住功能外,还承担着储物、望楼等多重作用。

"绣楼的修缮是整个工程的重点,"老王站在绣楼下仰望着这座精美的建筑,"你看这些木雕,这些彩绘,都是当年最高水平的工艺。 我们必须格外小心,不能有丝毫的损坏。 "

绣楼的一楼原本是客厅和茶室,二楼是卧室,三楼是储物间和观景台。 经过百年的岁月,一些木结构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朽,需要进行更换或加固。

修缮工作从一楼开始。 工人们发现,一楼的地面铺的是精美的花岗岩,墙面则是传统的木板装修。 虽然有些地方需要修补,但整体保存得还算不错。

"这些木板都是老樟木制作的,"老王敲敲墙面,"声音很实,说明木材质量很好。不过有些地方可能受潮了,需要仔细检查。"

二楼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这里原本是女眷们的卧室,房间不大但装修精致。墙面上还残留着一些彩绘图案,虽然颜色已经有些褪色,但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精美。

"这些彩绘应该是清末流行的花鸟图案,"陈美玲仔细观察着墙面,"如果能修复的话,一定很漂亮。"

李教授也对这些彩绘很感兴趣:"这种在民宅中使用彩绘装饰的做法,说明房主的经济实力确实雄厚。在那个年代,能在自己家里使用彩绘装饰的,绝对是富商巨贾。"

真正的问题出现在三楼。三楼原本是储物间,房间相对简单,但正是这种简单的构造让工人们发现了异常。

"林老板,你过来看看这里,"老王在三楼的一面墙前停下脚步,用手敲了敲墙面,"这面墙的声音不对。"

林建国走过去仔细听了听,确实发现了问题。老王敲击其他墙面时,声音都是沉闷的"咚咚"声,但敲击这面墙时,声音明显要空一些。

"会不会是这面墙后面有什么空间?"陈美玲也走过来参与讨论。

"很有可能,"老王点点头,"古代的大宅子经常会有一些暗室或者储物空间,用来存放贵重物品或者在紧急情况下藏身。"

为了弄清楚情况,老王找来了卷尺,对整个三楼的空间进行了仔细测量。果然发现了问题:从外面看,绣楼三楼的进深应该有8米,但从内部测量,实际可用空间只有6米多,中间确实少了将近2米的空间。

"这就对了,"老王兴奋地说,"这面墙后面肯定有空间,而且不小,至少有十几平方米。"

这个发现让夫妻俩都很兴奋。一座有着暗室的清代府邸,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色彩。

"我们要不要把这面墙打开看看?"林建国跃跃欲试。

"先别急,"李教授提醒道,"如果真的有暗室,里面可能有重要的文物。我们要小心操作,不能破坏里面的东西。"

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先在墙面上开一个小洞,用内窥镜看看里面的情况。老王小心翼翼地在墙面上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洞,然后用手电筒往里照。

"真的有空间!"老王兴奋地叫道,"而且里面好像还有东西!"

大家轮流用手电筒往洞里观察,虽然光线昏暗,但确实可以看到里面是一个不小的房间,地面上似乎堆放着一些东西。

"这些会不会是当年陈家藏在这里的宝物?"陈美玲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很有可能,"李教授也很兴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富商们经常会在自己家里设置暗室,用来藏匿贵重物品。"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发现暗室的兴奋中时,更让人震惊的发现出现了。老王在扩大墙洞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墙体内侧竟然有一道暗门!

"大家快来看!"老王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这里有一道门!"

众人聚拢过来,借着手电筒的光芒,果然看到了一道隐藏在墙体内的木门。更让人惊奇的是,这道门上还有一把造型奇特的铜锁。

"这个锁的样式很特别,"陈美玲凭借自己对古玩的了解,仔细观察着这把铜锁,"应该是清代的机关锁,制作工艺相当精细。"

李教授也对这把锁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机关锁在清代并不常见,一般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而且这种锁的开启方法很复杂,不知道机关的人根本打不开。"

"我们要不要试试看能不能打开这把锁?"林建国忍不住问道。

"这种古代机关锁很复杂,"陈美玲摇摇头,"我们贸然尝试可能会损坏锁具,而且万一触发了什么机关,可能会对里面的东西造成破坏。"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老王突然有了一个发现。

他用手电筒仔细照射暗门周围,发现门框上似乎刻着一些字。

"这里有字!"老王兴奋地叫道。

大家仔细观察,果然在门框的右上角发现了几个小字,虽然因为年代久远而有些模糊,但还是能够辨认出来:

"志远藏宝室"

看到这几个字,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志远,正是这座府邸原主人陈志远的名字!

"这...这真的是陈志远的私人藏宝室?"林建国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李教授激动得手都在颤抖:"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个发现就太重要了!清末商人的私人藏宝室,这在考古学上绝对是重大发现!"

然而,面对这道紧锁的暗门,所有人都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大家都迫切想知道门后究竟藏着什么宝物;另一方面,这道门的历史价值和里面可能存在的文物价值,都让人不敢轻举妄动。

"我觉得我们应该慎重一点,"陈美玲经过深思熟虑后说道,"既然这是陈志远的藏宝室,里面可能有非常珍贵的文物。我们要是破坏了什么,就太可惜了。"

"但是这把锁看起来很结实,想要不破坏地打开,恐怕需要找到正确的开启方法,"李教授皱着眉头说,"而开启方法已经失传了,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开。"

就在大家讨论的时候,陈美玲突然想起了什么:"等等,我想起来了!当初我们在后宅发现的那些文件里,是不是有一些是关于这座房子的建筑图纸?"

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翻出了当初发现的那些文件。果然,在一堆发黄的纸张中找到了几张建筑图纸,其中一张正是绣楼的设计图!

更让人兴奋的是,在图纸的角落里,竟然画着这道暗门的位置,甚至还标注着开锁的步骤!

"天哪,这简直就是天意!"林建国看着这张图纸,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

然而,即使有了开锁的方法,大家依然决定再等等。

毕竟这道门已经尘封了这么多年,里面的情况完全未知,贸然开启可能会有危险。

随着绣楼修缮工作接近尾声,林建国夫妇对那道神秘暗门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烈。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讨论这个话题,各种猜测和想象让他们夜不能寐。

"建国,我总觉得我们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陈美玲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若有所思,"一个清末商人,为什么要在自己家里设置如此隐秘的暗室?而且还用这么复杂的机关锁?"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林建国翻了个身,"那个年代兵荒马乱,富商们藏些金银财宝也很正常。但是你想想,如果只是普通的财宝,用得着这么复杂的保护措施吗?"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又来到绣楼,站在那道暗门前久久沉默。

"美玲,我们已经等了一个星期了,"林建国终于下定决心,"再这样下去,我们可能会后悔一辈子。不管里面是什么,我们都应该看看。"

陈美玲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们花了这么多钱买这座房子,就是为了拥有一段真正的历史。现在历史就在眼前,我们不能退缩。"

按照图纸上的指示,这把机关锁需要按特定的顺序转动三个不同的部件才能打开。

第一步是将锁体上方的小龙头顺时针转动九十度,第二步是按下锁体中央的花纹按钮,第三步是将下方的小环逆时针转动一百八十度。

"我来试试,"陈美玲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骤操作,"第一步,转动龙头..."

咔嚓一声轻响,龙头转动了。

"第二步,按下中央的按钮..."

又是一声轻响,按钮被按下去了。

"第三步,转动小环..."

随着最后一步的完成,整把锁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咔嚓"声,然后自动弹开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兴奋和紧张。林建国伸出颤抖的手,轻轻推开了这道尘封百年的暗门。

门缓缓打开,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借着手电筒的光芒,他们看到了一个约十平方米的密室,四周的墙壁上装着木制的架子,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物品。

然而,当他们看清这些物品的真面目时,两人都愣住了。这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金银财宝,而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