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与核心痛点
腐蚀类型复杂:既有高温氧化导致的钢材表面脱碳、起皮,又有酸性烟气与水汽结合形成的电化学腐蚀,部分区域锈蚀深度达 3mm,严重削弱结构强度;
安全隐患突出:冶炼炉支架焊缝处因腐蚀出现微裂纹,原料输送管道法兰连接处因锈蚀泄漏,高空检修平台栏杆松动,直接威胁生产安全与人员作业安全;
生产效率受影响:钢结构腐蚀导致设备散热不均,增加冶炼能耗;管道泄漏需频繁停机检修。
二、施工方案与技术亮点
(一)专业化表面处理工艺
高温区钢结构(冶炼炉支架):采用 “高温高压干冰清洗 + 机械打磨” 工艺:先用 - 78℃干冰颗粒以 50m/s 速度喷射,快速剥离氧化皮与腐蚀产物,避免传统喷砂对高温钢材表面的损伤;对焊缝、螺栓等部位,用气动钢丝轮精细打磨至 Sa2.5 级,露出金属光泽。
常温酸性区(管道、平台):采用 “高压水射流除锈 + 酸洗钝化” 组合工艺:80MPa 高压水清除厚锈层,再用 10% 柠檬酸溶液进行表面钝化处理,中和残留酸性物质,除锈等级达 Sa2.5 级,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50-80μm,增强涂层附着力。
特殊部位处理:对法兰密封面、螺纹孔等易积酸部位,用脱脂棉蘸取专用金属清洗剂擦拭,去除油污与锈迹后,涂刷可剥性防腐膏,防止缝隙腐蚀;对管道拐角、平台棱角等应力集中区,用砂纸打磨成 R≥5mm 的圆角,避免涂层因应力开裂。
(二)耐高温防腐涂层体系构建
1.冶炼炉高温区(耐温≥350℃)
底漆:有机硅富锌底漆,干膜厚度≥60μm,通过锌粉阴极保护与有机硅树脂的耐高温性,阻隔高温氧化;
面漆:铝粉有机硅耐高温漆,涂刷 2 遍,干膜厚度≥80μm,铝粉可反射热量,降低钢材表面温度,同时形成抗氧化屏障,经 500℃高温测试 24 小时无变色、脱落。
2.常温酸性区(含 SO₂、Cl⁻介质)
- 底漆:环氧富锌底漆,干膜厚度≥80μm,抗盐雾性能达 5000 小时;
- 中涂:玻璃鳞片胶泥,鳞片呈平行叠压排列,形成 “迷宫效应”,阻隔酸性介质渗透;
- 面漆:改性环氧防腐漆,干膜厚度≥60μm,表面光滑不易积尘,耐擦洗性强。
3.涂层施工关键控制
- 高温区涂层施工时,钢材表面温度需控制在 50-80℃,避免涂料过早固化;
- 常温区玻璃鳞片胶泥采用 “抹涂 + 压辊” 工艺,每道厚度≤0.8mm,确保无气泡、压实度≥95%;
- 所有涂层间隔时间严格遵循 “前道表干 + 后道施工”,避免层间附着力不足。
(四)智能监测与质量管控
1.在线监测系统安装
在冶炼炉支架等关键部位布设腐蚀监测传感器,实时采集钢材表面温度、湿度、pH 值及涂层电位数据,通过 PLC 系统传输至中控室,实现腐蚀状态预警,指导预防性维护。
2.质量验收标准
表面处理:通过 Sa2.5 级标准样板对比,确保无可见腐蚀产物;高温区钢材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仪检测;
涂层性能:用测厚仪检测干膜厚度,用划格法测试附着力(0 级标准),酸性介质浸泡试验;
安全性能:对加固后的钢结构进行 1.2 倍设计荷载试验,持荷 1 小时无变形,确保结构安全。
三、项目竣工的多重价值
1.生产安全显著提升:
钢结构腐蚀隐患彻底消除,冶炼炉支架、输送管道等关键设备的结构稳定性恢复至设计标准,避免因腐蚀导致的泄漏、坍塌事故,为铜冶炼安全生产筑牢防线;
2.运维成本大幅降低:
长效防腐体系使钢结构维护周期从 1 年延长至 5 年以上,年均维护费用降低,同时减少高空作业频次,降低人工成本与安全风险;
3.绿色冶炼理念深化:
项目采用的低 VOC 防腐涂料与干冰清洗工艺,无废水、废气污染,符合南国铜业 “绿色冶炼” 发展战略,助力企业通过环保绩效 A 级认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