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智能硬件产业加速向AI时代转型的背景下,蓝思科技(300433.SZ/6613.HK)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成绩单。
蓝思科技的半年报公告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9.60亿元,同比增长14.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0亿元,同比增长41.85%;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增长35.29%。
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材料技术突破、垂直整合优势及跨领域技术复用,构建了覆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AR眼镜及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全景,全面展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动能。
蓝思科技在报告期内实施了2024年度权益分派,以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的比例,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19.84亿元后,蓝思科技同时公布了本期利润分配预案:以实施利润分配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回购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总派发金额达5.26亿元。
潮电智库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公司对长期价值的重视与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
在具体业务上,蓝思科技表示,公司持续深化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横向拓展,积极拥抱AI、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开拓新领域、新业务,丰富以主业为核心、多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报告期内,公司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了湖南智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聚焦人形机器人整机组装、功能模组开发及场景化解决方案,整合公司的精密制造能力与智元的AI算法优势;与AI眼镜头部企业Rokid并通过股权联动与产业基金协同,共同推进“硬件+内容+服务”生态闭环构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蓝思科技还在报告期内快速推进港股上市工作,并于2025年7月9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也为公司资本、运营、人才等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终端市场持续增长,消费电子行业在“以旧换新”补贴与AI技术赋能共振下持续回暖。蓝思科技依托“结构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全链条垂直整合能力,全方位为AI应用终端赋能。
其中作为智能终端产品超薄柔性玻璃的全球核心供应商,蓝思科技凭借对UTG技术的深厚积累、完善的专利布局和成熟的量产能力,创新性地推出折叠屏多层结构设计:从上而下将PET膜、UTG、柔性显示模组、玻璃支撑板和金属支架多层叠加,从而有效消除折痕,提升屏幕平整度,引领折叠屏新一代发展方向。
目前蓝思已占据UTG和相关结构件的领先市场地位,新品开发和验证均进展顺利,成功达到设计性能和良率,开始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能规划和产线建设,为折叠屏新机大规模量产做好准备。
同时,新型3D玻璃市场需求快速放量,其加工复杂度高、单片价值量显著提升,预计在未来数年内将呈现量价齐升的市场格局。公司将持续受益于该轮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长红利。
蓝思科技上半年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公司持续巩固在玻璃、陶瓷、蓝宝石及金属等外观件、结构件与功能模组市场领先地位,完成了多款年度旗舰手机的研发和量产准备,配合头部客户量产了多款新品高端机型金属中框,市场份额与盈利较上年快速增长;个人计算机业务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上半年产销与盈利同步提升。
而在智能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产业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快速技术迭代,不管是技术指标、产能规模还是制造成本,都已经领先全球。其中中国厂商通过自动驾驶技术与AI大模型结合,在汽车智能座舱领域也迎来多模态交互革新,头部车企通过AIoT平台打通各个生活场景,推动座舱向融合生活、娱乐、办公跃迁。
蓝思科技作为汽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龙头,深化车企协同,以超薄夹胶玻璃、AR-HUD光波导、车载通讯模组、域控制器等创新衍生产品赋能行业升级,以轻量化技术降低整车重量与能耗,以高精密加工提升品质,将新技术、新产品向市场推广普及,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
特别是在在车载大尺寸夹胶玻璃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研发的具备轻量化、隔音、隔热、隔紫外线、防水防污、HUD投射以及变色遮光等功能的超薄夹胶车窗玻璃,成为智能汽车座舱的重要创新支点。目前该产品已经成功导入国内头部车企新车型量产体系,同步深化与全球科技品牌及欧美传统车企合作,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公司已根据客户需求启动车窗玻璃产能建设,凭借技术壁垒与产能协同优势,将成为公司的持续增长点。
上半年蓝思科技的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与全球化产能布局,持续深化智能座舱产品矩阵的技术纵深与市场渗透。中控模组、智能B/C柱、充电桩、座舱装饰件及无线充电模组等核心产品线协同放量,通讯模组与域控制器同步突破,已实现批量交付。
同时智能终端集成技术与AI大模型的结合,也持续助力智能穿戴行业的产品快速扩张与技术迭代,AI\AR眼镜和智能头显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AI的加持下,功能不断丰富的同时,用户体验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行业出货量进入迅速扩张期。
蓝思科技具备智能头显、AI眼镜及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光学镜片、结构件、功能模组至整机组装的全栈式解决方案能力,公司采用自研纳米微晶玻璃等核心技术,显著提升产品性能与轻量化水平,未来随着光学模组及光波导镜片的逐步导入与产能释放,将有效解决行业瓶颈,进一步巩固其在AR眼镜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蓝思科技以自身的材料开发和零组件集成行业优势,迅速成为各大品牌终端的良率提升与产能布局合作伙伴。上半年蓝思科技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报告期内蓝思科技在光波导镜片良率优化与高精度自动化组装等核心工艺领域实现突破,并成功实现对国内头部客户AI眼镜整机的规模化量产交付,未来将与更多全球穿戴头部企业合作,充分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在智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以及AI大模型的快速迭代双重影响下,全球的智能制造、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也开始进入商业化规模应用阶段,具身智能产业链也不断深入产业端、应用端,成为产业迈入规模化增长元年。
随着具身智能产业化趋势加速和规模化落地,蓝思科技依托精密制造开发能力,与国内外头部具身智能企业的合作都取得实质进展,实现关节模组、灵巧手、外骨骼设备等核心部件及整机组装的批量交付,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智慧零售产品线营收同比显著提升,协同智能家居等业务形成多元增长引擎。上半年蓝思科技含具身智能、智能零售、智能家居等的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128.20%。
蓝思科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其对研发的大力投入。长期以来蓝思科技专注科研及创新投入,围绕行业关键问题、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生产工艺优化等研究,构建了完整研发体系,积累了大量材料和工艺上的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终端领域的技术变革,为智能终端美观度和功能性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到现在蓝思科技已具备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化能力体系,紧抓市场扩展所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从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与座舱到智能穿戴,以及智慧零售、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全领域应用;垂直整合方面,公司已拥有从新材料生产、智能设备研制及生产、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结构件和模组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整机组装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截至报告期末,蓝思科技的有效专利为2266件(其中发明专利511件,实用新型专利1,621件,外观设计专利134件),软件著作权为130件,涵盖加工工艺、产品检测、设备开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生产数字化、智慧园区、企业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目前蓝思科技构建了“材料-模组-整机”全链条能力。智能手机实现了覆盖高端玻璃、陶瓷、金属结构件至整机组装,助力客户旗舰机型量产。智能汽车可提供从中控模组、域控制器到智能座舱装饰件的全栈解决方案。AR眼镜实现了光学镜片、结构件到整机组装的全流程自主可控。
同时蓝思科技还通过技术复用进行横向产业拓展,开启新的增量市场。其中智能汽车复用手机玻璃加工技术,开发车载大尺寸夹胶玻璃,拓展至充电桩、无线充电模组等场景。AR眼镜将精密制造能力延伸至光波导镜片与空间运算设备,解决行业良率瓶颈。人形机器人则联合客户共建创新中心,推动AI算法与硬件模组深度整合,打造具身智能制造平台。
蓝思科技已具备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产业化能力体系,紧抓市场扩展所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从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与座舱到智能穿戴,以及智慧零售、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的全领域应用;垂直整合方面,公司已拥有从新材料生产、智能设备研制及生产、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结构件和模组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整机组装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
展望下半年,随着消费电子传统旺季的到来,以及AI手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蓝思科技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凸显,为全年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蓝思科技正以材料创新为基、垂直整合为翼,在全球AI硬件革命中书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