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系列探讨,讨论决策是如何形成的。此前我们已经探讨过决策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决策与行动的关系,今天则重点讨论决策与能力的关系。
首先明确今天的研究问题:好的决策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形成?为此,我们将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决策能力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第二,决策能力如何辅助促成好的决策?第三,决策能力不足会对决策产生哪些影响?第四,如何训练和提升决策能力?第五,结论和建议。
一、好的决策需要哪些能力?
能力这个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但它其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前面提到过行动的重要性,但每一个行动其实都和能力紧密相连,只是说能力可能更专业一些。
首先,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能够熟练运用一些方法,熟练地去做一些事情,最终达成预期结果。比如要做一个决策,需要做市场调查——去做市场调查是一个行动,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客户的了解、心理分析、问卷调查、行为观察,最终总结出一套顾客特征,这个过程就是能力的使用。所以,能力是需要专门培养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特质。
举个例子,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军事家,都是决策的高手,而他们的决策能力背后都有深厚的能力。比如战国时期的白起,他曾经坑杀40万赵军,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是因为他跟随鬼谷子学习过排兵布阵的能力。再比如吴起,他创立了魏武卒,带领魏军击败秦军。还有孙膑和庞涓,两人能力超群,互相竞争,最终孙膑技高一筹,利用马陵道之战击败庞涓,报了髌骨之仇。
由此可见,在决策过程中,能力的作用主要是为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并构建决策模型,形成决策框架。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某位统帅在制定作战方案前,会亲自去前线勘察地形、分析敌情、研究排兵布阵——这些行动的背后,就是能力的体现。
我记得粟裕将军有个故事:解放后,他和妻子楚青走在路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他突然停下,盯着对面的一座楼看。楚青问他看什么,粟裕说:“如果在这座楼上架一挺机枪,就能完全控制这个路口,易守难攻。”这就是军事家的能力——他能在日常生活中下意识地分析地形,形成好的决策。
所以,决策能力包括多个方面:
第一,获取信息的能力——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关键信息,比如对敌情的了解、市场情报的收集。华为就有一套机制,要求销售人员在出差回来后汇报竞争对手的情况,这就是组织能力的体现。
第二,综合分析能力——能够整合信息,制定合理的策略。
第三,纠错能力——当决策出现偏差时,能及时调整。比如很多人在股市亏损,就是因为缺乏纠错机制,导致错误不断放大。
二、优秀的能力如何促成好的决策?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能力包含哪些内容,能力和决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用项羽的例子来说明。
项羽的个人能力非常强,"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对待士兵也很亲切,看到士兵生病会去问候,看到士兵受伤会去抚摸伤口。但是项羽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是不懂得团结人,不会使用人才。比如陈平曾经在他手下做事后来跑了,韩信也投奔过他又离开了,他的重要谋士范增得不到重用,甚至连他的叔叔项伯都和他不是一条心。这说明他在用人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第二是他不懂得放权,据说他有一个用狐狸毛装饰的官印,因为舍不得给别人,整天拿在手里把玩,最后把狐狸毛都磨秃了也不肯授予他人。
刘邦正好相反,个人能力并不突出,打仗打不过项羽,论谋略也比不上谋士,但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善于识人用人。他能够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所以能用张良、陈平、韩信这些原本在项羽麾下的人才。这说明决策能力不仅包括对信息的掌控能力,还包括对人才的使用能力,以及我们前面提到的机制建设能力。
最近我一直在强调"体系化"这个概念。体系化作战、体系化布局,这种体系化构建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能力。比如我们国家推动数字化发展时,就提出了体系化布局,把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有效整合,这就是能力的体现。再比如我们的歼10C能够战胜阵风战机,就是建立在体系化作战模式基础上的,而这种体系的建立需要很强的能力支撑。
所以我的结论是:能力运用得好,可以带来更全面的信息;能力运用得好,可以建立更有效的机制;能力运用得好,可以制定更好的方案;能力运用得好,还能及时纠错。这就是我们对能力与决策关系的理解。
三、错误的能力是如何影响决策的?
这个问题是正确决策与错误决策的对立问题。好的决策需要好的能力来把握信息、整合资源、分析对手,最终做出正确判断。而坏的决策往往源于信息掌握不全、以偏概全,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偏听偏信必然导致信息不完整。其次是缺乏全过程分析问题的能力。情绪化决策是最致命的,比如在股票投资中最怕的就是冲动决策。有些人掌握一个信息就激动不已,没有进行全面冷静的分析就匆忙行动,结果导致决策失误。错误的决策可能由多重因素导致,但只要有一个关键因素出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决策失败。
因此,决策需要全面考量,决策能力也需要全方位发展。既需要谋士的辅助,形成决策体系;又需要情报机构的支持;更需要完整的决策流程和反复论证。以成吉思汗为例,他虽然没受过教育,但建立了库里台大会制度,让大家畅所欲言提建议。这样既能集思广益形成好的建议,又能了解各方想法,最终达成共识。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不识字的人能调动众人力量做出正确决策。
反观他的后代,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导致内部纷争不断。元朝最终只维持了98年,到1368年就被朱元璋推翻。这个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能力不足、能力缺失或能力错误,都是导致错误决策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比比皆是,现实中也是如此。
比如前面提到的股票投资例子:有些人看到股票上涨就匆忙买入,没想到可能是庄家虚晃一枪;有些人看到上涨就激动不已,缺乏对宏观形势、行业趋势的分析,最终做出错误决定。这些都是投资中的大忌。
四、如何通过培养能力来做出好的决策?
好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好的决策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它需要什么?需要我们不断培养决策能力,从而促进正确决策的形成。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好的决策能力首先需要养成缜密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要全面,就像曾国藩说的"成大事者必纵观密微"。"纵观密微"是什么意思呢?"纵"就是综合,"观"就是看问题要全面;"密"是从细节处着眼,"微"是从微小处观察。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细致入微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体系,获取足够的情报支持,培养情报收集机制,组建专业的情报队伍。我们国家在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出色的情报体系,能够及时掌握敌情。经常是敌人刚开完会,作战方案就已经摆在领导的案头了,这对领导决策提供了极大帮助。
所以,好的决策能力需要持续培养体系、完善机制。比如在投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析宏观形势,培养宏观认知能力;要了解行业动态,做出精准判断;要揣摩资本意图,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这些了解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
在企业经营中,做好产品研发、市场调查、员工培训、顾客调研,制定完善的销售体系方案,这些都是能力的体现,也是做出好决策必须具备的要素。
五、结论和建议
通过我们对决策过程中决策与能力关系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
第一,好的决策需要能力支撑,而好的能力需要持续培养,这样才能形成决策与能力的良性循环。
第二,好的能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缜密的思维方式,需要完善的信息体系,还需要健全的决策机制作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做出好的决策。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决策者要养成虚心的习惯。要虚心向周围的人请教,虚心团结各方人才,使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孤家寡人。
第二,在决策过程中,要实现从个人决策到团队决策的转变。要把独立决策转变为集思广益的决策方式,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实现信息汇总、决策方法完整和决策机制完善。只有将能力培养与科学决策有机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决策水平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事业成功、投资成功和发展顺利。这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主要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