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发布消息称,中俄海军潜艇首次联合展开了在亚太地区的巡逻任务。
而消息披露的细节耐人寻味:俄军“沃尔霍夫”号潜艇的行动轨迹被日本掌握,并且迅速通过媒体释放了相关信息,附带有照片和航线示意图。
![]()
但令人震惊的是,与其一同执行巡逻的中国“长城210”号潜艇,行踪却完全没有出现在日本的通报中,直至中俄双方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对外公开联合巡逻的消息,日本方面才意识到原来还有一艘中国潜艇“全程潜航”完成了进出。
要知道,日本海几乎处于美日安全同盟的“铁桶监视”之下,自冷战时期以来,美国在该海域部署了声呐监测网络,日本自卫队则长期以反潜为核心训练方向,形成了水下声学监听、反潜巡逻机、潜艇追踪三位一体的体系。理论上来说,任何一艘试图进入日本海的潜艇,都难逃侦测。
![]()
打捞声呐装备
即便如此,一艘服役超过20年的中国常规潜艇,依旧能以“静默之姿”完成对马海峡的出入巡逻,而日本方面直到消息公布才后知后觉,日本国内媒体在报道时虽保持克制,但防卫圈内外已隐隐传出质疑声音:若连常规潜艇都能“静音突破”,那么在真正的危机中,日本的海上防御是否会出现致命漏洞?
要理解这次行动的意义,必须先看清参与的两艘潜艇。
中国的“长城210”号属于636M型潜艇,这是中国在2006年前后从俄罗斯采购的8艘改进型“基洛级”潜艇之一,作为冷战后期苏联潜艇设计的延续,这一型号以低噪音著称,曾被西方称为“海上黑洞”。
![]()
虽然已服役超过20年,但经过中国的改装和维护,它依旧具备不容忽视的作战能力,其优势在于潜航时安静,适合执行近海防御、远海巡逻和封锁任务。
而俄罗斯的“沃尔霍夫”号(舷号B-603),则是更先进的636.3型潜艇,它于2020年服役,配备了改进的声呐系统和更强的远程打击能力,包括发射“口径”巡航导弹的能力,在俄罗斯的潜艇序列中,它属于常规潜艇的最新批次之一。
从性能上看,两艘潜艇差距不大,但“长城210”号毕竟是老型号,正因如此,它能在日本海这样复杂、敏感的水域完成全程隐蔽航行,更加凸显行动的含义。
这不仅是装备问题,更是战术运用与操作水平的体现,对比之下,俄方潜艇虽然更新,但行踪却很快被锁定,日本甚至能拍下航拍照片,这种差别本身,就构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
前面说过,对马海峡是中俄舰艇进入日本海的必经通道,日本和美国在这里长期布设有水声监控系统,理论上能够侦测到大多数潜艇的进出,但这次,中国潜艇依旧能悄然通过,这是为何呢?
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近年来在常规潜艇的降噪技术上不断改进,尤其在螺旋桨设计、外壳涂层、声呐规避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复杂海流和地形条件下潜航,可以有效干扰敌方声呐侦测,不过也有媒体声称,日本可能有所察觉,但掌握的情报不足以支撑对外发布。
但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一样的:日本的防务神话被削弱。
值得关注的是,外界普遍认为这次只是一个“前奏”,如果常规潜艇能顺利完成行动,那么下一阶段,中国或许会尝试核潜艇进入日本海。
![]()
核潜艇具备更长的续航能力和更强的打击能力,一旦进入日本海,将显著提升中国在该区域的战略威慑力,对日本和美国而言,这是最不想看到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