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普京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时,围绕这场访问的讨论早已在国际舆论场发酵。外头看着是一次例行的元首互访,背后牵动着一连串的格局变化。克里姆林宫罕见用“前所未有”来形容这趟行程的特殊意义,俄方媒体甚至称之为“世纪意义”的外交节点。
![]()
这不是寻常的握手寒暄,也不是来中国旅游的。要知道,俄乌冲突拖了三年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数量堆到了28595项,全球化的齿轮在逆风中咬得咯吱作响,许多国家都在重新衡量自己的位置。中俄这次联合声明,除了能源、金融、军事合作这些“硬菜”,还在历史观、国际秩序等层面达成了少见的共鸣。
![]()
细看下来,普京这次访华的背景有点复杂。俄乌冲突没完没了,美欧各自出招,制裁一轮接一轮,俄罗斯海外资产被冻结,核心银行被踢出了SWIFT系统。英国议会的报告列出,美国就有6500项制裁专门针对俄罗斯,欧盟那边的步调却没那么统一,能源问题上吊着一口气。
![]()
美国对中国的科技限制也没松过,芯片、投资、供应链全都设了小围栏。不难想象,这种“平行打压”让中俄都压力山大。俄罗斯想打开能源出口新通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说,美欧制裁方式不同,欧洲还得顾着自家能源,反倒给中俄留了点空间。
![]()
在这次访问里,最被反复提到的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从俄罗斯亚马尔一路穿蒙古到中国新疆,260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500亿立方米。
![]()
有人觉得这就是个经济工程,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中俄双方在定价机制上动了点脑筋,“市场联动和长期协议”,不光解决了去年因为价格谈不拢卡住的难题,也给后来者提供了新方向。
![]()
这个项目一旦落地,对俄罗斯来说是稳外汇的主力,对中国则是能源多元化的重要一环,减少了对中东和马六甲的依赖。蒙古的加入,也让这个项目多了几分多边合作的意味。
![]()
除了能源,金融层面的动作也挺值得琢磨。中俄这次声明里说得很明白,要扩大本币结算,银行、保险、信用评级机构、证券全都要合作。数据显示,现在中俄之间95%以上的结算已经不用美元,人民币占了六成多,能源贸易结算甚至更高。双方还在金砖国家框架下推动新开发银行扩能,试图避开SWIFT系统的限制。
![]()
这种“去美元化”协作,跟以往被动防守不太一样,更多是在主动谋划。俄罗斯跨境贸易用美元的比例降到5%以下,本币结算成了新常态。一般贸易先走,能源领域跟进,金融基础设施再补上,呈现梯度推进的样子。
![]()
军事层面,中俄协作也有了新动作。双方同意扩大联合军演的规模和频率,海上、空中巡航都要常态化。虽然声明中强调“不针对第三方”,但这种合作模式在今天的安全环境下显得格外重要。
![]()
两国还讨论了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攻关,目标很明确,就是对冲西方的技术“卡脖子”。俄国立大学的学者透露,这种军事协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同盟,更像是面对新安全威胁下的“结伴而不结盟”,双方各有侧重,互为补充。
![]()
有意思的是,这次联合声明花了很大篇幅谈历史观。两国坚决反对“篡改二战历史”,呼吁国际社会坚持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原则。
说到底,这其实是中俄在国际秩序上的一次立场呼应,希望以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法为基础,而不是少数国家的意志。双方还计划互相支持举办二战80周年纪念活动,强化这种历史共识。有人觉得,这种价值观的共鸣,未来会成为中俄全面协作的底色。
![]()
有分析认为,普京访华之后,西方部分制裁出现松动迹象。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透露,某些领域的制裁可能会根据局势变化调整,俄美沙特之间的谈判也把农产品银行制裁列入议程。虽然欧洲对此反应冷淡,但美欧之间的步调不一致,反过来给了中俄合作更多腾挪空间。
![]()
这两年,中俄在地方合作和技术创新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在航空材料、量子通信等领域,双方已经有了实质性成果,地球科学创新中心成了高校交流的新模板。俄方还把远东地区划为经济特区,扩大对中国投资优惠,这些都是在为后续更深层次合作铺路。
![]()
普京访华之后,金砖国家普遍递来橄榄枝,印度、巴西等都表示愿意参与“西伯利亚力量-2”相关建设。北约则加快东翼部署,美国在波兰增设永久基地,试图用军事存在对冲中俄协作带来的压力。
![]()
有专家分析,亚洲市场在全球能源定价中的地位会因这条管道而提升,欧洲传统的能源优势会被进一步削弱。中俄大规模本币结算,也给全球货币格局带来了现实样本。“不结盟、不对抗”的新安全观,成为大国关系的另一种选择。
![]()
在安全合作上,中俄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算是给传统的同盟体系提供了一个新选项。中国社科院的学者认为,中俄探索出一种更为灵活的大国关系模式,既能合作反恐、维护地区稳定,又能在产业链、地方发展等领域形成互补。
![]()
回头看这次普京访华,外界最直观的感受可能是一次双边互动升级,但更深层的影响,其实在于全球秩序的权力天平正在重新调整。中俄通过深化协作,不仅对冲了各自的外部压力,还摸索出一条不依赖美国的新道路。
![]()
“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的推进、本币结算的大范围使用、军事与价值观的共鸣,现在这个世界,变数太多,不确定性也多,但中俄这种“结伴而不结盟”的协作,或许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份新的参考。
大家对此怎么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