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当42岁的林建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重新站在松山湖那四栋楼前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彻底傻眼了。
那一刻,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坐错了公交车,走错了地方。
八年的铁窗岁月,足以让一个人的世界天翻地覆。
但林建国万万没想到,变化会如此惊人,如此让人不敢置信...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1年金秋十月,那个改变了林建国一生命运的秋日午后。
01
东莞正值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到处都弥漫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气息。
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各种发财致富的机会,但真正敢于放手一搏的人却寥寥无几。
林建国当时42岁,是个地道的湖南湘潭汉子,身材不高但很结实,一双眼睛透着精明和坚毅。
他带着一支二十多人的建筑队伍在东莞承接各类工程项目,虽然风里来雨里去,但一年下来也能净赚个三四十万。
按理说,这样的收入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了。
林建国在市区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妻子王秀英不用外出工作,专心在家照顾12岁的儿子林小军和年迈的婆婆。
小日子过得虽不算富裕,但也算安稳幸福。
然而,林建国内心深处一直有个更大的梦想——他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包工头,他想要真正发财致富,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那个改变一切的下午,林建国正在工地上检查刚刚浇筑完成的楼板质量。
秋日的阳光透过脚手架洒在他身上,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到灰尘飞扬的地面上。
「建国,你有空吗?我想跟你聊个事情。」
说话的是做建材生意的老朋友赵大海。
赵大海比林建国大三岁,在建筑圈里混了十几年,消息很灵通。
林建国放下手中的钢卷尺,用毛巾擦了擦脸:「什么事?这么神秘兮兮的。」
赵大海四处看了看,确认没有外人后,压低声音说:「我昨天路过松山湖那边,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你知道那个半岛花园项目吗?」
「知道啊,那个烂尾很久的楼盘。」林建国点点头,「怎么了?」
「我打听了一下,那个项目的开发商破产了,银行准备把四栋楼一起拍卖处理。」赵大海的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建国,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林建国皱了皱眉头:「什么机会?烂尾楼能有什么机会?」
「你想想啊,松山湖现在是政府重点开发的区域,听说要建科技园区,还要建大学城。那个位置离规划中的轻轨站特别近,将来肯定升值。」
林建国心中一动。
他在东莞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对这座城市的发展规律有自己的判断。
松山湖确实是个潜力巨大的地方,政府投入很大,各种基础设施都在加快建设。
「具体什么情况?你打听清楚了吗?」林建国问道。
「四栋楼,总建筑面积大概三万平方米,银行的拍卖底价是800万。如果没人竞拍的话,可能还能更便宜。」
800万!这个数字让林建国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全部的积蓄加起来也就200万,剩下的600万需要想办法筹集。
「手续方面有问题吗?」林建国问道。
「我专门找人查过了,所有手续都齐全。土地使用证、建设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什么的都有,买下来就能直接继续建设。」赵大海如实回答。
林建国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建筑经验的人,他很清楚一个好位置对房地产项目的重要性。
如果松山湖真的按照政府规划发展起来,这四栋楼的价值确实会大幅提升。
「建国,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赵大海提议道。
02
当天下午,林建国和赵大海一起来到了位于松山湖畔的那个楼盘。
远远望去,四栋建筑孤零零地立在一片相对空旷的土地上,周围除了一些低矮的厂房和零星的民居,基本没有什么其他建筑。
楼群的外观确实很破败,钢筋混凝土结构暴露在外面,有些地方还长出了杂草。
但林建国注意到,这里的地理位置确实不错。
东面就是波光粼粼的松山湖,南面是正在建设的大学城,西面是规划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交通方面,虽然目前相对偏僻,但规划中的轻轨线路就从附近经过。
「老赵,这些楼的主体结构看起来怎么样?」林建国边走边观察。
「我之前带了一个懂行的朋友来看过,他说结构没有大问题,就是停工时间太长,一些预埋的管线可能需要重新检查。」
林建国围着四栋楼仔细转了一圈。
凭借多年的建筑经验,他判断这些楼的地基和主体结构都比较扎实,继续施工应该没有技术障碍。
「这个项目烂尾多长时间了?」他问道。
「大概三年了。原来的开发商叫东莞恒业置业,老板姓钱,前年因为资金链断裂跑路了。银行把项目收回来后,一直没找到接盘的。」
林建国又仔细查看了楼盘的规划图和相关资料。
按照原来的设计,这是一个中高档的住宅小区,四栋楼分别是18层、16层、15层和14层,总共360套住房,还配套有商业用房和地下停车场。
「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建成后能卖多少钱?」林建国问道。
赵大海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他搜集的各种数据:「我调查过附近几个楼盘的价格,大概在2800到3200一平方米之间。咱们这个位置稍微偏一点,保守估计能卖到2500一平方米。」
林建国快速计算了一下:三万平方米乘以2500,总销售额能达到7500万。
扣除800万的购买成本和大约2000万的建设成本,净利润能有4000多万。
这个数字让他的心脏狂跳不止。
4000多万啊,这是他做包工头几十年都赚不到的钱!
但理智告诉他,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
实际操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且市场变化也很难预测。
「建国,你觉得怎么样?」赵大海看出了林建国的心动。
「我需要好好考虑考虑。」林建国没有立即表态,「这种投资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就万劫不复了。」
回到家后,林建国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妻子王秀英。
王秀英正在厨房准备晚饭,听到丈夫的话后,手中的菜刀差点切到手指:「你说什么?800万买四栋破楼?建国,你是不是在外面晒糊涂了?」
「秀英,你先听我把话说完。」林建国走到厨房门口,认真地看着妻子,「松山湖是政府重点开发的区域,将来肯定会升值。这可能是我们这辈子唯一的发财机会。」
王秀英放下菜刀,转过身瞪着丈夫:「发财?你知道800万是什么概念吗?咱们就算不吃不喝,也要攒20年!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不会失败的。」林建国试图说服妻子,「你想想,政府都在那边投钱建设,肯定不会让那个地方荒废下去。」
「那为什么原来的开发商会破产?」王秀英的声音提高了,「人家比你有钱有关系,都失败了,你凭什么觉得自己能成功?」
这个问题让林建国一时语塞。
确实,如果这个项目真的那么好,为什么原来的开发商会失败呢?
「也许是他们资金准备不足,或者遇到了其他问题。」林建国勉强解释道,「我们可以吸取他们的教训,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王秀英看着丈夫,眼中满是担忧:「建国,咱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好了。小军在重点中学上学,咱妈的身体也需要人照顾。万一这800万打了水漂,咱们全家怎么办?」
林建国看着妻子忧虑的表情,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
他们现在确实过得不错,有房有车,孩子成绩优秀,老人身体健康。冒这么大的风险,真的值得吗?
但内心深处的那个声音却一直在催促着他: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
03
第二天是周末,林建国专门把几个要好的朋友叫到家里商量这件事。
除了赵大海,还有做装修生意的孙师傅和开货车跑运输的马老板。
这几个人都是林建国的铁哥们,平时有什么事情都会互相商量。
孙师傅听完林建国的想法后,摇头道:「建国,我觉得风险太大。房地产这个行业水太深,不是咱们这些搞建筑的人能玩得转的。」
「为什么玩不转?」林建国有些不服气,「咱们在建筑行业干了这么多年,对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都很有经验。」
马老板插话道:「关键不是技术问题,是市场问题。你怎么确定松山湖一定会发展起来?万一政府的规划发生变化呢?」
「政府规划怎么可能随便变化?」赵大海为林建国辩护道,「松山湖项目是省里的重点工程,已经投入了几十亿,不可能半途而废。」
孙师傅皱着眉头说:「就算松山湖发展起来了,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时间成本?房地产开发不是搞建筑工程,买了地就能马上盖房子。光是各种手续和审批,就要花费很长时间。」
「手续都是现成的,不需要重新办理。」林建国争辩道。
「那施工呢?」马老板问道,「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工?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这期间的资金压力你考虑过吗?」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林建国陷入了沉思。
确实,他之前只考虑了项目的盈利前景,对具体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想得还不够周全。
王秀英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忍不住说道:「你们看,连这些老朋友都不看好,说明这个项目确实有问题。建国,咱们还是算了吧。」
「不,我觉得这个项目是有价值的。」林建国坚持己见,「关键是怎么操作的问题。」
赵大海想了想,提议道:「要不这样,我们几个人一起投资,这样可以分摊风险,也能减轻资金压力。」
孙师傅立即摇头:「我可不敢。我全部的积蓄也就50万,万一亏了,我一家老小怎么办?」
马老板也表示不感兴趣:「我对房地产不了解,不敢参与。」
看到朋友们都不支持,林建国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朋友们是为他好,但也感到有些失落。
当天晚上,林建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着那四栋楼的模样,想象着它们建成后的辉煌景象。
「建国,你还在想那件事?」王秀英轻声问道。
「嗯。」林建国没有否认。
「你真的决定要做吗?」
林建国沉默了很久,最后坚定地说道:「我想试一试。秀英,相信我,我不会让你们受苦的。」
王秀英叹了一口气:「那你准备怎么筹钱?咱们家就200万存款。」
「我想办法。」林建国握住妻子的手,「如果这次成功了,咱们就能彻底改变生活。小军将来上大学的费用不用愁了,咱妈看病也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建国四处奔波,为筹集资金而努力。
他首先去银行申请贷款,但银行对这种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很谨慎,只愿意贷给他300万,而且需要用现有的房产作为抵押。
剩下的300万,林建国找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
妹妹林建英和妹夫在深圳开厂,生意做得不错,借给了他100万。
表哥在长沙做生意,也借了50万。
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客户,零零散散又借了80万。
还有70万的缺口,林建国不得不找到了一些民间放贷机构。这些机构的利息很高,月息达到3分,但他已经别无选择。
2002年春节过后,林建国终于凑齐了800万。
拍卖会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
令林建国意外的是,现场竞拍的人并不多,除了他之外,只有两家公司参与竞价。
「800万一次!」
「800万两次!」
「800万三次!成交!」
随着法官的槌子落下,那四栋烂尾楼正式归林建国所有了。
拿到产权证的那天,林建国和王秀英一起来到了楼盘现场。
看着眼前这四栋破败的建筑,王秀英的心情很复杂。
「建国,从今天开始,咱们就是千万负债的人了。」她苦笑着说道。
「别这么说,这是咱们的资产,不是负债。」林建国满怀信心地看着这四栋楼,「等它们建成后,咱们就是千万富翁了。」
王秀英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祈祷着一切都能顺利。
林建国的计划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完成主体建筑和外墙装修,第二阶段进行内部装修和配套设施建设,第三阶段根据市场情况决定销售策略。
他估算了一下,完成全部工程大约需要2000万,加上购买成本,总投资约2800万。
然而,现实总是比计划复杂得多。
04
开工后的第一周,林建国就遇到了问题。
由于楼盘停工时间太长,很多预埋的电线电缆都出现了老化现象,必须全部更换。
「林老板,这些线路如果不换的话,将来会很危险的。」电工师傅指着墙体内的电缆说道。
林建国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确实如师傅所说,很多电缆的外皮都已经开始龟裂,有的甚至露出了里面的铜线。
「全部换掉要多少钱?」他问道。
「四栋楼全换的话,大概需要180万。」
180万!这比预算多出了很多。
但为了安全起见,林建国只能咬牙同意。
接下来是给排水系统。
由于长时间闲置,很多水管都出现了锈蚀和堵塞,也需要重新铺设。这又是150万的额外支出。
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
开工两个月后,消防部门来检查,发现楼盘的消防设计不符合最新的规范,需要重新设计和改造。
「什么意思?之前不是都审批通过了吗?」林建国不解地问。
「之前是按照老标准设计的,现在消防规范更新了,必须按照新标准执行。」消防部门的负责人解释道。
重新设计消防系统需要增加300万投资。
林建国算了一笔账,发现仅仅是这些意外支出,就已经超出了预算630万。
为了筹集这些额外的资金,林建国不得不再次四处借债。
这一次,很多之前借过钱给他的朋友都开始犹豫了。
「建国啊,不是我不想帮你,实在是我也没有多余的钱了。」表哥在电话里为难地说道。
妹妹林建英更是直接说:「哥,我觉得你这个项目风险太大了。要不你考虑把楼卖掉,及时止损?」
「现在卖?」林建国苦笑道,「谁会买一个半拉子工程?而且银行那边也不会同意的。」
没办法,林建国只能寻求更多的民间借贷。
这些高利贷的月息越来越高,有的甚至达到了5分。
王秀英看着丈夫每天愁眉苦脸的样子,心如刀割:「建国,要不咱们放弃吧。继续下去,真的会把这个家拖垮的。」
「不行,现在放弃的话,之前的投入就全白费了。」林建国红着眼睛说道,「再坚持一下,等楼盖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就在工程进行到关键阶段的时候,命运给了林建国致命的一击。
05
2003年7月的一个下午,林建国正在工地上检查四号楼的装修进度,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林建国吗?你马上到派出所来一趟,有人要起诉你。」
原来,林建国之前承包的一个厂房项目出了纠纷。
那个项目的业主是一家港资企业,工程款总共680万。
按照合同约定,工程完工后应该在一个月内结清所有款项。
但工程完工后,业主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
先是说质量有问题,要扣除20万的质保金;
然后又说财务手续没办完,需要再等一个月;
后来干脆说公司资金紧张,要分期付款。
林建国多次上门催讨,但业主的态度越来越强硬,最后甚至拒绝见面。
眼看着自己的楼盘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工程款却迟迟收不回来,林建国心急如焚。
那天下午,他又一次来到那家港资企业催讨工程款。
「林先生,我们老板不在,你改天再来吧。」接待人员冷淡地说道。
「不在?我在楼下看到他的车了!」林建国有些愤怒,「你们这样拖欠工程款,是违法的!」
「你说话客气点!」保安走了过来,「再这样大吵大闹,我们就报警了!」
林建国怒火中烧,一把推开了保安:「我要见你们老板!」
保安没想到林建国会动手,一个踉跄摔倒在地,头部撞到了玻璃门上,顿时血流满面。
「打人了!打人了!」办公室里顿时乱成一团。
很快,警察赶到了现场。
保安被送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轻微脑震荡,需要住院观察一周。
「林建国,你涉嫌故意伤害,请跟我们走一趟。」
在派出所里,林建国反复解释自己只是想要回工程款,没有故意伤害任何人。
但港资企业的老板咬定林建国是故意行凶,要求严厉处罚。
「警察同志,这个人就是个暴徒!他威胁我们,还打伤了我们的员工!必须严惩不贷!」港资企业的老板义愤填膺地说道。
林建国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掉进了一个圈套。
这家港资企业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时付款,故意激怒他,然后以此为借口彻底赖账。
「你们这是故意陷害!」林建国愤怒地说道,「工程款的事情你们怎么解释?」
「工程款?」港资企业的老板冷笑道,「你们的工程质量有严重问题,我们正准备起诉你们索赔呢!」
案件的调查持续了三个月。
虽然林建国一再申诉,但人证物证都对他不利。
港资企业还聘请了专业的律师团队,在各个环节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2003年底,法院最终宣判林建国故意伤害罪成立,有期徒刑8年。
在法庭上听到判决结果的那一刻,林建国感觉整个世界都塌陷了。
他看着旁听席上痛哭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秀英,对不起,都是我害了这个家...」这是他被法警带走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由于林建国无法继续经营,那四栋楼的建设不得不停工。
银行很快就收回了抵押的房产,各路债主也开始上门催债。
王秀英无力承担巨额债务,不得不变卖了家里的所有值钱物品,但仍然负债累累。
她带着儿子搬到了城中村的一间出租屋里,靠给人做家政服务维持生活。
8年的牢狱生涯对林建国来说是一段炼狱般的经历。
最初的两年,他每天都在想着外面的世界,想着妻子和孩子的艰难生活,想着那四栋未完工的楼。
他的狱友大多是因为各种原因入狱的,有偷税漏税的老板,有合同诈骗的商人,还有和他一样因为债务纠纷而犯罪的包工头。
「老林,外面的变化可大了。」室友老钱感叹道,老钱是因为非法集资入狱的,比林建国早入狱一年,「你出去后可能什么都不认识了。」
「是啊,8年时间,足够改变整个世界了。」林建国望着狭窄的牢房窗户,心情复杂。
他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象着那四栋楼的现状。
也许已经被拆除了,也许被别人买下来建成了高楼大厦,也许还是老样子继续荒废着。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建国逐渐学会了接受现实。
他在监狱里认真改造,学习法律知识,还考取了几个技能证书。
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
「老林,你出去后准备干什么?」狱友老张问道。
「先找份工作,把欠的债慢慢还清。」林建国平静地回答,「至于那四栋楼,估计早就跟我没关系了。」
2009年9月,林建国终于重获自由。
06
站在监狱大门外,看着车水马龙的街道,林建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8年时间,东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处都是他不认识的高楼大厦,街上跑着各种新款的汽车,连路边的商店招牌都变得更加时尚现代。
王秀英来接他。
8年的艰辛让她看起来苍老了许多,原本乌黑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大半,脸上也多了很多皱纹。
但看到丈夫的那一刻,她还是忍不住泪如雨下。
「建国,这些年苦了你了。」她紧紧抱着丈夫,声音哽咽。
「苦的是你。」林建国感受着妻子身体的消瘦,心中满是愧疚,「这些年你一个人带着小军,受累了。」
「都过去了,你回来就好。」王秀英努力控制着情绪,「小军现在在读大三,学习成绩很好。」
回到那间简陋的出租屋,林建国看到了20岁的儿子林小军。
孩子长得很高,已经是个成熟的小伙子了,但眼神中还保留着对父亲的敬仰和期待。
「爸,你终于回来了。」林小军有些激动,「我一直在等你。」
「小军,这些年辛苦你了。」林建国拍着儿子的肩膀,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一家人难得团聚,王秀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但林建国心里沉甸甸的,他知道这些菜肴的背后,是妻子多少个日夜的辛劳。
「家里的债务现在怎么样了?」林建国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秀英低下头,轻声说:「还欠着300多万。这些年我一直在还利息,本金基本没动。」
300多万,对于他们现在的情况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林建国点点头,内心深处涌起一阵绝望,但很快又被坚强的意志压了下去。
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后,林建国开始考虑重新工作的问题。
以他现在的身份和经历,找工作确实不容易,但总要试一试。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起了那四栋楼。
8年来,他无数次在梦中见到它们,有时是建成了豪华的住宅小区,有时是被拆成了一片废墟,有时还是原来的破败模样。
现在回来了,他想去看看它们的现状。
「秀英,我想去松山湖看看那四栋楼。」他对妻子说道。
王秀英脸色一变:「建国,还是别去了吧。那里只会让你更难受。」
「不,我必须去看看。」林建国摇摇头,「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面对现实。」
王秀英知道劝不住丈夫,只能点头同意:「那我陪你一起去。」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林建国婉拒了妻子的陪同,「我想一个人静静。」
第二天上午,林建国坐上了开往松山湖的公交车。
一路上,他看到东莞的变化确实很大。
8年前还相对落后的地方,现在都建起了现代化的工厂和住宅楼。
特别是松山湖一带,发展得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师傅,松山湖科技园到了。」司机提醒道。
林建国下了车,发现自己竟然有些找不到方向了。
周围的环境变化太大,很多以前的地标建筑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高楼大厦和宽阔的马路。
「请问,这附近以前有个半岛花园的楼盘,你知道在哪里吗?」他问路边的一个保安。
保安疑惑地看着他:「半岛花园?我在这里工作三年了,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啊。」
林建国的心一沉。
难道真的被拆除了?
他继续寻找,根据记忆中的大概位置,终于来到了一个熟悉的路口。
虽然周围的建筑都变了,但松山湖的湖水还是那么清澈,一些山峦的轮廓也依然如故。
「应该就在这个方向。」他对自己说道。
林建国沿着记忆中的道路慢慢走着,心跳得越来越快。
过了一条宽阔的大路,绕过一个新建的商业综合体,他的脚步渐渐放慢了。
前方不远处,就是当年那四栋楼的位置。
林建国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看向前方。
当他看清眼前景象的那一刻,整个人瞬间石化了,手中的塑料袋掉在地上,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滚圆...
眼前的景象,完全超出了他所有的想象和预期!
这一刻,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在做梦,或者走错了地方...
然而,那些熟悉的地形特征清楚地告诉他:
这里就是当年的那个地方,这里就是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梦想的地方!
可是,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