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还萦绕在信阳楠杆镇檀岗村的田间,老余已经带着工人们在家庭农场里忙活开了。“大家轻点放,这些叶子可金贵着咧!”他一边熟练地操作编烟夹,一边细心叮嘱。 “放心啦,老余,弄不坏你这些‘金票子'。” 老张打趣道,老张的话引得大伙都笑了起来。
在这个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乡村里,烤烟这片小小的叶子,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百姓的生活。而老余,正是这条致富路上的领头人。据企媒创氪获悉,在檀岗村,提到老余,人们总会对他竖起大拇指,并亲切地称他为种烟小能手。老余潜心深耕烤烟种植几十余载,一直脚踏实地,科学种烟,不断提高种植收益,除了自己种好烟外,他还带动村民一起种,带着村民走上产叶增收致富路。
从日子紧巴巴到很有奔头
时光倒回几十年前,那时的老余还是个为温饱发愁的普通农民。那时候地里收成只够勉强糊口,日子总是紧巴巴的。站在田埂上愁容满面的老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种烟能手。
转变始于他对烤烟产业的了解。“种烟收益好,收购有保障”,抱着这个朴素的念头,他试种了10多亩烤烟。在烟站技术员的指导下,第一年就获得了可观收入。多年来,在当地烟叶技术员的倾心指导下,他用心钻研烟叶生产、烘烤技术,从一名烟叶种植的“小白”变身为当地出名的‘土专家’。
“种植烟叶多年,个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够体会,好在有烟草公司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只要有困难,我就找他们。现在政策好,感觉生活很有奔头了。”
规模化种植产业增收致富
据企媒创氪获悉,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零碎的土地不能满足大面积种植需求,经过多方协调,老余成立了家庭农场,开启了规模化种植之路,这一年,他种植百多亩,纯收入30多万元。尝到规模化种植甜头的他一边把零碎的经验总结出来,一边不断探索管理之道,形成一套自己的技术体系。
老余没有独享这份甜蜜。在他的带动下,村民通过种植烟叶过上了好日子。只要有人问他,他都把技术毫无保留地告诉乡邻。平时一有空,他都会到各家的烟田里转一转、看一看,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大家对症施治,及时预防。村民老王感慨道:““烟叶政策越来越好,种烟比以前轻松多了,经济收入也有了保证,多亏了余哥手把手地教。如今我既能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两不耽误。”
在檀岗村,土地流转带来了双赢局面。在这个村,种烤烟是致富的好出路,像老余这样,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烟农成立家庭农场种烤烟,一方面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带动村里的农户把烤烟产业做大,实现产业增收致富。
“年轻人外出打工,土地都荒了。现在种上烟叶,每天有几十个村民在这务工,既能拿土地流转金又能挣劳务费,实现家门口增收。” 该村村支书老魏欣慰的说道。
农机农艺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老余的成功,离不开当地烟草部门的技术支持。从工厂化育苗到无人机植保,从农机农艺融合到电烤房的自动温湿度控制,当地大力发展新主体、新业态,拓展产业的多种功能,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化技术有效减少种烟投入成本,降低烟叶种植风险,为烟叶产业注入新动能,助力烟农增收致富。
行走在楠杆镇的乡村小道上,一栋栋小洋房取代了昔日的土砖瓦房。乡亲们腰包一年比一年鼓,脸上洋溢着幸福,日子越过越幸福。
夕阳西下,老余和乡亲们还在烟田里忙碌着。在他们身后,连片的烟田在夕阳下泛着金光,仿佛铺就了一条通往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色大道。(朱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