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这两天又成了美国舆论场的焦点,他一句“美国大学不能没有中国留学生”,让原本波澜不惊的中美教育话题一下子火出圈。要说特朗普变脸的速度,真不比好莱坞大片慢。前阵子还高调要限制中国学生,如今却突然说欢迎60万中国学生来美国,连自己团队的人都懵了。这事儿看起来像选举年的戏码,但其实背后比表面复杂多了。
还原下现场,8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上对媒体说得非常直接:没有几十万中国留学生,美国大学很快就得撑不住,最大问题不是哈佛斯坦福这种名校,而是那些没什么底子的普通大学。特朗普还补充了一句“会加强审查”,意思就是欢迎是欢迎,但到底批谁还是美国自己说了算。这番话一出来,社交媒体上立刻开始调侃“特朗普自打脸”。
其实这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这么干。前几年他搞那个“中国行动计划”,把中国学者、学生当成“间谍”,拒签、遣返一大批,还让美国自己学术圈人人自危。那时候,特朗普几乎成了中国学生的“噩梦”,美国的学术氛围也变得冷冰冰。没想到几年过去,风向又变了,突然来一句“美国大学离不开中国留学生”,这背后的变化耐人寻味。
查了一下数据,2023-2024学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带来了438亿美元,中国学生贡献140多亿美元,拉动了将近38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商务部和教育部的报告也说得很清楚,中国这几年一直是美国第二大国际生源国,最多的时候在美中国留学生超过37万。最近两年,这个数字掉了10万,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特朗普那波“反中”政策。结果最大受害者是谁?不是别人,就是美国的大学和科研圈。
美国高校其实很苦,很多普通大学特别依赖国际学生的学费。美国商务部长也说得明白,如果没有中国学生,底层15%的大学和学院可能直接倒闭。这些学校本来钱就紧,学费断了,科研和教职都得砍,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特朗普心里很清楚,要是再逼走中国学生,美国大学体系真的要出大问题。
特朗普嘴上说“欢迎”,其实是想给自己之前的错误政策找个台阶下。他比谁都清楚,中国学生不仅交学费,更是美国科研和创新的重要力量。美国高校每年靠着中国学生的论文和项目拿到多少经费、提升多少排名?要是把这些人都赶走,别说大学,连美国的科技创新都要大打折扣。这次特朗普“认错”,其实就是经济和科技利益让他不得不服软。
但别真以为他突然成了“中国学生的保护神”。他还说会加强审查,这就是给自己留后门。具体批谁,批多少,批哪些专业,美国说了算,随时都可以变。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这扇门永远是“半开半关”的。美国一边欢迎中国学生,一边又怕他们带来的竞争和影响,这种心态贯穿着美国对华政策。
为什么特朗普偏偏在这个时候变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美贸易谈判又开始了,特朗普还想去中国一趟,但大豆、稀土这些问题一时半会儿谈不拢,他又想营造点“善意”气氛给自己铺路。中国留学生成了他手里最好用的“外交筹码”,可以讨好教育圈,也能缓和中美紧张关系,多方面受益。外媒分析得没错,这种风向转变说到底都是利益驱动。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几个月前还口口声声要对中国学生签证严格把关,直接撤销一批签证。结果特朗普一“变脸”,美国的官方口径也跟着软了不少。美国对华政策就是这么反复横跳,一边说合作,一边又设防,行动上还离不开中国学生的“钱袋子”。这种操作,已经成了华盛顿的日常。
中国这边态度很清楚,外交部说得明明白白:欢迎中美教育交流,但必须保护中国学生的合法权益,反对无端盘查、滋扰和遣返。中国大使馆还专门发文提醒,最近不少中国学生在美国机场被查,被检查电子设备,甚至被关上80多个小时,最后还被遣返。这种“选择性执法”已经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在的中美教育交流,早就不只是学术合作,更是外交谈判的前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