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细节经过艺术处理,但核心事实保持真实。
"你知道你那张饭卡最近都被用来干什么了吗?"
食堂阿姨刘姐的声音在电话里显得异常严肃,完全没有平时那种亲切的语调。
"就是...吃饭啊,怎么了?"我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刘姐为什么要在晚上9点给我打电话询问这种问题。
"吃饭?"刘姐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种我从未听过的复杂情绪,"如果只是吃饭就好了。"
"刘姐,您到底想说什么?"我开始感到不安。
"你那个同事,用你的卡买东西,可不只是为了自己吃饭那么简单。"刘姐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是在说什么不能被别人听到的秘密。
我握着手机的手开始颤抖,额头上冷汗直冒。此刻我才意识到,这七天的逃避可能让我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
01
三周前的那个周一上午,我像往常一样拿着饭卡走向公司食堂。作为一名在这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两年的程序员,食堂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刚打完饭找了个角落坐下,就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有些拘谨的声音:
"不好意思,请问您是技术部的王工吗?"
我转身看到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站在我身后,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白衬衫,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有些紧张。
"是的,你是?"我放下筷子。
"我是新来的运营部同事李建军,昨天入职的。"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个...我有个不情之请。"
"什么事?"
"我钱包落在宿舍了,身上没带现金,饭卡也在钱包里。"他的脸有些红,"能不能借您的饭卡用一下?我马上就还给您。"
看着他略显窘迫的样子,我二话不说就把饭卡递了过去:"没关系,拿去用吧。"
"真的太谢谢您了!"李建军接过卡时,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的光芒。
十分钟后,他端着一份红烧肉盖浇饭回来了。我注意到他吃得很香,而且速度很快,不到五分钟就把饭吃完了。
"王哥,卡还给您。"他站起身来,"下午我请您喝饮料,表示感谢。"
"不用这么客气。"我笑着收起饭卡,"都是同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下午三点,李建军果然拿着一瓶我平时爱喝的绿茶过来了:"王哥,真的很感谢您中午的帮助。"
"举手之劳。"我接过饮料,心里对这个新同事的印象不错。
那天下班后,我在电梯里遇到了人力资源部的小张。
"王哥,听说你今天帮了新来的李建军?"小张压低声音问。
"就是借了下饭卡,小事一桩。"
"这个李建军......"小张欲言又止,"算了,没什么。"
当时我并没有把小张的话放在心上。
02
第二天中午,我刚走到食堂门口,就看到李建军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王哥!"他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带着昨天没有的熟络,"又要麻烦您了。"
"怎么了?"
"我的饭卡充值系统出了问题,卡里的钱全没了。"他无奈地摊了摊手,"财务说要到明天才能解决,今天又要借您的卡了。"
我点点头:"没关系,拿去吧。"
这次他买的东西比昨天多了不少:一份红烧肉盖浇饭、一份宫保鸡丁、一个鸡腿、还有一袋榨菜。
"建军,你食量挺大啊。"我开玩笑地说。
"哈哈,从小就能吃。"他有些不好意思,"而且下午还要加班,多买点垫垫肚子。"
吃饭时我发现他的习惯很特别:吃得依然很快,但这次他把鸡腿和一部分米饭装进了一个餐盒里。
"带回去当夜宵?"我随口问了句。
"嗯,是的。"他的回答有些含糊。
第三天,李建军再次出现在食堂门口。
"王哥,真不好意思,卡还是没办好。"他的表情有些尴尬,"补办新卡的流程比想象中复杂。"
我开始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把卡借给了他。这次他买的东西更多了:两份不同的套餐、一个面包、一瓶牛奶。
"建军,你确定一个人能吃完这么多?"
"能的能的,我消化好。"他快速解释,"而且今天要开会到很晚。"
吃饭时,我注意到他又把一大半食物打包了。而且他吃饭时总是时不时地看向食堂的门口,像是在等什么人。
![]()
第四天,当李建军第四次向我借卡时,我开始感到不太自在了。
"新卡还没到?"
"快了快了,应该明天就能拿到。"他的眼神有些闪躲,"真的很不好意思,一直麻烦您。"
这天他买的食物依然很多,而且我发现了一个细节:他总是选择一些便于携带的食物,比如包子、手抓饼、盒装饭菜。
午饭时间,我看到他把大部分食物都打包带走了,自己只吃了一小份。
"建军,你这些打包的食物都要带到哪去?"我终于忍不住问了。
"啊...就是放在工位上,下午饿了再吃。"他的回答显得有些紧张。
但我记得运营部的工位是开放式的,从来没有人在那里存放大量食物。
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李建军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食堂门口,每天都有新的理由需要借卡:
"卡被洗衣机洗了,坏了。" "新卡磁条有问题,又要重新办。" "财务说我资料不全,还要等几天。"
我开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细节:
他每次买的食物量都够两个成年人吃,但总是把大部分打包带走;他对食堂各个窗口的菜品价格异常熟悉,总是能精准地选择最实惠的搭配;他吃饭时经常心不在焉,眼睛不时望向食堂外面;最奇怪的是,他从来不在食堂逗留,吃完自己的那一小份就匆匆离开。
一周后,其他同事开始对此指指点点。
"王哥,你怎么天天借卡给那个李建军啊?"小张在茶水间里小声问我。
"他说自己的卡有问题。"我有些无奈。
"一个饭卡能有什么问题需要这么久解决?"另一个同事插话,"我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
"奇怪?"
"你没发现吗?他每次买那么多食物,但从来不在食堂吃完,总是打包带走。"
"而且我听财务的朋友说,李建军的工资卡早就办好了,根本不存在什么资料不全的问题。"
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开始犯嘀咕。
03
第二周周一,我决定仔细观察李建军。
中午时分,他依然准时出现:"王哥,还得麻烦您......"
"你的卡到底什么时候能办好?"我的语气比之前冷了一些。
"快了快了,就这两天。"他似乎察觉到了我态度的变化,显得更加局促不安。
这次我跟在他后面,看着他购买食物的全过程。他先在一号窗口买了两份盖浇饭,然后又到三号窗口买了四个包子,最后在小卖部买了两瓶矿泉水。
结账时,我听到食堂阿姨刘姐小声嘀咕:"这孩子怎么又买这么多,一个人根本吃不完。"
坐下吃饭时,我直接问他:"建军,你买这么多食物,真的都是自己吃的吗?"
他筷子停在半空中,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当然是啊,我...我食量大,而且晚上还要加班。"
"可是我看你每次都吃不了多少就打包了。"
"那是因为...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太合我胃口,我打包回去加点调料再吃。"他的解释越来越勉强。
吃完饭,我借口上厕所,悄悄跟在他后面。我看到他并没有回到运营部,而是拐进了楼梯间。
透过楼梯间的窗户,我看到他走出了公司大楼,手里提着那个装满食物的袋子,朝着大楼后面的小巷走去。
那个小巷我很熟悉,那里除了几个垃圾桶什么都没有,他去那里做什么?
下午上班时,我专门到运营部转了一圈,想看看李建军的工位。我发现他的桌子上除了电脑和一些工作资料外,没有任何食物。
这让我更加困惑:那些打包的食物到底去了哪里?
第二天,我决定不再借卡给他。
"建军,你的卡问题解决了吗?"我主动问他。
"还...还没有。"他的眼神开始闪躲,"可能还要几天。"
"这样吧,我觉得你应该催催财务,一个饭卡不应该需要这么长时间。"我委婉地拒绝了他的暗示。
他站在我面前,表情有些尴尬:"那...那好吧,我再去问问。"
看着他失落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自己可能想多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件事确实很奇怪。
下午,人事部的小刘悄悄告诉我一个消息:"我打听了一下,李建军的所有入职手续都没有问题,包括饭卡。他的卡早在第一天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这个消息让我震惊不已。如果李建军的饭卡没有问题,那他为什么要一直借我的卡?
![]()
第三天,我特意提前到食堂,想看看李建军会怎么办。
果然,中午时分他又出现了,不过这次他的神情更加紧张。
"王哥......"他欲言又止。
"建军,我听说你的饭卡其实早就没问题了?"我直接摊牌了。
他的脸一下子红了,嘴唇蠕动着却说不出话来。
"为什么要骗我?"
"我...我没有......"他支支吾吾地说,"是真的有问题......"
"那你现在就去刷你自己的卡给我看看。"
李建军站在那里,脸色越来越苍白,最终低下了头:"对不起,王哥,我......"
他没有说完就匆匆离开了。
之后的几天,李建军都没有再找我借卡,甚至在公司里遇到我时也会避开。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
04
然而,李建军的异常行为并没有结束。
虽然他不再借我的卡,但我发现他开始频繁地出现在食堂,而且总是在打包食物。有时候我看到他拿着自己的卡买很多食物,然后匆匆离开。
更奇怪的是,我开始听到一些传言。
"你知道吗?那个李建军经常在垃圾桶旁边徘徊。"
"我也看到过,他好像在找什么东西。"
"会不会是在捡垃圾?"
这些议论让我更加困惑。李建军虽然穿着普通,但也不至于需要捡垃圾啊。
一天下午下班时,我无意中看到李建军站在公司门口,手里依然提着食物袋,但他的表情非常焦虑,不停地看手表,像是在等什么人。
我躲在角落里观察,过了大概十分钟,我看到他朝着后面的小巷走去。
好奇心驱使我跟了上去。
在小巷的拐角处,我看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李建军正在和一个衣着破旧的老人说话,而且把手中的食物递给了那个老人。
老人看起来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衣服上满是污渍,明显是个流浪者。
我藏在墙后偷听他们的对话:
"今天的菜不错,还有肉。"老人的声音很虚弱。
"您慢点吃,别噎着。"李建军的语气异常温柔。
"建军,我是不是给你添麻烦了?"老人问。
"没有,绝对没有。"李建军急忙说,"您千万别这么想。"
看到这一幕,我心中五味杂陈。原来李建军买那么多食物,是为了给这个流浪老人吃。但这个老人是谁?为什么李建军要照顾他?
我不敢继续偷看,悄悄离开了。
回到宿舍后,我心里乱得很。一方面为自己之前对李建军的误解感到愧疚,另一方面又对这整件事感到困惑。
如果李建军是在做善事,为什么要撒谎?为什么不能直接说实话?
这些疑问在我心里越积越多,让我坐立不安。
最终,我做了一个决定:既然这件事让我这么纠结,那我就彻底远离,眼不见心不烦。
从第二天开始,我不再去食堂吃饭了。
05
改变生活习惯比我想象中困难。
第一天在宿舍点外卖时,我选择了平时最爱吃的川菜。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白米饭,花了28块钱。
虽然味道不错,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可能是食堂那种热闹的氛围吧。
第二天,我点了黄焖鸡米饭,22块钱。坐在宿舍里一个人吃饭,确实有些孤单。
第三天,沙县小吃,15块钱。我开始计算成本:食堂一顿饭通常8-12块钱,而外卖加上配送费至少要15-30块钱。一天下来,额外支出至少要10-20块钱。
但为了避开李建军的事,这些额外支出我认了。
第四天下午,我在公司走廊里遇到了李建军。
"王哥,最近怎么没在食堂见到您?"他主动和我打招呼,语气比之前更加小心翼翼。
"最近想换换口味,点外卖比较方便。"我随口找了个借口。
![]()
"哦......"他的表情有些失落,"外卖确实方便。"
"嗯。"我不想多聊,准备离开。
"王哥,"他突然叫住我,"之前的事...真的很对不起。"
看着他诚恳的眼神,我心里一软:"没关系,都过去了。"
"您是个好人。"他说完这句话就匆匆走了。
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又开始纠结了。李建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照顾那个流浪老人?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第五天,我点了肯德基,花了35块钱。吃着炸鸡,我想起了那个流浪老人瘦弱的身影。也不知道他今天有没有饭吃。
第六天,我选择了日式料理,48块钱。这是我有史以来点过最贵的外卖。坐在宿舍里吃着精致的便当,我却想起了食堂里那些朴实的饭菜。
第七天,也就是今天,我点了家常菜,25块钱。
算下来,这七天我在外卖上花了173块钱,比平时多花了至少80块钱。
但最重要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忘记李建军的事。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我都会想起那个场景:李建军温柔地把食物递给流浪老人,老人感激地接过食物。
这个画面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让我不安。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逃避真的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吗?
第7天晚上9点,我正在宿舍刷手机,突然响起了电话铃声。
看到来电显示是食堂的座机号码,我有些意外。这么晚了,食堂怎么会给我打电话?
"喂,您好。"
"小王,是我,刘姐。"电话里传来食堂阿姨刘姐熟悉的声音,但语气比平时严肃了很多。
"刘姐,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你最近怎么不来食堂了?我有重要事情要告诉你。"
"我在宿舍点外卖,比较方便。"我如实回答。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刘姐压低声音说:"你知道你那张饭卡这几天都被用来干什么了吗?"
我心里一紧,感觉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即将被揭露:"什么意思?"
"这事电话里说不清楚。"刘姐的声音变得更加神秘,"你明天务必来一趟食堂,有些事你必须知道。"
"刘姐,到底发生什么了?"我急切地追问。
但电话那头已经传来了忙音。
我握着手机的手开始颤抖,额头上冷汗直冒。
刘姐话里的意思让我感到极度不安,仿佛有一个巨大的秘密即将浮出水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