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始终是大国战略威慑体系中的关键支柱,其不仅能够长期隐蔽于深海之中,还具备突袭打击与核反击的双重能力,堪称现代海军装备中的“终极利器”。
中国是全球第五个成功研制核潜艇的国家,尽管起步晚于美国和俄罗斯,但在水下持续航行时间方面,中美俄三国的表现却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为84天,俄罗斯则为45天。那么,中国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
![]()
![]()
美国:84天
作为世界上首个成功研发并部署核潜艇的国家,美国在这一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1954年,“鹦鹉螺号”正式下水,标志着核动力潜艇时代的开启,也彻底重塑了水下作战的格局。
仅仅四年之后,该艇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水下穿越北极点的壮举。当时,声呐技术尚未成熟,核潜艇的隐蔽性令各国海军防不胜防,仿佛在无形中悬起了一柄利剑。
![]()
但这只是开端。1958年,美国又推出了“海神号”核潜艇,这艘当时全球最大的潜艇不仅具备指挥与控制能力,还能对空中目标实施打击,标志着潜艇从单一作战单位向多维作战平台的转变。
![]()
而美国的84天潜航纪录,正是由“海神号”所创造。此次长时间航行不仅是为了测试装备极限,更在于研究密闭环境下艇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试验初期,艇员状态尚属稳定,但从第20天起,焦虑与情绪波动逐渐显现。好在团队通过自我调节稳定了情绪。
![]()
到了第60天左右,士气再次下滑,且未能迅速恢复,直至第80天任务接近尾声。然而,美军并未止步于此,继续进行测试,最终将潜航纪录刷新至84天。
然而,这项纪录的背后并非全然光彩。根据2025年初美国海军协会网站披露的信息,当前美国潜艇建造正遭遇严峻挑战,劳动力短缺与通胀压力导致多个核心项目,包括“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等,纷纷延期甚至停滞。
![]()
美国国会还批评海军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透明度。由此可见,即便是世界头号海军强国,在深海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也并非唾手可得。
因此,尽管美国在潜航时间上领先全球,但其背后支撑体系正面临多重挑战。那么,传统潜艇强国俄罗斯,又处于何种状态?
![]()
![]()
俄罗斯:45天
如果说美国的核潜艇追求的是持久性,那么俄罗斯则更注重打击威力。俄罗斯的核潜艇设计并不以长时间潜航为核心目标,而是将火力输出与突防能力置于首位。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作为俄罗斯海上核威慑的核心,“北风之神”可搭载16枚“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还可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超过9000公里。
![]()
从性能参数来看,“北风之神”无疑是深海中的“杀手级”存在。但在水下连续潜航时间方面,该型潜艇的极限约为45天,虽不及美国,却完全契合其战术定位。
因为它的使命并非长期潜伏,而是在关键时刻发动决定性打击。2025年7月,俄罗斯海军迎来新进展,最新一艘“北风之神-A”型“波扎尔斯基大公”号正式加入舰队。
![]()
该艇全长约170米,水下排水量超过2.4万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480米。与早期型号相比,955A型全部采用全新制造部件,不再依赖苏联时期遗留的旧艇结构,显示出俄罗斯在核潜艇技术上的持续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公开表示将加快非核潜艇的发展,主要指的就是配备“口径”巡航导弹的常规动力潜艇。这表明,俄罗斯在维持核威慑能力的同时,也在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水下作战体系。
![]()
由此可见,俄罗斯走的是“重火力、快打击”的路线,不追求潜航时间的极致,而是专注于打击效率。那么,一贯低调的中国,在核潜艇领域又取得了怎样的突破?
![]()
中国:90天
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从零起步、自力更生的奋斗史诗。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成功下水;1974年8月1日,它被正式命名为“长征一号”,并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
在研制初期,中国面临极其艰难的条件。首批艇员是从常规潜艇部队中选拔的精英,但其中不少人对“核裂变”概念都知之甚少。
正是这样一群人员,凭借自学掌握了核物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等三十余门学科,熟悉了艇上数以万计的设备与管线。他们被誉为“三十六棵青松”的骨干力量,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点燃了第一束火光。
![]()
在试验阶段,也曾多次遭遇危险。一次下潜过程中,潜艇升降舵突发故障,艇体急剧倾斜,在距离海底仅3米的危急关头,操作员冷静应对,迅速排除故障,避免了一场艇毁人亡的灾难。
此类险情在早期海试中屡有发生,但因保密原因,直到多年后才为外界所知。令人振奋的是,中国核潜艇最终创造了连续潜航90天的纪录,超越了美国的84天。
![]()
这一成绩并不代表中国装备在技术上全面领先,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在艇体结构、生命维持系统、人员训练与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综合成熟度。
更重要的是,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实用性和可靠性为核心,而非单纯追求数据指标。虽然我们未曾高调宣传,但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扎实。
![]()
从“长征一号”到如今的094、096系列,中国海基核力量已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质变。
![]()
深潜纪录不仅是核潜艇技术能力的体现,更是国家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综合反映。美国84天、俄罗斯45天、中国90天,这些数字背后,是三国战略选择与技术路径的差异。
![]()
美国注重人机协同,却面临工业体系下滑的困境;俄罗斯强调打击能力,在非对称作战中寻求优势;而中国,则用数十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并行者,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领先的转变。
我们已不再只是一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而是一个真正掌握核潜艇运用与持续优化能力的国家。未来的深海战场将更加复杂、更具挑战性。
![]()
但可以确定的是,谁能在深海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在大国博弈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中国,正沿着这条深蓝航道,稳步前行。
主要信源
潜艇工作人员在水下最长可以呆多长时间?——光明网美海军多个装备项目延迟交付——中国国防报2025-01-08俄第8艘“北风之神”服役,普京称将再造4艘955A和6艘885M——观察者网2025-07-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