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一直以来都是大国战略威慑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长时间潜伏于深海,更具备隐蔽突袭和核反击的能力,堪称现代海军装备中的“终极武器”。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虽然晚于美国和俄罗斯。可是中美俄潜艇下潜时长差距明显,美国达到了84天,俄罗斯仅仅只有45天。相比之下,中国情况如何呢?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成功研制并使用核潜艇的国家,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水下作战的规则。
1958年,鹦鹉螺号完成历史上第一次北极点水下穿越,震惊世界。那时候的声呐技术还不像今天这么发达,核潜艇神出鬼没的特性,简直就像在各国海军头顶悬了一把看不见的刀。
但这还只是起步,1958年,美国又推出了“海神号”核潜艇,这艘艇更夸张,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
而且还具备指挥与控制功能,甚至能对空中目标进行打击,等于是把潜艇从单纯的反舰角色,升级成了多维作战平台。
而美国那长达84天的潜航纪录,也正是由海神号所创下的。这次长航试验不仅仅是为了测试设备极限,更关键的是研究人在密闭环境下的心理变化。
试验中,艇员们在前19天状态还算平稳,但从第20天开始,焦虑和情绪波动明显出现。好在团队内部通过自我调节稳住了情绪。
等到第60天左右,士气又开始下滑,这一次却没有快速回升,直到第80天任务结束,人才走出舱门。之后美军还不过瘾,又继续推进测试,最终把纪录定格在84天。
不过,纪录背后不全是光环。根据美国海军协会网站2025年初披露的信息,美国目前在潜艇建造方面正面临严重问题,劳动力短缺、通胀压力大,导致多个核心潜艇项目,包括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等纷纷推迟甚至陷入停滞。
国会还指责海军在资金使用上缺乏透明度。可见,即便强如美国,要在深海里持续保持领先,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由此可见,美国虽然在核潜艇耐力测试上拔得头筹,但其背后的工业体系正面临不小的内外部压力。那么,传统潜艇大国俄罗斯,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如果说美国的核潜艇强调的是持久,那么俄罗斯更看重的是毁灭力。俄罗斯的核潜艇并不一味追求水下长航时,而是把火力、突防能力放在首位。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作为俄罗斯海上核威慑的支柱,“北风之神”能携带16枚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又可搭载多枚分导式核弹头,射程超过9000公里。
从数据上看,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简直就是深海“杀手”。可是在下潜时间长短上面,“北风之神”在水下持续潜航的时间约为45天,虽不及美国,但完全符合其作战定位。
因为它不是用来长期蹲守、而是用来关键时刻发动致命一击的。今年7月,北风之神也迎来新的俄消息,俄罗斯海军最新一艘“北风之神-A”型“波扎尔斯基大公”号正式服役。
该艇全长约170米,水下排水量超过2.4万吨,最大潜深约480米。相比早期型号,955A型全部采用新造部件,不再沿用苏联时期遗留的旧艇结构,显示出俄罗斯在核潜艇技术上仍在持续迭代。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还公开强调要加快发展非核潜艇,主要指的就是搭载“口径”巡航导弹的常规动力潜艇。这说明俄罗斯在坚持核威慑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多类型水下作战力量的搭配。
看得出,俄罗斯走的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路线。不求最久,但求最狠。那么一向低调的中国,又是如何默默练就一身深蹲本领的呢?
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史,是一段典型的从无到有、自力更生的奋斗史。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成功下水;1974年8月1日,它被正式命名为“长征一号”,列入海军战斗序列,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在研制初期,中国面临的是很多的极端条件。最早一批艇员是从常规潜艇部队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但他们中很多人连“核裂变”是什么都没听说过。
就是这群人,硬是靠自学啃完了核物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等三十多门课程,摸透了艇上数以万计的设备和管线。他们被誉为三十六棵青松的骨干成员,成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第一把火。
试验阶段更是险象环生,有一次,潜艇在下潜时升降舵突然失灵,艇体急速纵倾,在距海底仅剩3米的千钧一发之际,操作水手冷静处置、果断排障,才避免了一场艇毁人亡的灾难。
像这样的险情,在早期海试中屡见不鲜,只是出于保密,多年之后才被外界所知。而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中国核潜艇最终创下了连续潜航90天的纪录,比美国的84天还要长。
这并不是说我们的装备一定比别人更先进,但它充分说明我们在艇体设计、生命维持、人员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整套系统上的成熟度。
更重要的是,中国核潜艇事业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追求数据上的超越,而是强调实用性与可靠性相结合。我们没有大肆宣扬,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从“长征一号”到现在的094、096系列,中国海基核力量真正实现了从有无问题到好不好的问题的转变。
深潜纪录,表面上是一个国家核潜艇技术的体现;往深处看,其实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综合答卷。美国84天、俄罗斯45天、中国90天,这些数字背后,是三国不同的战略选择与技术路径。
美国追求极致的人机协同,却也开始面临工业衰退的挑战;俄罗斯强调打击能力,在不对称作战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中国,则用几十年时间默默完成了从学习者到并跑者、甚至部分领先的跨越。
我们不再只是一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而是一个真正理解如何运用和持续改进核潜艇力量的国家。未来的深海,只会更加复杂、更具竞争性。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谁能更好地驾驭深海,谁就将在大国博弈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而中国,正在这条深蓝航道上,稳健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