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方法。简单来讲,一部分是做事的方法,即你要如何高效工作;另一部分是做人的方法,比如你在职场中如何与身边的人打交道,如何更好地协作。关于做事,也就是高效工作,夏鹏提出了他的理解。他说:“在我看来,高效工作的法宝有三件:清晰的目标、不内耗的情绪、对时间的高效利用习惯。有了这三件法宝,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即便暂时无解,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他人协同来进一步拆解难题。”这三件法宝听起来都朴实无华,但你发现没有,很多时候我们成事的关键正是被淹没在这些看似人人都知道的常识里。先看第一点,清晰的目标。
我之前听过一句话,说我们当代人好像都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很怕开得比别人慢,但很奇怪的是,我们又不知道自己要开去哪里。这句话简直是对我当时所深陷的状态的精准概括。夏鹏老师引用了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一句话:“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夏鹏老师从小到大都被评价为脑子灵、反应快,是一个走得快的人。但是,当他回顾自己的职场生涯的时候,他也觉得自己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兜兜转转,没有搞出什么名堂。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目标感缺失”。他还观察到他身边那些优秀的朋友,很多人做事情看上去总是慢半拍,但容易取得令人钦佩的成就。正是因为这些朋友眼中只有目标,心无旁骛,不会徘徊不定,不会左也试试,右也试试。
当然,夏鹏所说的目标感并不是说你只能朝着一个目标狂奔,而是说在确认目标之后,在每个当下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该做的事情。比如工作的时候,目标是工作,那就专心工作;休息的时候,目标是休息,那就全然放松。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会迷失,恰恰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目标,所以就算在休息的时候、该欣赏风景的时候,我们心里却想的是赶路,这就导致当下的风景也变得不那么赏心悦目了。“那些能够平衡工作与生活、学习与休闲的人,无一不是今天看风景、明天赶路的高手。因为他们有清晰的目标,所以可以在不同的目标中自主切换。”夏鹏老师特别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只有先培养目标感,让自己能够专注,我们才能展开后面的步骤。
有了目标之后,下一步就是往目标的方向去行进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前进当中总会遇到一些“拦路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拦路虎”就是我们的情绪。所以夏鹏老师说,高效工作的另一个法宝是不内耗的情绪。在工作中出现情绪问题,我想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况。比如跟领导沟通时,感觉自己被误解了,我们会感到委屈;跟同事沟通时,感觉被刁难了,我们会生气。如此种种内耗的情绪会占据我们的心智和时间,是阻碍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拥有不内耗的情绪呢?首先,夏鹏提出一个观点:情绪问题其实是视角问题。他说,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其实总共发生了三件事,第一是当时发生的具体事件,第二是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解读,第三是我们所产生的情绪,那么,我们的情绪是由何者造成的呢?答案是,由我们对事件的解读造成的。它并非由事件本身直接引发。
《庄子》当中有一则寓言,说:我们在河里驾驶船只时,突然撞到了一只空船,也就是没人驾驶的船。一般来讲,这个时候,我们不太会有什么愤怒的情绪。但是,如果此时船上有人,而且你喊了几声提醒他,他依然撞了上来,那你肯定会生气。对于这个故事,夏鹏老师有一个有趣的解读视角:让你生气的,不是船撞了你,而是船上有人,你觉得他是故意的。这就说明,影响我们情绪的其实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说的是:在地铁上有几个男孩大吵大闹,旁边的父亲却不闻不问。这时候其他乘客都很有意见。但经过询问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的母亲刚刚去世,父亲还沉浸在悲痛当中难以自拔,孩子也孤单无助。等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大家都不再指责他们,反而投以同情的目光。
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直接决定了我们周遭世界的模样。如果我们总是用一种很消极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灰暗;如果我们积极地看待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会变得积极起来。夏鹏引用了《中庸》中的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个“中”指的就是喜怒哀乐未发之时,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内心没有情绪波澜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很容易起波澜,这个波澜就是“躁”,“躁动”的“躁”,就是心里有事,很多烦恼,互相缠绕,心绪奔腾,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而与这个“躁”相对的,就是“静”,“安静”的“静”。像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在强调个人涵养修养的过程中,无一不强调静坐。“躁”的状态导致我们很难静下心来做事,夏鹏说,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掏出手机来刷各种平台,希望求得短暂的平复。结果,一刷就是两个小时,沉浸其中,一转眼发现很多事情还没办,于是又开始慌了起来,开始自责。
夏鹏曾经听过一位高手在谈做事的心态,他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早上我们起床刚睁开眼的时候,脑子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情绪,清澈透亮。在夏鹏老师看来,这大概就是《中庸》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的境界。但是,《中庸》并不是要告诉我们说真正的高手都没有情绪。我们千万不要抱持这样的信念,因为一旦我们这样想,我们会更容易焦虑,会觉得我们有情绪是不对的,这样的话,我们反而会衍生出更多的情绪。
《中庸》是怎么说的呢?“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的下一句是“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个“节”就是“度”的意思。换句话说,我们遇到事情,谁能保证自己能够完全没有情绪起伏呢?即使我们用前面所说的方法,用积极的方式解读发生的事情,我们还是避免不了会有一定的情绪起伏,需要有情绪的发泄。所以“发而皆中节”,就是说我们情绪的表达需要有个度,而不是说完全没有情绪。夏鹏说,管理情绪就好像给一匹烈马套上缰绳,你越套缰绳,烈马就越反抗。所以我们要不断修习这个“中”的状态。与此同时,既然是马,不如去草原奔腾,回归本能,发于内心,才是最佳的情绪驾驭之道。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更洒脱,更有松弛感。
夏鹏提到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课题分离”,就是说,我们要把人世间的事情分成两种:一种是我的课题,一种是他人的课题。那我们要如何区分一件事是谁的课题呢?简单来讲,就是谁为这件事承担最终的结果,以及谁对这件事有控制力,那么这就是谁的课题。夏鹏老师说,区分好这一点,我们就会活得通透,也会少很多情绪内耗。举个例子,比如有人要去跟领导谈加薪的问题,但他又会犹豫不决,顾虑很多事情。那夏鹏老师的建议是什么呢?老师的建议是课题分离。你可不可以跟领导谈?当然可以谈。谈不谈在你,同不同意在他。谈不谈是你的课题,同不同意是他的课题。如果你总是很在乎他能不能同意,那其实就是你干涉了他的课题,这样的话你自然就很容易内耗了。
同样的,如果有人来找我们求助,我们想拒绝,又觉得不好意思,怎么办呢?同样可以课题分离,他来求助,求不求助,在他;你同不同意,在你。我们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但别让别人干涉我们的课题。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少掉很多内耗。当然,如果你愿意去帮助别人,那也可以,因为同不同意在你。但是,你帮助之后,人家会不会感激,这个是在他的。如果你很在乎别人对你的感激,那你就是不自觉地干涉了别人的课题,你的心念就会被牵动。好,聊清楚了情绪之后,我们来聊最后一个法宝,对时间的高效利用习惯。
对于这个问题,夏鹏有一个很精彩的论述。关于时间管理,夏鹏有三点很重要的结论:第一,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情;第二,时间管理的前提是你拥有支配时间的权力;第三,时间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单位时间的产值。这三句话听起来好像平平无奇,但是结合夏鹏老师接下来要讲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你会发现它能够对我们现实生活中具体事情的时间分配起到一个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再给你重复一遍: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情,时间管理的前提是你拥有支配时间的权力,时间管理的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单位时间的产值。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所谓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一点唬人,但它实际上说的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这样四类事情:一类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一类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一类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还有一类是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按照我的理解,夏鹏老师这里说的“重要”,指的是这个事情能不能帮助你自我提升。一些琐碎的、对你的职业发展可能不太有帮助的事情,哪怕它们是必做的,在夏鹏老师看来也是不重要的事情。
接下来,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的时间管理应该从哪一类事情开始着手?夏鹏老师告诉我们,时间管理应该从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开始。像这种事情我们应该及时叫停。那什么叫做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呢?夏鹏老师说,像漫无目的地玩手机、各种看似能够带来短暂快乐的无效社交,都属于这类事情。我们应该把这些时间省下来。我们很多人经常抱怨自己没有时间,却没有意识到很多时间是被自己无意中消耗掉的。而咱刚刚说了,时间管理的前提是你拥有支配时间的权力。当然,夏鹏老师的这套说法是基于我们为了高效工作而要进行时间管理这样一个目标来服务的。那其次呢?其次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种事情通常包括读书、学习、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有建立长期有价值的社交关系等等。像这种事情我们都知道它很重要,但能够坚持投入的人是不多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事情往往需要长期主义精神,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果的。用古人的话来讲,做这种事情需要学会用绵力,就是“绵绵不绝”的“绵”。
再次是那些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像这种事情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讲可能会更常发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初入职场的时候还不太熟悉业务。举个例子,比如说,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开会前,领导突然让你准备开会用的 PPT,还让你把上个月的经营数据汇总一下。这个时候,你很着急忙慌地去汇总数据,然后打印 PPT,结果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会儿才到会议室,就很尴尬。但是,如果你认真复盘,你会发现这个事情之所以会变紧急,是因为我们缺乏经验。那有了这么一次经验之后,我们是不是每次开会之前就提前准备一套 PPT,或者提前询问领导是否需要使用PPT呢?换句话说,这种紧急事务是可以通过提前的安排变成常规工作,从而变得不紧急的。夏鹏老师说,能够把紧急事务变成常规工作,这种职业习惯的培养,是高手与普通人之间的分水岭。当然,突发事件除外。
最后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那处理这种事情的原则,在夏鹏老师看来,就是授权代理,让别人帮忙处理,以便我们能够把时间节省下来,用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去修炼自己的内功。那怎么授权代理呢?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花钱。其实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在做这种事情。比如说我们现在出行打车,或者说叫外卖,其实就是在花钱省时间,通过花钱帮我们把一些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给处理掉。好,聊清楚了这四类事情的应对方案,接下来我想请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当下的人经常是会被困于以上哪类事情当中呢?夏鹏老师说,我们经常被那些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搞到疲于奔命。结果下班到家,人的精力都被耗光了,于是,我们会把仅有的时间投入到那些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上,像刷短视频,我们会给自己一天的劳累一点小小的奖赏。这样的话,我们就会陷入这种循环。
拿我自己的工作举例,比如说,我如果老是拖稿,那么,随着交稿日期的临近,写稿这件事情的性质,就从重要但不紧急,拖成了重要但紧急,那我就要调动所有精力去赶稿子,哪怕占用我休息的时间,哪怕是要熬夜通宵。这样一来,一旦我忙完这个事儿,我松下来,我就会觉得很累,完全不想做别的,只想去刷刷短视频,对自己的掌控感变得很低。我想这种感觉你肯定有过,如果一天精力都被消耗光了,回到家之后,哪怕你还有充足的时间,你大概也只想去做些不动脑最好也不用挪动身体的事儿。
但是我们前面说了,拉开职场人的差距的,恰恰是另外一类事情,也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所以,破局的关键在哪呢?夏鹏老师说,关键在那些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我刚刚说的刷短视频。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叫停或者减少这样的行为,你就会发现我们还是能够多出一点自己掌控的时间的。那多出这些时间放在哪里呢?就放在刚刚讲的那些读书、运动哪怕是调整作息这样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面去,我们就会开始进行自我提升,这些都是长线的投资。
如此一来,我们会慢慢进入另外一种循环。比如说,我如果能提前规划好时间,不紧不慢地写完稿,那就没有什么紧急的稿子要交了,写稿这件事情就从紧急变成不紧急了。这样一来,我也不用老是熬夜赶稿,我可以保护我的精力,对生活的掌控感也会提高。这样一来,我在面对那些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的诱惑时,也就更能够克制自己,进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也就是对自己的长线投资当中来。如此一来,就进入了一种良性的循环。你会发现,在你的日程表里,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以及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都在减少,你的主要时间都投入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面,这是我们职场“自我升级”的关键。还记得咱前面的话吗?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情。
总的来说,重要且紧急的事情,通过提前的规划来尽量规避;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通过有意识的察觉来减少乃至叫停;我们要把时间都投入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面去;至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花钱让他人代理。夏鹏的理念是,“花时间省钱”不如“花钱省时间”,它会在未来给你更大的回报。如此一来,我们自己的时间利用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是夏鹏给我们介绍的高效管理时间的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