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个老李头,去年他家麦子亩产一千四百多斤,比村里其他人多收二百斤。这事儿传开后,大伙儿都围着他问诀窍。老李说啥新品种、啥深松地,听得人云里雾里。其实他也是跟着农技站的人一步步试出来的,现在说说他是怎么做到的。
图片4
老李头从前跟大伙儿一样,啥时候种地全凭经验。头年按老法子种,遇上旱天麦子都蔫了,亩产才千把斤。后来农技员找上门,说现在得换个种法。头一桩就是选种子。老李才知道,原来选种子不能光看产量,还得看抗病、抗旱这些。农技员给推荐了几个品种,说北方的得选耐寒的,黄淮地界儿的得挑秆儿硬的,免得刮大风倒伏。
图片3
选完种子得先整地。老李头以前就是旋旋地就播种,现在得把地深层翻一遍,翻到二十来公分深。这活儿得用大机器,把前茬秸秆埋进去,地松软了麦根扎得深,吸水吸肥也方便。底肥也讲究,除了化肥还得掺有机肥,一亩地要三四方农家肥或者三百斤商品肥。这样地力足了,麦苗长得壮。
播种时间也有讲究。老李头过去总赶在十月中旬种,现在推后五天。晚点种能避冻害,麦苗不会长得太疯,冬天不容易冻死。播种用机器,一亩地播二十来斤种子,播深三到五公分。种子还得包衣,防地下虫子。要是播得不匀,苗子参差不齐,后边管理麻烦。
图片2
麦子出苗后得看仔细。缺苗的地方赶紧补,冬前追点尿素,再浇冬水防冻。开春后要控旺,要是麦苗太密,喷点矮壮素防倒伏。拔节时再追肥,孕穗期要补水,不能旱着。抽穗后喷磷酸二氢钾,防病虫得打药,最后收前一周别浇水,等麦子干透再收。
图片1
有老农觉得晚种风险大,万一冻住咋办?其实得看品种,耐寒的半冬性品种冬天能扛住。还有人说深松地太费钱,但老李算了账,虽然机器贵,可地力上去了,化肥能少用。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技术跟上,产量才稳得住。
收麦时老李请人测产,一亩地一千四百二斤,比往年多挣好几百。村里人来看,他也不藏着掖着,把步骤都说清楚。其实没啥玄乎的,就是按科学来,啥时候整地,啥时候播种,啥时候施肥,每一步都得准。现在农技站推广这些办法,年轻人都在学,种地不再是老把式的事了。
麦子种好了,地力还能提升。老李的地现在不板结了,有机质多了,往后种起来更省劲。他琢磨着明年再试试新品种,说不定还能多打点。反正就是照着技术员说的做,一步不落,麦子自然长得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