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科学是指反对迷信和轻信,追求知识和真理。内地近期兴起读书会热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普及科学知识。九三大阅兵是军事的王道主义,将道义、智慧与武力结合起来的战略思想,反对霸权侵略,通过正义行动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科技兴国是时代的呼唤。强军建设是应有之义。
由于近年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突破、登陆月球计划不断推进,民间掀起对天体物理学的广泛兴趣。自然科学的数理化生,以数学和物理最为艰深。物理学的重大发现,需要以数学方程式和常数表述,而且需要通过科学实验认证。民间近年对杨振宁教授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广泛关注。有评论认为,人类“千年物理学家”头20位,与牛顿、爱因斯坦等并列、榜单上唯一在世的世界级巨人只有杨振宁。他35岁(1957年)就与李政道合作颠覆了物理学有关宇宙对称守恒的铁律(在弱核力相互作用之下宇宙对称并不守恒),成为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他从提出理论到获奖仅用了2年(因为得到吴健雄教授马上做相关实验佐证),创下了诺奖史上的奇迹。他完成了爱因斯坦未竟之业,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统一了自然界除了万有引力之外的其他三大基本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将“大统一理论”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爱因斯坦穷尽晚年未解的难题,被杨振宁凿开了突破口。
杨振宁去国26年后首次回到北京,是在1971年;周总理接见并请他吃饭,深入交谈,勉励有加。其后的半个世纪,杨振宁兢兢业业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发展默默耕耘,工作重点之一是普及科学知识,诱发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对物理学基础理论、科学实验和转化应用的兴趣,功不可没。
笔者近年在这方面读书略有心得,不嫌浅陋,简单介绍物理学的基础知识(撇开数学方程式和常数不谈),高考物理合格已可以理解,谨供参考。
现代物理学的整个底层框架由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学构成,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由51种“粒子”(particle)和“场”(field)组成。能量在空间之中存在四大力量(引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信息是时间和熵的互动,在宇宙之中对称守恒。
物质是物理世界的客观存在。物质具有质量、形态和结构,分为粒子体(有限、离散、可观测)和场(无限、连续、不可观测)。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基础。例如,原子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这本身就是一种信息。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度。能量反映了物质运动的能力,有多种形式(如动能、势能、光能、热能等)。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²,论证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c 是常数、光的绝对速度。能量也是信息的载体,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能量的介入。例如,信息的传输需要电能或光能,智能手机每分每秒都在利用它。
信息描述物质系统的状态,反映了事物的内部属性、状态、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信息的掌握,排除(或减少)了事物的不确定性。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物质或能量的状态和属性。例如,DNA 中的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过程涉及物质和能量的转化,体现在思想和行为。
知道一个概念和真正懂得这个概念有很大区别,笔者很早就知道这一点。但起码我们需要首先知道,然后懂得。物理知识相当深奥,笔者经常告诫自己,先要虚心理解,不要随便挑战,避免浅薄争论。
物质,能量和信息三者的相互关系,根据笔者的理解 : 物质是能量和信息的载体,能量驱动物质的运动和信息的传递,信息指导物质和能量的组织与转化。例如,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吸收光能(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物质)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同时储存化学能、传递生长发育的信息。总而言之,能量、物质和信息是物理学的三大基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理解的自然界。
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学已经有很多科普文章介绍过,笔者在这里不再重复。量子场论的发展是众多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单一的提出者,但这里面有杨振宁的巨大贡献。量子场论的发展过程,到今天已99年。从1926至1927年 ,3位科学家提出了将电磁场作为无穷维自由度系统进行量子化的方案。Paul Dirac 论证了电磁场量子化,将其视为无穷多个谐振子的系统,每个谐振子对应一个本征振动模式,激发态表现为光子(photon,第一次提出)。质子、中子、电子之外,还有光子;光是光子的移动;这是重大突破。1928 年,2位科学家提出了电子场量子化方案,被称为“二次量子化”。1929 年,2位科学家建立了量子场论的普遍形式,引入场量和正则动量的计算符号。从1946至1949年,3位科学家发展了新的微扰论计算方法,费曼引入了图形表示法,简化了计算。然后到1954年,杨振宁和 Robert 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理论”,为描述强核力、弱核力和电磁力三种相互作用的《规范场论》奠定了基础。从1961至1968年,3位科学家建立了弱电统一的量子规范理论,即 GWS 模型(GWS是他们的姓氏头文字)。
百年回顾,一般公认杨振宁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论》是量子场论的重大突破。当年他只有32岁。过去几十年来,他在不同场合经常提到他在西南联大读书时的几位恩师。当年虽然中国处在抗日战争兵荒马乱的艰难环境,杨振宁、邓稼先等学到的是绝对扎实的、最尖端的物理学理论;杨振宁对老师们充满感恩之情。
量子场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涉及众多物理学家的贡献。笔者认为,把成绩归功于个别科学家,只是为了方便叙述。例如有关李政道和杨振宁之间的所谓个人恩怨,谁功劳较大,排名孰先孰后,在科学实验的长河之中其实微不足道。
信息是熵和时间的综合,有其恒常的对称性;信息是时间、熵和对称的三合为一。如果宇宙没有基本的对称守恒,没有恒常(长期不变)的运作规律,那就不会有我们现时认识的客观世界,空间站和太空船的精准对接绝对做不出来。没有“宇宙对称守恒”(弱核力除外)的假设、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之内(例如“三体”或“地球末日拯救队”)。
时间和对称,我们大概知道了;什么是“熵”(entropy)? 熵是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具有多种含义和应用。热力学的定义是系统中不能用于做功(work)的热能量度,可逆过程中吸收的热量,表现为温度。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孤立系统的熵总是趋向于增加,即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统计物理学的解释是熵与系统的微观状态的数量有关(公式内有玻尔兹曼常数)。熵越高,系统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在信息论中应用广泛。信息熵与热力学熵在数学形式上相似,反映了系统的无序性。芯片设计、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和它有关(统计物理学在熵增方面的应用)。
熵增定律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例如热量传递和生命系统的维持,无时无刻不在人体内发生。在工程、生态、社会治理等领域,熵的概念可用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演化方向。熵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核心在于描述系统的无序性和演化方向。作为一个描述系统混乱和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 1865 年提出,用于研究热循环中的能量转换。笔者的理解,一杯热水在空气中,热量向四周散发是无序的。冰块慢慢溶解变为水,分子从有序排列变成无序的、没有系统性的排列,是固体变液体的过程。
熵被认为是物理学中最“可怕”的概念(之一),是因为熵增定律指出在孤立系统中,热量总是从高温流向低温,从有序走向无序,过程不可逆转。这意味着宇宙中的一切都在逐渐走向混乱和无序,生命也无法逃脱这一规律,最终不管是太阳系还是银河系,整个宇宙都会走向老化死亡。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的终极演化方向。如果宇宙是一个孤立系统,其混乱程度将不断增加,最终可能达到 “热寂” 状态,所有能源枯竭,再没有任何可以作功的能源。
最后,熵增的方向被定义为时间流逝的方向,即时间箭头(time vector)。熵的概念对于理解时间的本质和宇宙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让人感受到时间流向的不可逆转性和宇宙命运的不可避免性,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
熵和时间加起来等同信息的观点,源于热力学、信息论和宇宙学的交叉研究,揭示了自然界的深层规律。
归纳起来,笔者的理解是 : 时间的流向伴随着信息的增加,二而一,一而二。每过一秒,宇宙就有新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从不确定的未来变为确定的过去,从而增加了宇宙的总信息量。时间的不可逆性(时间之箭)与熵增密切相关,因为熵的增加赋予了时间一个不可逆反的方向。我们的记忆只能够记录低熵到高熵的方向,因此感到时间在流动。熵的增加推动时间的流动,而时间的流动又导致信息的积累。从量子态到经典态的转变(例如量子实验成为确定事件),产生了新的信息,同时增加了熵。因此,熵和时间共同构成了信息的基础,三者相互关联而且互动,缺一不可。
熵和时间的结合等同信息。熵是信息的不确定性,时间是信息的积累过程,信息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观点不仅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理解宇宙的演化和生命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一观点在现代科学已经得到了广泛支持。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c² 表明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也可以转化为质量。核反应中,微小的质量损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正是核弹和氢弹的原理。能量与信息可以互相转化,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需要能量的支持。例如我们在手机上发送电子邮件、写文章,需要弱电能驱动设备。
物质可以承载信息(例如 DNA 通过化学结构传递遗传信息),信息也可以影响物质的状态(例如通过激光冷却技术,光子携带的信息可以改变原子的运动状态)。三者的统一关系,可以将物质、信息和能量统一到守恒框架,表明三者的总量加起来守恒不变。当然,三者之间的转化只在特定条件下发生(例如导弹爆炸),日常生活中近乎不可能。
最后,国务院下属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主要职责包括提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和政策,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制订并组织实施工业和通信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例如所谓大数据处理,是信息化的简化表述。中国现时需要大量信息工程师,今天中国科学技术的跃进如井喷,估计任谁也阻挡不了。
笔者认为,我们在观察国际形势变化的时候,远方的战火纷飞,需要提升我们对基础物理的认知,强化科学精神,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聚焦和平发展及民族复兴。九三大阅兵,不是耀武扬威,而是向全世界显示中华民族以王道抗衡霸道的力量、今天中国的科学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什么程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