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创业崩盘失联留550万债,妻子扛8年还清,见股权证愣住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你疯了吗?五百多万!你一个女人怎么还得起?"

"我必须还。"李梅攥着那张催债单,手指发白。

"凭什么?他跑了,债务又不是你欠的!"

"因为我是他妻子。"

李梅的声音很轻,但透着一股决绝。

朋友看着她憔悴的面容,终究没再说什么。



01

2015年3月的一个周五下午,李梅正在单位处理文件,手机突然响起。

"李梅,你丈夫的事你知道吗?"

电话里传来陌生男人的声音,语气很冲。李梅一愣:"什么事?"

"别装了!张建国欠我们280万,三个月没还了,人也找不着。你是他老婆,这钱得你还!"

李梅手一抖,电话掉在桌上。周围的同事都看了过来。

"你搞错了,我丈夫只是暂时出差......"

"出差?哈!他跑路了!明天我们就去你家!"

电话挂了,李梅愣愣地坐在那里。张建国已经三个月没回家了,只是偶尔发短信说在外地谈生意。她心里其实早有不安,但从没往最坏的方向想。

当天晚上,李梅回到家里,12岁的女儿小雨正在做作业。

"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同学都问我怎么总不见我爸。"

李梅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强挤出笑容:"快了,爸爸生意忙。"

第二天一早,门铃就响了。李梅开门,门口站着五六个人,为首的是个光头男人。

"你就是李梅?我是建行的王经理。你丈夫张建国用房子抵押贷款280万,现在逾期三个月了。"

李梅脑子嗡的一声:"什么抵押?我不知道啊!"

"这是抵押合同,你看看。"王经理掏出文件。

李梅接过来一看,上面确实是她和张建国的签名,还有房产证复印件。她想起去年张建国说有个合同需要她签字,当时她正忙着做饭,随手就签了,根本没仔细看。

"这...这房子还在啊,我们一直住着。"

"房子虽然在,但产权已经抵押给银行了。现在要么还钱,要么收房。"

李梅腿一软,差点摔倒。小雨从房间里跑出来,怯生生地躲在她身后。

接下来的几天,李梅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各路债主轮番上门,她才知道张建国到底欠了多少钱。

民间借贷160万,这是高利贷,月息5分。

债主是个叫刘老板的中年人,说话阴阳怪气:"李梅啊,你老公拿了我160万,说好三个月还清,现在人不见了。按合同,逾期一天罚息2000。你算算,三个月了......"

供应商货款110万,这是张建国公司欠的材料款。供应商老板姓陈,人看起来还算厚道:"小李,我也不容易,货都给他了,钱一分没收到。我们也是做生意的,不能白白损失啊。"

最让李梅崩溃的是,她对这些债务一无所知。张建国从来不和她详细说公司的事,她以为生意一直很好。

"他到底去哪了?"李梅哭着问刘老板。

"鬼知道!反正钱要还,一分不能少。你可以选择不还,但后果自负。"

李梅报了警,但警察说这是经济纠纷,他们只能做笔录,找人的话基本没希望。

张建国的手机早就停机了,他的朋友都说联系不上。公司那边更是人去楼空,连员工都不知道老板哪去了。

李梅一个人坐在家里,看着女儿写作业的背影,眼泪止不住地流。她是市政府办公室的文员,月薪3500,除了这套90平的房子,几乎没有别的财产。

550万,这个数字像一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妈妈,你怎么了?"小雨发现了她的异样。

李梅赶紧擦掉眼泪:"没事,妈妈有点累。"

"是不是因为爸爸?他是不是不要我们了?"

孩子的话像刀子一样刺痛李梅的心。她把女儿抱在怀里:"不会的,爸爸肯定有他的难处。"

那天晚上,李梅失眠了。她想起结婚15年来的点点滴滴,想起张建国平时对她和女儿的好,想起他创业时的雄心壮志。

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

第二周,债主们的催债更加激烈了。刘老板直接带人堵在她单位门口,让她颜面扫地。王经理也下了最后通牒,再不还钱就要收房。

同事们开始对她指指点点,领导也找她谈话,暗示这样下去会影响工作。

李梅的姐姐从外地赶回来,看到这个情况急坏了:"小梅,你别犯傻!这债不是你欠的,为什么要你还?"

"可是我是他妻子啊。"

"妻子怎么了?债务不是夫妻共同承担的。再说,你根本还不起!"

姐姐说得对,按理说她可以不还。但李梅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她总觉得,如果她不还,就是背叛了张建国,背叛了这个家。

而且,那些债主也不是完全不讲理的人。王经理说了,如果她愿意承担债务,可以分期还款,不会一下子收房。陈老板也表示,只要她有还款诚意,可以慢慢来。

就连最凶的刘老板,也说如果她签个还款协议,可以暂停计息。

"我决定了。"那天晚上,李梅对姐姐说。

"你疯了!"

"也许吧。但我必须这么做。"

李梅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格外坚定。



02

三年前的那个春天,张建国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辞职创业。

"小梅,我不想一辈子给别人打工。"张建国在家里的阳台上抽烟,望着远处的夕阳。

李梅正在厨房做饭,听到这话愣了一下:"你工作不是挺好的吗?在国企,稳定。"

"稳定有什么用?我都40岁了,一个月才6000块。小雨马上要上高中了,以后还要上大学,光靠我这点工资怎么够?"

张建国是某国企的技术员,工作了15年,按部就班,没什么大的前途。李梅知道他心里一直不甘心,但没想到他真的要辞职。

"那你想做什么?"

"新能源设备。现在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前景特别好。我有个朋友在这行干了几年,说利润很高。"

张建国说的朋友叫老赵,在深圳做新能源设备贸易,听说年入百万。老赵回来时总是开着豪车,让张建国很羡慕。

"可是我们没有本钱啊。"李梅有些担心。

"房子可以抵押贷款,我算过了,能贷200多万。再找亲戚朋友借点,启动资金就够了。"

那天晚上,夫妻俩聊到很晚。张建国画了很多饼,说什么三年内买别墅,五年内财务自由。李梅被他的热情感染了,觉得也许真的该拼一把。

"行,我支持你。"

张建国兴奋得像个孩子,抱着李梅转了好几圈。

接下来的几个月,张建国忙得不可开交。他辞了职,注册了公司,租了办公室,招了几个员工。李梅也没闲着,她把房子拿去抵押贷款,又找姐姐借了20万。

公司成立的那天,张建国请了很多朋友来庆祝。他意气风发地站在台上讲话:"各位朋友,今天是我人生新的起点。我相信,三年后的今天,大家看到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张建国!"

台下掌声雷动,李梅看着台上的丈夫,心里满是骄傲。

最初的几个月,生意确实不错。老赵给他介绍了几个客户,订单接连不断。张建国每天早出晚归,整个人都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

"小梅,你知道这个月我们赚了多少吗?15万!"张建国兴奋地告诉李梅。

"真的?"李梅也很激动。

"当然是真的!我说过吧,这行利润高。照这样下去,年底我们就能还清贷款。"

李梅偶尔去公司看过几次,办公室装修得很气派,员工们看起来也很忙碌。她对丈夫的生意更加有信心了。

半年后,张建国提出要扩大规模。

"现在订单太多了,我们产能跟不上。必须租更大的厂房,买更多设备,招更多工人。"

"那需要多少钱?"

"至少300万。"

李梅吓了一跳:"这么多?我们哪来这么多钱?"

"可以再贷款,也可以找投资人。老赵说他可以帮忙联系。"

李梅有些犹豫,但看到张建国信心满满的样子,最终还是点了头。

张建国开始四处融资,找银行、找朋友、找投资人。那段时间他经常出差,有时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每次回来都带好消息,说又谈成了一笔投资,或者又签了一个大单。

李梅虽然有些担心,但看到丈夫事业蒸蒸日上,也就没多想。她依然过着平静的生活,上班、做饭、照顾女儿。

一年后,公司搬到了更大的厂房。张建国买了一辆奔驰,还给李梅买了很多首饰。

"小梅,你辛苦了。等公司上市了,我们就去欧洲旅游。"

李梅看着焕然一新的丈夫,心里满是幸福。她觉得当初支持他创业的决定是对的。

但好景不长,从第二年开始,张建国的脾气变了。他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发火,有时候几天不说话。

"怎么了?生意不好吗?"李梅问。

"没什么,就是竞争激烈了点。"张建国敷衍地回答。

李梅发现他开始经常接一些神秘的电话,说话声音很小,还总是回避她。有几次她听到他在阳台上和人争吵,提到什么"资金链"、"周转"之类的词。

"老公,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我帮忙吗?"

"你一个女人懂什么?别瞎操心。"张建国不耐烦地说。

夫妻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张建国经常晚归,有时候直接不回家。他说是在外面谈生意,但李梅总觉得哪里不对。

2014年下半年,张建国的出差频率更高了。他说要开拓新市场,经常一走就是半个月。李梅独自照顾女儿,心里越来越不安。

"妈妈,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们了?"小雨问。

"别瞎说,爸爸工作忙。"李梅强挤出笑容。

那年年底的一个晚上,张建国突然回来了,神色慌张。

"小梅,我可能要出趟远门,时间比较长。"

"多长?"

"说不准,也许几个月吧。"

李梅察觉到了异常:"到底怎么了?你告诉我实话。"

张建国沉默了很久,才说:"公司遇到点困难,我需要去外地处理。你放心,很快就会好的。"

那是李梅最后一次和张建国正常对话。

2014年12月15日,张建国离开了家。临走前,他抱了抱女儿,对李梅说:"照顾好自己和小雨。"

李梅觉得这话有些奇怪,但当时没多想。

接下来的三个月,张建国偶尔发短信报平安,说在南方谈生意。李梅试图打电话,但总是关机或者忙音。

她开始隐隐不安,但从没想到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果。

直到债主们找上门,她才知道,那个意气风发的丈夫,那个曾经信誓旦旦要给她和女儿更好生活的男人,留下了550万的债务,彻底消失了。

最让她心痛的是,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那天,她收到了张建国的最后一条短信:

"对不起,我走了。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就这样,15年的婚姻,画下了一个句号。



03

2015年4月,李梅做出了她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承担张建国留下的全部债务。

签字那天,她的手抖得厉害。550万,分五年还清,每个月要还近10万。

"李梅,你想清楚了吗?"王经理问。

"想清楚了。"

其实她根本没想清楚怎么还,但她知道,这是唯一的路。

姐姐气得直掉眼泪:"你脑子进水了!这么多钱,你一辈子都还不清!"

"不试试怎么知道?"李梅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签完协议,李梅开始了她的还债之路。

首先是变卖财产。房子不能卖,那是她和女儿的栖身之地,而且抵押给了银行。她能卖的只有一些首饰、家具和张建国的那辆奔驰。

车子卖了35万,首饰卖了8万,家具卖了2万,总共45万。这是她能筹到的全部现金。

接着就是搬家。原来的房子太大,房租太贵,她们搬到了城郊的一个老小区,50平米的一居室,月租1200。

小雨第一次看到新家时,眼圈红了:"妈妈,我们以后就住这里了吗?"

"暂时的,等妈妈把债还完,我们再搬回去。"

李梅安慰女儿,其实她自己心里也没底。

最难的是找工作。3500的工资根本不够还债,她必须找更多的收入来源。

白天她还是在机关上班,晚上开始做兼职。先是在附近的餐厅当服务员,每晚6点到11点,月薪2500。

周末她去商场做促销员,一天200块。

后来又找到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天凌晨4点到7点打扫办公楼,月薪1800。

这样算下来,她一个月能有8000多块的收入。除去房租、生活费,能剩5000多用来还债。

但这远远不够。按照协议,她每月要还近10万,而她只能拿出5000。

"李梅,你这样不行啊。"刘老板找到她。

"我知道钱不够,但我只能拿出这么多。"

"那剩下的呢?"

"再想办法。"

刘老板看着她憔悴的样子,叹了口气:"算了,你先按这个标准还着,剩下的我们再商量。"

其他债主也都表达了类似的态度。也许是被她的诚意打动了,他们都同意降低还款标准,给她更多时间。

生活的压力是巨大的。李梅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身体越来越虚弱。有一次在餐厅端盘子时,她突然晕倒了,被送到医院。

"妈妈,你别吓我。"小雨趴在病床边哭。

"妈妈没事,就是太累了。"李梅强忍着眼泪。

医生说她严重营养不良,必须好好休息。但李梅第二天就出院了,她请不起假。

女儿变得越来越懂事。她不再要求买新衣服,不再要零花钱,甚至主动承担家务。

"妈妈,我可以不上兴趣班了吗?那样能省钱。"

"不行,学习是最重要的。妈妈有办法。"

李梅咬咬牙,又找了一份周末家教的工作。她帮别人家的孩子补课,每小时50块。

第一年,她总共还了12万。虽然离目标还差很远,但债主们都很满意。他们看到了李梅的决心和努力,开始真正相信她能把债还完。

王经理甚至主动找到她:"李梅,你现在的还款速度很好。我和领导申请了,可以适当延长还款期限。"

"谢谢王经理,但我不想延长。我想尽快还完。"

"为什么?"

李梅看着远方,眼神坚定:"因为我想证明给我女儿看,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勇敢面对。"

第二年,李梅的还款速度加快了。她找到了更多的兼职工作,还学会了在网上做一些文字录入的任务。

这一年她还了18万。

第三年,还了22万。

随着还款金额的增加,债主们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催逼和怀疑,到后来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是敬佩。

陈老板有一次对她说:"小李,你是我见过最有骨气的女人。"

连最凶的刘老板,也开始对她客气起来。

"李梅,你这样拼命,身体受得了吗?"

"没事,我扛得住。"

"要不然算了吧,剩下的钱我们不要了。"

李梅摇头:"不行,说好的就要做到。"

第四年,李梅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让她患上了胃病,有时候疼得直不起腰。

但她不敢停下来。女儿马上要上高中了,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妈妈,我考上市一中了!"小雨兴奋地跑回家。

李梅高兴得掉眼泪,但接下来就犯愁了。市一中的学费一年要2万,她哪来这笔钱?

就在这时,王经理主动找到了她。

"李梅,我听说小雨考上市一中了?"

"是的。"

"学费有着落吗?"

李梅摇头。

"这样吧,银行有个助学金项目,我帮你申请一下。"

一个月后,小雨拿到了2万块的助学金。李梅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李梅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没日没夜地工作着。她的世界变得很简单,只有工作、还债、照顾女儿。

第八年,2023年,李梅已经还了480万。还有最后70万,她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李梅,还有半年你就彻底自由了。"陈老板对她说。

"是啊,终于快结束了。"李梅笑了,那是这些年来她最轻松的笑容。

这八年来,她瘦了30斤,头发白了一半,但眼神比以前更加坚定。女儿也从12岁的小女孩长成了20岁的大学生,懂事得让人心疼。

"妈妈,等你把债还完,我们去旅游好吗?就我们俩。"

"好。"李梅点头,眼中含着泪水。



04

进入2023年,李梅的还债之路进入了最后阶段。

八年的坚持,让她从一个普通的机关文员,变成了这座城市最勤劳的女人。每天凌晨4点起床,晚上11点才回家,除了春节休息三天,她几乎没有停过。

小雨已经上了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她经常给李梅发视频电话,每次看到母亲憔悴的脸,都忍不住掉眼泪。

"妈,你别这么拼了,剩下的钱我来还。"

"你还小,专心读书就行。这是妈妈的债,妈妈来还。"

女儿的懂事让李梅既欣慰又心痛。这个孩子从小就没享受过同龄人的快乐,跟着她吃了太多苦。

2023年春节,债主们都很关心李梅的身体。陈老板专门买了营养品送给她。

"小李,你看你瘦得,像个纸片人似的。"

"没事,等债还完了,我就好好补补。"

"还有几个月?"

"五个月。"李梅算得很清楚。

王经理也来看望她:"李梅,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说实话,当初我们都不信你能还完,现在看来,我们都小瞧了你。"

连刘老板都变得客气了:"小李啊,你这女人真不简单。我做这么多年生意,见过各种各样的人,像你这样的,真是头一个。"

春节过后,李梅开始了最后的冲刺。她又多找了两份兼职,把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到18个小时。

3月份,她还了15万。

4月份,还了12万。

5月份,还了10万。

6月份,还了8万。

到了7月,她的账上只剩下最后5万块的欠款。

"妈妈,就剩一点点了!"小雨在电话里兴奋地说。

"是啊,终于快结束了。"李梅看着镜子里的自己,45岁的年纪,看起来像55岁。但她的眼神很亮,那是胜利在望的光芒。

8月份,李梅筹齐了最后5万块钱。她联系了所有的债主,约定在8月15日做最后的结算。

那天,天气很好。李梅穿了一件新买的衣服,这是八年来她第一次为自己买衣服。

"小李,恭喜你!"陈老板握着她的手。

"谢谢陈老板这些年的照顾。"

"照顾什么,是我们应该感谢你。要不是你,我们这些钱早就打水漂了。"

王经理也赶来了,他带着银行的解除抵押手续:"李梅,从今天开始,你的房子自由了,你也自由了。"

最后来的是刘老板,他手里拿着一个信封:"小李,这是我的一点心意,算是给你的奖励。"

李梅打开一看,里面是5万块现金。

"刘老板,这是什么意思?"

"你把我的钱都还了,我拿什么奖励你?这是我自己的钱,不要拒绝。"

李梅眼圈红了:"刘老板......"

"别哭了,这是高兴的日子。你用八年时间,还了550万的债,这在全国都是新闻。你是好样的!"

那天晚上,李梅一个人坐在出租屋里,看着手里的房产证和解除抵押的文件,忽然哭了。

这八年,她经历了太多。被人看不起、被人同情、被人佩服,她都经历过了。最难忘的是那些深夜,当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女儿已经睡着时的心酸。

但她挺过来了。

小雨从学校赶回来,看到母亲在哭,也跟着哭了。

"妈妈,我们成功了!"

"是啊,我们成功了。"

母女俩抱在一起,哭得稀里哗啦。这是解脱的眼泪,是胜利的眼泪,是这八年所有委屈和坚持的总爆发。

第二天,李梅辞掉了所有的兼职工作,只保留机关的正式工作。她想好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和女儿去旅游。

债主们都成了她的朋友,经常约她吃饭。王经理还介绍她去银行做兼职顾问,专门帮助其他有债务问题的家庭。

"你的经历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更多人。"

李梅欣然同意。她觉得自己的经历如果能帮助别人,那这八年的苦就更有意义了。

9月份,小雨开学了。临走前,她对母亲说:"妈妈,我为你骄傲。"

李梅笑了,那是八年来最灿烂的笑容。



2023年10月15日,李梅终于还清了最后一笔债务。

债主王老板握着她的手:"小李,八年了,你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

那天晚上,李梅在出租屋里整理这些年的各种收据和借条,准备全部烧掉。

翻检旧物时,她在一个鞋盒底部发现了一个牛皮纸袋,袋子上用黑色水笔写着她的名字——是张建国的字迹。

李梅愣了愣,她确定以前从未见过这个纸袋。

颤抖着打开,里面是一沓文件。

最上面那张让她瞬间石化——那是一份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书,甲方是张建国,乙方是她李梅,转让日期显示为张建国失联前三天。

她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文件上的内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