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请理性阅读!
儿子李晓明担心父亲独居孤独,听闻小区张大爷与退休医生王医生搭伙过日子很舒心,便和妻子上门请教。
张大爷和王医生分享:两人因晨练相识,搭伙后经济互补、精神慰藉,虽有生活习惯矛盾但磨合融洽,还能互相照顾。
李晓明找机会带父亲见张大爷二人。
李大爷逐渐被感染,甚至主动问 “找谁搭伙”。
李晓明刚要推荐人选,门铃突然响起。
他开门后却愣住了,门口站着的人,让他始料未及……
01
"李大爷,你家的鱼汤太香了,能不能分我一碗?"王奶奶探头探脑地从隔壁院子探出头来,笑盈盈地问道。
李大爷闻言,眉头一皱,脸上立马露出了不悦的神色:"这都第几次了?天天来蹭吃蹭喝的,我这退休金也不多啊!"
王奶奶的脸色顿时变得尴尬起来,手足无措地站在院子门口,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
"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我就是想尝尝你做的鱼汤,又不是天天来。"王奶奶眼圈泛红,声音有些哽咽。
李大爷不为所动,冷哼一声:"您老人家记性不好了吧?这周都来了三次了!我这点退休金,可经不起您这么消耗啊!"
就在这时,一旁默不作声的李大爷儿子李晓明走了过来,打圆场道:"爸,别这么小气,不就一碗汤吗?王奶奶一个人生活不容易。"
"你懂什么?"李大爷瞪了儿子一眼,"我这辈子辛辛苦苦,退休了就想好好享受生活,可不想养活别人!"
李晓明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尴尬的王奶奶,轻声叹了口气,从厨房端出一碗鱼汤递给王奶奶:"王奶奶,您拿去吧,别介意我爸。"
王奶奶接过碗,眼中含泪:"谢谢你,晓明。你爸就是太小气了。"说完,转身离开了。
李大爷看着儿子,怒火中烧:"你这孩子,怎么不听我的话?我这么做是为了谁?不就是为了你们吗?我省吃俭用的,还不是想留点钱给你们!"
李晓明摇摇头:"爸,您就是太固执了。您这么孤独地过着,我和妹妹都很担心。您看看您周围的老人,很多都已经搭伙过日子了,生活得多开心啊!"
"搭伙?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么能跟别人搭伙过日子?"李大爷嗤之以鼻。
"爸,您这想法太老套了。现在很多老人都是这样生活的,互相有个照应,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李晓明苦口婆心地劝道。
李大爷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晚上,李晓明回家后,跟妻子张兰说起了这事。
"我爸太固执了,一个人生活,又不愿意和别人搭伙,我们也不能天天照顾他啊!"李晓明愁眉不展。
张兰叹了口气:"我看你爸就是太孤独了,整天闷在家里,谁都不愿意接触,这样下去身体肯定吃不消啊!"
"我听说咱们小区有个张大爷,退休前是中学校长,现在和一个退休医生搭伙过日子,两人生活得可滋润了。"李晓明若有所思。
"要不,我们去拜访一下那个张大爷,听听他的经验?说不定能给你爸做个榜样。"张兰提议道。
"好主意!"李晓明眼前一亮。
第二天李晓明和张兰来到了张大爷家。
张大爷今年七十岁,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他热情地招待了李晓明夫妇。
"张大爷,听说您跟王医生搭伙过日子,我很好奇,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经验吗?"李晓明开门见山地问道。
张大爷笑了笑:"年轻人,你有所不知啊。我和老王搭伙过日子,这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了!"
02
张大爷泡了壶茶,慢悠悠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我跟老王认识也是机缘巧合。那时候我刚退休不久,一个人在家闷得慌,就去公园锻炼。一天早上,我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不小心扭到了腰,疼得直不起腰来。"
"正好老王也在公园晨练,见我这样,立马过来帮我按摩推拿。你们可能不知道,老王退休前是骨科医生,一把老骨头了,医术还是一流的。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李晓明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后来我们就经常一起晨练,慢慢熟悉起来。有一次聊天,发现我们都是一个人住,子女都不在身边。老王提议说,不如我们搭伙过日子吧,互相有个照应。"
"刚开始我也有顾虑,怕性格不合啊,生活习惯不同啊,闹矛盾啊。但想了想,一个人生活确实太孤独了,就答应了。"
张大爷看着李晓明夫妇,语重心长地说:"搭伙过日子,最重要的是经济上可以互相帮助。比如我退休金高一些,但老王会做饭,我们就商量好,我多出点钱买菜,他负责做饭。这样一来,我们俩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
就在这时,门开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袋新鲜蔬菜。
"老张,我买了你爱吃的茄子和青椒,晚上给你做鱼香茄子!"老人笑呵呵地说道。
"老王回来了!"张大爷高兴地介绍道,"这是我们小区的李晓明和他爱人,他们是来请教我们搭伙过日子的经验的。"
王医生放下菜,热情地招呼李晓明夫妇:"年轻人有心了!现在很多老年人都开始搭伙过日子了,这是个好现象啊!"
李晓明好奇地问:"王大爷,您和张大爷在一起生活,有没有遇到过矛盾啊?"
王医生哈哈一笑:"怎么可能没有?我们俩刚开始住在一起的时候,矛盾不断啊!"
"老张爱干净,我就比较随意,他看不惯我的生活习惯,我们还为此大吵了一架呢!"王医生回忆道,"但后来我们商量好了,客厅和厨房都保持干净,各自的卧室自己负责。就这样,慢慢磨合,现在生活得可和谐了!"
张大爷接着说:"搭伙过日子的第二个好处就是精神上可以相互慰藉。你们可能不知道,我老伴去世后,我差点得了抑郁症。整天闷在家里,不愿意出门,也不想说话。"
"自从和老王住在一起,我们天天有话聊,下棋、看戏、散步,日子过得充实多了。现在我每天都盼着天亮,因为新的一天又有新鲜事等着我们去经历。"
李晓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爸就是太孤独了,整天闷在家里,脾气也越来越古怪。"
王医生语重心长地说:"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啊!孤独比疾病更可怕。我们老年人搭伙过日子,就是为了抵抗孤独。"
03
从张大爷家回来后,李晓明一直在思考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
几天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了。
李大爷在家洗澡时不小心摔倒了,幸好李晓明刚好来看望他,及时送医院检查,只是轻微擦伤,没有大碍。
这件事给李晓明敲响了警钟,也让李大爷第一次感受到了独居的危险。
"爸,这次是我刚好来看您,要是我不在呢?您摔倒了,躺在浴室里,谁知道啊?"李晓明忧心忡忡地说。
李大爷难得沉默了,没有反驳。
李晓明趁热打铁:"爸,我想带您去见一个人,您就当是陪我去,好吗?"
李大爷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第二天,李晓明带着父亲来到了张大爷家。
张大爷和王医生热情地招待了他们,李大爷起初还有些拘谨,但很快就和两位老人聊得火热。
"李老弟,听说你以前是工程师?"张大爷问道。
李大爷眼睛一亮:"是啊,我在机械厂干了一辈子,退休前是总工程师!"
"那太好了!"王医生高兴地说,"我们小区最近要组织一个老年人才艺展示会,正缺少懂技术的人呢!你看你能不能帮忙指导一下?"
李大爷有些犹豫:"我都退休这么多年了,怕是帮不上忙啊。"
张大爷拍拍他的肩膀:"别这么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我们这把年纪了,更要发挥余热,活出精彩!"
李大爷被这一番话激励,当场答应了下来。
回家的路上,李大爷难得地主动开口:"晓明,我看那两位老人过得挺好的,精神头十足。"
李晓明心中暗喜,知道父亲的态度开始松动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大爷经常去找张大爷和王医生,帮忙筹备才艺展示会。
慢慢地,他的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话也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一个月后,才艺展示会圆满结束,李大爷因为技术支持得到了社区的表彰。
这一天,他特别高兴,请张大爷和王医生到家里吃饭。
饭桌上,李大爷突然问道:"老张,老王,你们搭伙过日子这么久,有没有后悔过?"
张大爷笑了笑:"有啊,后悔没有早点这么做!"
王医生点点头:"搭伙过日子的第三个好处就是生活上能互相照顾,让子女省心。我前段时间感冒发烧,是老张照顾我,要不是有他,我一个人在家,指不定多难受呢!"
李大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晚上,送走客人后,李大爷对儿子说:"晓明,爸爸想了想,也许搭伙过日子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找谁搭伙呢?"
李晓明眼前一亮:"爸,您终于想通了!其实,我有个人选......"
就在这时,门铃突然响起,李晓明打开门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