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胶东的春风里,夹杂着一股肃杀的寒意。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开始了,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向平招莱掖边区收拢。对于招远县仰望顶东麓的宋家村人来说,这不只是报纸上冰冷的数字,更是迫在眉睫的威胁。那年春天,谢文凤的两个哥哥义无反顾地参军当了八路军,成为这片土地上抗争力量的一部分。当战火的气息越来越近,村里的青壮年组织起来准备迎敌,而谢文凤和其他妇孺老人,则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向反方向的山林深处转移。
在人迹罕至的山坳里,谢文凤的心绪始终被那座仰望顶牵引着。她和乡亲们挤在临时的山洞里,听着远方不时传来的沉闷炮声,心头如同被压了块石头。那是她兄弟们所在的十三团正在与敌人血战啊!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放弃了现实的忙碌,虔诚地围坐在一起,为前线的八路军将士们祈福。她们没有庙宇,没有神像,只是对着那片被战火笼罩的天空,用最朴素的信仰祈求着佛祖仙人,保佑自己的兄弟和丈夫能打胜仗,能平安归来。在谢文凤心中,哥哥的身影与枪炮声混杂在一起,每一下震动都让她紧握的双手冒出汗来。
3月29日,仰望顶的战斗进入白热化。枪炮声响彻山谷,久久不歇。当枪声渐渐稀落,谢文凤和乡亲们知道,战斗结束了。他们来不及为胜利欢呼,村里的担架队就迅速组织起来。谢文凤也加入了队伍,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哥哥们,去帮助那些浴血奋战的英雄。在崎岖的山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地抬着伤员,每一步都踏在揪心的担忧上。就在这时,她看到了一位受伤的小战士,他的左胳膊被绷带缠着,血迹渗透出来,脸上还带着稚气,正因为疼痛和恐惧而哭着喊妈妈。他不过才十八岁啊,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却已经经历了如此残酷的战斗。谢文凤心中一软,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哥哥,她走上前去,轻轻拍着他的肩膀,用家乡话安慰道:“不哭,不哭,鬼子打跑了,你很快就能回家了。”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母亲般的温暖,那年轻的战士抬起头,看到她关切的目光,哭声渐渐止住。
当日本鬼子被彻底击退后,阳光重新洒满了这片土地。宋家村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他们手里拿着煮熟的鸡蛋、冒着热气的炒面和烙饼子,向着仰望顶的方向走去。这是一场盛大的慰问,是村民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向八路军表达感谢。谢文凤也提着一篮子食物,她不断地将烙饼子塞给路过的战士们,希望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熟悉的身影。她一遍又一遍地张望,在每一个年轻的、疲惫的、却眼神坚定的面孔中寻找着,渴望能看到自己的哥哥,哪怕只是一个匆匆的照面。她知道,他们是八路军,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而她,作为他们的妹妹,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一个普通村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们并肩作战。
这场仰望顶的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保卫了胶东的根据地。对于谢文凤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胜利,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天的炮火、山间的祈愿、小战士的眼泪,以及乡亲们手里的烙饼,都构成了她心中永恒的画面。它让她明白,在这片土地上,八路军和人民是血脉相连的一体,他们的胜利是彼此共同的荣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