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当盟友变成“提款机”,主权就成了商品!韩国总统李在明访美,不仅遭遇冷遇,更被特朗普直接要求永久割让美军基地所有权。
这份赤裸裸的“卖身契”让韩国举国震惊,也让李在明陷入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不管他怎么回复,似乎都无法改变被羞辱的结局!同时也让国际看了热闹,韩国究竟是美国的盟友,还是可以随意索取的“殖民地”?
一次充满挑战的访问,从踏上美国土地的那一刻便已注定,韩国新任总统李在明对华盛顿的正式访问,本应是巩固盟友关系的重要旅程,却以一场戏剧性的失衡欢迎拉开了序幕。
当地时间8月25日,当李在明的专机降落在华盛顿机场时,迎接他的场面只能用“冷清”来形容,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没有红毯,更没有对等的政要。
美方派出的接机人员仅为礼宾司副司长和一到两名校级军官,这一接待规格,与国际惯例中迎接一国元首通常由副总统、国务卿或至少是部长级别官员出席的标准相去甚远。
随行的韩国代表团和媒体普遍认为,这不是无意的疏忽,而是一种刻意为之的“下马威”,一种外交上的羞辱,为这次访问定下了不平等的基调。
这次访问不仅赤裸裸地揭示了美韩同盟关系的交易本质,更是将韩国的国家主权直接推上了谈判桌。
它迫使李在明,这位上任不足三个月的新总统,必须在一个充满压力的外交舞台上,艰难地寻求一种微妙的平衡。
然而在特朗普看来,李在明抵达华盛顿之前,就已经犯下了一系列“错误”,这位韩国总统的首次出访地选择了日本而非美国,这本身就触动了华盛顿敏感的神经。
李在明在日本期间“日韩就像邻居一样”的表态,更被解读为对美国主导的盟友体系优先级的挑战,李在明自称推行的是“务实外交”,试图在中美两大国之间保持一种中立姿态。
但这种策略却触及了特朗普对盟友“绝对忠诚”的期待底线,在美方看来,韩国的安全严重依赖美国,其立场模糊不清,就是一种背叛。
更何况在李在明抵美之前,他还公开拒绝了特朗普和五角大楼积极推动的“提高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计划。
该计划旨在赋予驻韩美军更大自主权,使其可以被调动至朝鲜半岛以外的地区,李在明认为,此举将严重破坏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直接威胁到韩国自身的国防安全。
这一基于本国利益的决定,在华盛顿眼中却成了对美方战略意图的直接“忤逆”,将美韩之间潜在的利益冲突彻底摆上了台面,为后续会谈的紧张气氛埋下了伏笔。
白宫的会谈中,特朗普没有丝毫的外交辞令,直接抛出了一个在现代外交史上堪称前所未有的要求,他要求美国获得驻韩美军基地土地的永久所有权,而不仅仅是目前根据协议的租用权。
这一要求无异于要求韩国永久性地割让领土,根据国际惯例和韩国法律,美军基地土地的主权毫无疑问归韩国所有,这是韩国的国家主权底线。
特朗普给出的理由却相当直白,他认为美方已投入巨资建设这些基地,废除租约、转让所有权是理所应当的。
这种“荒谬”且“离谱”的要求,背后是特朗普清晰的多重动机,首先是其根深蒂固的商人思维,他曾将首尔形容为利用美国军事保护的“赚钱机器”,认为美国驻军保护韩国却让韩国大量出口商品赚钱,是笔“不划算”的买卖。
特朗普对土地的渴望并非首次体现,他过去就曾提及购买格陵兰岛,有分析认为,他索要土地的真正目的,可能是为未来的经济操作铺路。
一旦获得所有权,美军或可撤出基地,将基地周边的繁华地段拍卖获利,再施压韩国提供更好的新地段并分摊更多费用。
更深层次的动机,在于利用韩国在安全上的严重依赖进行极限施压,朝鲜的威胁始终是悬在韩国头上的利刃,这使得韩国在国家安全层面不得不仰仗美国。
特朗普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将土地所有权作为韩国换取美国保护必须付出的“诚意”,这个要求,也成为逼迫韩国在防务费用分摊、对华贸易等其他问题上全面让步的终极筹码。
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李在明展现了成熟政客“能屈能伸”的一面,当特朗普提出土地要求时,他选择了“识趣闭嘴,一言不发”,用面带笑容但不作回应的姿态,采取了拖延策略。
他深知,吸取“泽连斯基被赶出白宫”的前车之鉴,与特朗普硬碰硬绝非明智之举,李在明运用“高情商”的话术来缓和气氛。
在谈及朝韩关系时,他借着特朗普自夸与朝鲜领导人关系好的话头,顺势“吹捧”说,期待“特朗普大厦在平壤落成”,并希望未来能与总统在那里一起打高尔夫球。
这番话成功地取悦了特朗普,巧妙地转移了焦点,当有记者追问访华计划时,特朗普半开玩笑地称,或许可以与李在明共乘一架专机访问中国。
李在明立刻心领神会地“捧哏”,爽快承诺,这种看似和谐的互动,在中方视角看来,极大概率只是避免尴尬的“场面话”。
在当时中美关税和贸易战的背景下,特朗普主动访华几乎不现实,而且为了进一步讨好特朗普,李在明甚至提出了“让美国造船业再伟大”(MASGA)的口号,并承诺韩国将投资1500亿美元,帮助美国重振其造船产业。
这种经济上的巨大让步,与其在访美前派遣特使朴炳锡访问北京、重申尊重“一个中国”立场的举动,共同构成了他艰难的多向平衡术。
可这依然是李在明无法回避的政治困境,作为新任总统,他不仅要面对国内保守派的压力,还要处理尹锡悦案件带来的政治阻力。
他面临着一个悬崖边缘的选择:答应要求,他将成为“韩国历史上的罪人”,政治生涯彻底终结,拒绝要求,则可能招致美国的全面报复,甚至驻韩美军撤离,国家安全风险倍增。
就在李在明访美前后,一个微妙的军事动作正在发生,超过10架美国F-35战机直飞半岛,参加与韩国军方的联合军事演习。
这一行动发生在朝鲜军人越境导致边境枪声不断的敏感时刻,其意图十分明显,美方一边在外交上极限施压,另一边则在军事上给予“定心丸”,旨在镇住半岛局势,向韩国展示其不可或缺的安全保障价值。
这次事件清晰地表明,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下,韩国作为盟友几乎毫无议价能力,所谓的同盟,更像是一种不对等的依附关系,韩国被视为可以随意“敲诈勒索”的对象。
即便此前美韩已达成贸易协议,韩国承诺投资3500亿美元,换取美国对韩出口关税从25%降至15%,但特朗普依然维持着15%的关税。
韩国已经为驻韩美军分摊了10亿美元的费用,并出资建设基地,但特朗普仍然敦促其支付更多。
整个事件被韩国国内舆论形容为一份“卖身契”,反对党严厉指责李在明“软弱无能”,民间甚至爆发了焚烧美国国旗的抗议活动,要求总统立即回国。
李在明最终带着关于朝鲜问题、关税、军费分摊和驻韩美军作用等一系列“详尽功课”离开了华盛顿。
这次华盛顿之行给所有美国的盟友都上了一课。它深刻揭示了在不对等的联盟关系中,所谓的安全保障可能随时变成勒索的筹码。
当一个国家连自己的领土主权都难以保障时,其所追求的“独立自主”又将从何谈起,李在明的困境,是许多中小国家在强权政治夹缝中求生存的真实写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