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经过十四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胜利来之不易,菏泽一批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地奉献青春、抛洒热血、付出生命。为深入宣传菏泽抗日英烈的成长足迹、战斗历程与奉献人生,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本报即日起开设“菏泽抗战英雄谱”专栏,敬请关注。
赵登禹(1898-1937),菏泽赵楼村(今鲁西新区万福街道登禹社区)人,自幼习武,性格刚毅。1914年,年仅16岁即投身冯玉祥部。他作战勇猛,曾徒手打死猛虎,被誉为“打虎英雄”,因战功卓著升至师长,后任第29军109旅旅长。
1933年3月,日军猛攻长城喜峰口。赵登禹临危受命为前敌总指挥。他沉着指挥,巧妙避敌炮火,待日军逼近时率部跃出,以大刀血肉相搏。战斗中他左腿负伤仍坚持指挥,日军寸土未得。11日夜,他裹伤组建“大刀敢死队”,攀悬崖寒夜奇袭敌后营地,砍杀大量日军,缴获大炮18门及大批车辆、枪械,并烧毁敌人大批辎重粮草,取得“喜峰口大捷”。此役令日军胆寒,赵登禹“抗日虎将”的威名四海远扬。音乐家麦新以大刀队的事迹为原型谱写了著名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战后,赵登禹晋升132师师长。
1936年,已升中将的赵登禹回到阔别20余年的家乡,挨户走访乡亲,资助困难家庭。他回母校看望师生,勉励学生奋发读书、保国卫民,并捐款为全校学生置办新衣及书籍。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危急。7月28日,赵登禹在南苑指挥部队抗击日军。面对敌机大炮狂轰滥炸,他一手持枪、一手挥刀,率部将日军击退500余米,身负重伤仍斗志昂扬。在奉命向大红门集结反击途中,遭日军火力封锁。在黄亭子附近,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临终前嘱托传令兵:“告诉老母亲,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
此役,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殉国,举国同悲,国民政府追赠二人为陆军上将。抗战胜利后,北平命名“赵登禹路”“赵登禹大街”以志纪念。1952年6月,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赵登禹等三位抗日英烈签发烈士证书。2004年,赵楼村更名为“登禹社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