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刻:下午摸鱼想啃零食,怕长胖不敢下手;刷朋友圈看到有人晒“人类猫条”包装,配着猫咪扒拉魔芋爽的图,瞬间就被戳中——转头就去下单了?
就是这款你常囤的魔芋爽,2025年上半年狂赚21.09亿,撑起卫龙60%的营收,同比还涨了44.35%!很多人好奇:零食赛道卷成这样,卫龙凭什么靠一根魔芋爽卖爆?其实它藏在私域里的3个“野路子”,比广告砸钱管用10倍,中小品牌照着做,也能让用户主动囤货、帮你转发。
抓准“怕胖又爱浪”的年轻人:把零食变成“晒圈神器”
卫龙最狠的不是做产品,是把产品变成“年轻人愿意晒的社交货币”。
它在私域里把用户画像扒得透透的:学生党爱凑单、上班族要解馋、养猫人爱晒宠——于是直接推出“人类猫条”限定装,魔芋爽装在仿猫条的袋子里,还送小鱼造型猫薄荷玩具、印着“魔芋爽房产证”的快递箱。
更绝的是社群玩法:只要在群里晒“魔芋爽+猫咪同框照”,就能抽免单;学生党晒“宿舍囤货堆”,送定制贴纸。有个用户晒出“猫咪蹲在魔芋爽猫窝里啃零食”的视频,直接在朋友圈获赞200+,还带了5个朋友进群下单。
你看,它没说“我们定位年轻人”,而是直接把“怕胖(低热量)”和“爱晒(萌趣周边)”捏在一起,让用户觉得“买的不是零食,是能装X的小玩意儿”——这招中小品牌完全能学:卖面包就送“早餐打卡手账本”,卖坚果就搞“办公室零食盲盒晒单”,成本低还能引爆传播。
不搞硬广搞“玩梗”:私域互动让用户主动帮你卖货
很多品牌做私域,只会发“满99减20”的广告,用户看了就退群。但卫龙偏不,它在私域里把“玩梗”玩到极致,让用户主动帮它传播。
比如它发起#卫龙魔芋爽上菜了#话题,在社群里放反转短视频:一开始是精致的湘菜馆场景,服务员端上“硬菜”,掀开盖子却是一大盘魔芋爽,配文“湖南人的快乐,是魔芋爽给的”。群里用户看了觉得有意思,纷纷拍自己“用魔芋爽配米饭”“煮火锅加魔芋爽”的视频,发朋友圈时还会带上话题。
线下更野:在长沙开“湘”味快闪店,找男团当“一日主厨”,用户只要在私域预约,就能让“帅锅”给自己装魔芋爽,还能拍合照发圈领试吃装。有个用户发了和男团的合照,评论区全是“求群号”,直接给私域拉了300 +新客。
其实这招的核心很简单:别让用户“买东西”,让用户“玩起来”。你卖水果就搞“水果摆盘大赛”,卖文具就发起“办公桌文具角晒图”,只要互动有乐趣、有小福利,用户自然愿意帮你转发。
盯紧用户“空窗期”:私域推送戳中刚需,复购翻番
卫龙私域还有个狠活:它能精准卡准你想吃零食的“空窗期”,推送的内容比你对象还懂你。
比如工作日下午2点半,社群会发“摸鱼福利:买2送1追剧装,现在下单下班就能收到”——刚好戳中上班族“下午饿、想囤货”的需求;周末早上10点,会推“春游套餐:魔芋爽+豆干组合,满39元送便携收纳盒”,配着用户晒的春游野餐图,让人忍不住想“周末出游得带点”。
更聪明的是,它还会根据用户反馈快速调整:之前在社群测麻酱味魔芋爽,有用户说“包装太大,一次吃不完”,没过两周就推出“独立小包装试吃装”,在私域优先发售,复购率直接涨了25%。
这招对中小品牌来说成本极低:只要在社群里多跟用户聊几句,记下来“他们什么时候想吃、觉得哪里不方便”,再针对性推套餐、调产品,比盲目投广告管用多了——比如卖早餐的,早上7点推“来不及做早餐?30分钟送到家的三明治套餐”,复购率肯定比乱发广告高。
其实卫龙的私域,根本没那么复杂
很多人觉得“卫龙能卖爆,是因为牌子大”,但看完它的私域玩法你会发现:它没砸几百万做推广,只是把“懂用户”做到了极致——知道用户怕胖,就做低热量+萌包装;知道用户爱晒,就搞趣味互动;知道用户什么时候需要,就精准推送。
对中小品牌来说,这才是最该学的:不用追求高大上的玩法,只要抓住用户的一个痛点(比如怕胖、怕麻烦、爱晒),把一个玩法做透(比如晒单送小礼、精准推送),就能让用户主动囤货、帮你传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