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部分细节和对话经过艺术加工,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老子辞职不干了。"
"小王,你别冲动,咱们坐下来谈谈。"
"没什么好谈的,年终奖都扣完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那是制度规定......"
"制度?我病假两个月,六万块钱说没就没了?"
办公室里的声音越来越大,其他员工都停下手中的工作,偷偷朝这边张望。
张总的脸色铁青,汗珠从额头渗出。
他知道,如果王磊真的走了,公司最大的几个客户也会跟着流失。
01
三个月前的那个下午,王磊还坐在公司年会的主席台上,手里拿着刚刚颁发的"年度最佳员工"奖杯。台下掌声雷动,张总亲自为他披上绶带。
"小王啊,公司能有今天,你功不可没。"张总当时笑得合不拢嘴,拍着王磊的肩膀说,"按照今年的业绩,你的年终奖少说也有六万。这还不算提成,明年咱们再接再厉。"
王磊那时候也是满面春风。入职五年来,从一个刚毕业的愣头青,一步步做到销售部副总监的位置,这其中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一年,他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公司,晚上十一点才回家。为了拜访客户,他坐过绿皮火车,住过地下室,吃过泡面当正餐。有一次为了拿下一个大单,他在客户公司门口等了整整一天,直到保安都认识他了。
"王哥,你又来了?"保安老张每次见到他都会笑着打招呼。
"是啊,李总今天有时间吗?"王磊总是这样问。
"你等等,我帮你问问。"
就是这样一天天的坚持,王磊逐渐在行业里有了名气。客户们都知道,有个叫王磊的小伙子,做事靠谱,人也诚实。
第二年,他的业绩翻了一番。第三年,他被提升为高级销售经理。第四年,他成了销售部副总监。到了第五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他的个人业绩达到了两千万,占公司总营收的四成。
这个数字让张总兴奋不已。公司年会上,张总当着所有员工的面说:"王磊同志是我们公司的宝贝疙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他在,我们公司的未来一片光明。"
王磊手握十五个核心大客户,每一个都是千万级的合作伙伴。华强建材的李总,每次见到王磊都要请他喝酒:"小王啊,跟你合作这么多年,从来没出过差错。在这个行业里,我就认你这个人。"
盛达集团的刘总更是直接:"王经理,我们之间的合作不需要合同,你的话就是合同。"
这些客户关系,是王磊五年来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每个客户的生日他都记得,每个客户的喜好他都了解。华强建材的李总喜欢喝茶,王磊就专门学了茶道。盛达集团的刘总爱好书法,王磊就买了一套好毛笔送给他。
"做销售,做的是人情,卖的是信任。"这是王磊经常说的话。
但是,谁也没想到,就在年底最关键的冲刺阶段,王磊突然倒下了。
那是十一月中旬的一个深夜,王磊正在家里整理第二天要汇报的数据。突然,他感到胃部一阵剧痛,整个人瘫倒在地上,额头上冷汗直冒。
"磊子,你怎么了?"妻子小雅被吓坏了,赶紧叫了救护车。
到了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了:胃穿孔,需要立即手术。
"病人这是长期饮食不规律,加上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主治医生对小雅说,"手术后至少需要两个月的静养,不能有任何工作压力。"
王磊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发呆。他想起了这些年来的辛苦:无数个加班的夜晚,无数顿匆忙解决的工作餐,无数次为了客户而推迟的家庭聚餐。
"值得吗?"他问自己。
小雅握着他的手说:"磊子,什么都不要想,先把身体养好。"
消息很快传到了公司。张总听说后,脸色有些难看。年底是销售的关键时期,王磊的突然住院无疑会影响公司的业绩。
"王磊的客户怎么办?"张总在办公会上问。
销售部经理老刘说:"我已经安排小李和小张分别接手几个重要客户,应该问题不大。"
"应该?"张总皱着眉头,"这些客户都是跟着王磊的,换人他们能同意吗?"
事实证明,张总的担心是对的。
华强建材的李总接到小李的电话后,第一句话就是:"小王呢?我要跟小王说话。"
"李总,王经理生病住院了,我是小李,现在负责对接您这边的业务。"
"生病了?严重吗?"李总的语气立刻变得关切。
"胃穿孔,需要住院治疗。"
"那太严重了。这样吧,我要去医院看看他。至于业务的事,等他病好了再说。"
李总说完就挂了电话。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客户身上也出现了。盛达集团的刘总更是直接:"没有王经理在,这个项目我们暂停。"
这让张总很头疼。王磊住院的第一周,公司就损失了三个重要订单。
"不行,得想办法让客户接受新的对接人。"张总对老刘说。
老刘苦笑着说:"张总,这些客户跟王磊合作了好几年,感情深着呢。我们的人去了,人家根本不认。"
张总沉默了一会儿,说:"那就等王磊病好了再说。"
但是,等到王磊病好,还需要两个月时间。
02
王磊住院的第二周,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了。
人事经理赵姐来到病房,脸色有些尴尬。她在床边坐下,支支吾吾地说:"小王,有件事我得跟你说一下。"
"什么事,赵姐?"王磊虚弱地问。
"关于你的年终奖......"赵姐顿了顿,"按照公司制度,病假超过45天,年终奖要全部扣除。财务那边已经算过了,你这次病假可能要62天......"
王磊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他看着赵姐,眼神中满含不敢置信:"赵姐,你再说一遍?"
"公司有规定,连续病假超过45天,当年年终奖归零。这是董事会制定的制度,我们也没办法。"赵姐说完,自己都觉得这话说不出口。
"六万块钱,就这样没了?"王磊的声音有些发颤。
"小王,你先别激动,安心养病要紧。等你病好了回来工作,明年的年终奖不会少你的。"
赵姐说完这话,连她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
王磊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窗外。小雅在一旁听得眼圈都红了。六万块钱,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王磊为公司拼命工作了一整年,到头来因为生病住院,就要被扣掉全部年终奖。
"这什么制度啊,太不合理了。"小雅忍不住说。
赵姐叹了口气:"这是董事会定的,我们做员工的也改变不了。"
当天晚上,王磊失眠了。他想起了自己这一年的辛苦:为了拿下华强建材的大单,他连续跟进了三个月,每天都要跟李总通电话汇报进度。为了搞定盛达集团的项目,他专门学习了相关的技术知识,厚厚的资料书看了好几本。
还有那些加班的夜晚,那些出差的日子,那些为了赶进度而匆忙吃掉的工作餐...
"值得吗?"他再次问自己。
这一次,他心里有了答案。
小雅看他沉默,轻声问:"磊子,你在想什么?"
"没什么,你早点休息吧。"王磊说。
但是小雅知道,她的丈夫变了。从那天晚上开始,王磊变得沉默寡言,眼神里少了以前的那种光芒。
住院期间,陆续有客户来看望王磊。华强建材的李总专门带了一篮子水果,盛达集团的刘总送来了一束鲜花。
"小王,你安心养病,工作的事别操心。"李总坐在床边说,"等你病好了,我们再谈合作。"
刘总也说:"身体最重要,其他的都是小事。"
看着这些客户的关心,王磊心里五味杂陈。客户把他当朋友,但公司却把他当工具。生病了就扣奖金,这是什么道理?
"谢谢李总,谢谢刘总。"王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客户们走后,王磊对小雅说:"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什么事?"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关心你的人很少。大部分时候,你只能靠自己。"
小雅听了这话,心里更加担心。她知道,她的丈夫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满腔热血的王磊了。
住院的第三周,王磊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王经理,您好,我是华盛集团的人力资源经理李娜。听说您在住院,我们想来看望一下。"
"华盛集团?"王磊有些意外。华盛集团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规模比他们公司大十倍不止。
"是的,我们对王经理您的业务能力很认可,想跟您聊聊。"
第二天,李娜带着一束鲜花来到了医院。她是个四十岁左右的职业女性,穿着得体,说话温和。
"王经理,我们华盛集团一直在关注您的工作表现。您在行业内的口碑很好,我们希望能邀请您加入我们公司。"
王磊有些惊讶:"现在?我还在住院呢。"
"我们不着急,您可以慢慢考虑。等您身体恢复了,我们再详细谈。"李娜递给他一张名片,"这是我的联系方式。"
李娜走后,王磊拿着那张名片看了很久。华盛集团,那是多少销售人员梦寐以求的地方。
"磊子,你不会真的要跳槽吧?"小雅有些担心。
"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先把身体养好再说。"王磊说。
但是他把那张名片小心地收了起来。
住院的第四周,公司那边传来了不好的消息。由于王磊不在,几个重要客户的项目进展缓慢,有些订单甚至面临取消的风险。
销售部经理老刘来医院看望王磊时,忍不住抱怨:"小王啊,你不在公司真不行。那些客户就认你一个人,我们谁去都不管用。"
"那也没办法啊,我总不能带病工作吧。"王磊说。
"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公司那边压力很大,张总天天问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上班。"
"医生说至少还要一个月。"
老刘叹了口气:"那就再等等吧。对了,你的年终奖的事......"
"我知道了,按制度办事嘛。"王磊打断了他的话,语气很平淡。
老刘看出王磊的情绪不对,但也不好多说什么。他走的时候,对王磊说:"小王,你可千万别钻牛角尖。公司不容易,你也不容易,大家互相体谅一下。"
王磊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但是在老刘走后,王磊给华盛集团的李娜发了一条短信:"李经理,我想了解一下华盛集团的情况。"
03
两个月后的一个周一早上,王磊回到了公司。他比以前瘦了很多,脸色也有些苍白。
"小王,你终于回来了!"前台小陈热情地打招呼。
"嗯。"王磊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
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都围过来关心:"王哥,身体怎么样了?"
"医生说没事了吧?"
"这段时间你不在,我们都想你了。"
面对同事们的关心,王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谢谢大家,我没事了。"
但是熟悉他的人都能看出来,王磊变了。以前的他总是精神饱满,说话声音洪亮,走路带风。现在的他显得沉默寡言,眼神里少了那种锐气。
上午九点,张总把王磊叫到了办公室。
"小王,身体恢复得怎么样?"张总关切地问。
"还行,基本没问题了。"
"那就好,那就好。"张总拍了拍王磊的肩膀,"你不在的这两个月,公司损失可不小。好几个大客户的项目都停滞了,就等你回来呢。"
王磊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华强建材的李总昨天还打电话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盛达集团那边也催了好几次。你看,下午就去拜访一下客户,把关系维护好。"
"好的。"王磊依然很平淡。
张总有些奇怪,以前的王磊听到客户的消息总是很兴奋,现在怎么这么冷淡?
"小王,你是在为年终奖的事生气?"张总试探性地问。
王磊抬起头看了看张总:"张总,您说的制度,我理解。"
"理解就好,理解就好。"张总松了口气,"公司也不容易,你要多体谅。等明年,公司一定不会亏待你。"
"我明白。"
从张总办公室出来,王磊回到自己的座位。桌子上堆满了文件,电脑里有几十封未读邮件。
销售部经理老刘走过来说:"小王,这些都是客户发来的询问,你看看哪些需要优先处理。"
王磊翻了翻文件,挑出几份放在一边:"这些比较急的,我下午处理。其他的明天再说。"
"下午?那些都是大客户啊,应该马上处理才对。"老刘有些着急。
"老刘,我刚回来,一下子处理这么多事情身体吃不消。按轻重缓急来吧。"
这话让老刘有些意外。以前的王磊从不会推脱工作,总是抢着干活。
下午两点,王磊拨通了华强建材李总的电话。
"小王!你终于回来了!"李总的声音里满含兴奋,"我可想死你了。身体怎么样?"
"李总,谢谢关心,我已经好了。"
"那太好了。你不在的这两个月,我们那个项目一直没有进展。现在你回来了,咱们可以继续推进了。"
"李总,关于项目的事,我需要先了解一下现在的情况。这样吧,我明天去拜访您,咱们当面谈。"
"好好好,明天我一定在公司等你。"
挂掉电话后,王磊又给盛达集团的刘总打了电话。
"王经理,你可算回来了!"刘总同样很兴奋,"听说你住院了,我还担心呢。现在没事了吧?"
"刘总,谢谢关心。我想约个时间拜访您,把之前的项目重新梳理一下。"
"当然可以,什么时候都行。你看后天怎么样?"
"后天下午可以。"
就这样,王磊逐一联系了几个重要客户,安排了拜访时间。表面上看,一切都在恢复正常。
但是,熟悉王磊工作风格的人都能感觉到变化。以前的他总是主动出击,现在变得被动应付。以前他会主动关心客户的需求,现在只是完成基本的对接工作。
第二天,王磊去拜访华强建材的李总。
"小王,快坐快坐。"李总热情地招待他,"看起来气色不错,完全恢复了吧?"
"差不多了,谢谢李总关心。"
"那就好。来,我们说说项目的事。你住院这两个月,你们公司派了个小李来对接,但是我总觉得不放心。还是你靠谱,跟你合作我踏实。"
王磊点了点头:"李总,您先跟我说说现在项目的进展情况。"
李总详细介绍了项目的现状,还拿出了一些资料给王磊看。以前的王磊会仔细研究每一个细节,提出各种建议和改进方案。但是现在的他只是简单地记录了一下,没有太多的发言。
"小王,你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李总问。
"挺好的,按照您的要求来就行。"
李总有些意外,以前的王磊总是会提出很多专业的意见。
"那交货时间呢?你们能保证吗?"
"这个我需要回去跟生产部门确认一下,明天给您答复。"
整个拜访过程,王磊都显得很被动,只是在应付工作,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积极主动。
李总送他到门口时,忍不住问:"小王,你是不是还没完全恢复?感觉你今天状态不太好。"
"可能是刚回来工作,还需要适应一下。"王磊说。
"那你多休息,工作不急。我们这么多年的合作伙伴了,我信得过你。"
从华强建材回来的路上,王磊接到了华盛集团李娜的电话。
"王经理,您回来工作了?感觉怎么样?"
"还可以。"
"如果方便的话,我们想跟您详细谈一下合作的事情。您什么时候有时间?"
王磊想了想:"这个周末吧,我们见个面聊聊。"
"好的,地点您定。"
04
王磊回来工作的第一周,公司上下都在观察他的表现。大家都希望看到那个充满斗志的销售明星重新归来,但是现实让人失望。
王磊的工作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他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现在他严格按照上下班时间执行,九点准时到,五点半准时走。
以前客户有任何问题,不管多晚他都会接电话处理。现在下班后,他的电话要么关机,要么不接。
"王哥,华强建材的李总找你,说有急事。"同事小陈跑过来说。
王磊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六点了。
"告诉李总,我明天上班时间再联系他。"
小陈有些意外:"可是李总说很急......"
"再急也要等到明天。公司不是有规定,正常工作时间是九点到五点半吗?"
这话让小陈无话可说,但是大家都感觉到王磊变了。
更明显的变化出现在工作内容上。以前的王磊总是主动跟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提出专业建议。现在他只是被动响应,客户问什么答什么,很少主动出击。
盛达集团的刘总在电话里抱怨:"王经理,这个项目的技术参数需要调整,你们看看能不能优化一下。"
"刘总,这个我需要跟技术部门确认,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不好说,技术的事情比较复杂。"
刘总有些不满:"以前你总是很快就能给我答复,现在怎么什么都要等?"
"抱歉刘总,我只能尽力而为。"
挂掉电话后,刘总心里很不舒服。这还是那个积极主动的王磊吗?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客户身上也出现了。大家都感觉到王磊变得消极被动,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服务精神。
销售部经理老刘坐不住了,他把王磊叫到会议室谈话。
"小王,你最近的工作状态让我有些担心。"
"怎么了?我哪里做得不好吗?"王磊反问。
"不是做得不好,而是感觉你没有以前那么积极主动了。几个客户都跟我反映,说你变了。"
"我变了吗?我觉得我工作很认真啊。每天按时上下班,客户的问题我也在处理。"
"这倒是,但是......"老刘不知道该怎么说。从工作规定来看,王磊确实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从服务质量来看,确实下降了很多。
"老刘,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王磊说,"公司对我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当然是做好客户服务,完成销售任务。"
"那我现在的工作符合要求吗?"
"符合是符合,但是......"
"那就没问题了。"王磊打断了他的话,"我按照公司的规定工作,应该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吧?"
老刘被问得哑口无言。确实,从制度上来说,王磊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问题就在于,以前的王磊远远超出了制度要求。他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态度是其他员工的标杆。现在他只是按制度办事,看起来没问题,实际上问题很大。
这天晚上,老刘把情况汇报给了张总。
"王磊的工作态度确实有问题,但是我们也找不出什么毛病。他每天都按时上下班,客户的事情也在处理,只是没有以前那么主动了。"
张总皱着眉头:"客户那边有什么反馈吗?"
"都在抱怨,说王磊变了,没有以前那么用心了。但是他们也没有提出要换人。"
"那就先观察一段时间吧,看看情况会不会好转。"
但是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糕。
王磊回来工作的第二周,第一个订单出现了问题。
华强建材的李总打电话过来:"小王,你们承诺的交货日期能不能提前几天?我们这边工期很紧。"
"李总,我需要跟生产部门确认一下。"
"能不能现在就确认?我等你电话。"
"这个...生产部门的人下班了,我明天再联系您。"
"明天?小王,以前你遇到这种情况都是立刻想办法解决的。"
"李总,我理解您的着急,但是现在确实联系不上相关人员。"
李总有些生气:"那你能不能给生产经理打个电话?"
"李总,现在是晚上八点了,人家已经下班了。明天上班时间我一定第一时间处理。"
这个回答让李总很不满意。以前的王磊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想方设法联系相关人员,哪怕是半夜也要把问题解决。
第二天上午,王磊联系了生产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无法提前交货。
"李总,我确认过了,按照目前的生产安排,无法提前交货。"
"那能不能想想其他办法?比如加班生产?"
"这个我做不了主,需要公司高层决定。"
"那你帮我联系一下你们张总。"
"李总,这种事情还是您直接跟张总沟通比较好。"
李总彻底火了:"王磊,你到底怎么了?以前这种事情你都会帮我协调,现在什么都推给别人?"
"李总,我只是个销售人员,有些事情确实不是我能决定的。"
这通电话让李总对王磊非常失望。合作这么多年,第一次感觉王磊这么不负责任。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客户身上也出现了。大家都发现,王磊变得推诿塞责,遇到困难不再主动想办法解决。
盛达集团的刘总更是直接:"王经理,你是不是对我们有什么意见?感觉你现在很敷衍我们。"
"刘总,我没有敷衍您,我一直在认真工作。"
"认真工作?你看看你现在的态度,哪里像认真工作的样子?"
面对客户的指责,王磊只是淡淡地说:"如果您对我的服务不满意,可以要求换人。"
这句话让刘总彻底愣住了。合作这么多年,王磊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消息很快传到了张总那里。几个重要客户都在抱怨王磊的服务态度,有些甚至威胁要换供应商。
张总坐不住了,他把王磊叫到办公室严肃谈话。
"小王,你最近的工作状态让我很担心。几个客户都在投诉你的服务态度。"
"张总,我想问一下,我有违反公司的哪项规定吗?"王磊平静地问。
"规定倒是没有违反,但是你的服务态度确实有问题。"
"我每天按时上下班,客户的问题我也在处理,这样还不够吗?"
"够是够,但是不能只是够。我们做服务行业的,态度最重要。客户选择我们,看重的就是服务。"
王磊点了点头:"我明白张总的意思。但是我想说,服务是相互的。公司怎么对待员工,员工就会怎么对待客户。"
这句话让张总的脸色变得难看:"你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就是实话实说。"
"你是在威胁我?"
"我不敢威胁张总,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张总气得拍了桌子:"王磊,别忘了公司是怎么培养你的!没有公司这个平台,你能有今天的成绩吗?"
"张总说得对,公司确实培养了我。但是我也为公司创造了价值。这五年来,我为公司带来了多少业绩,张总应该清楚。"
"那又怎么样?公司给你的待遇还不够高吗?"
"待遇确实不低,但是说扣就扣,这让人寒心。"
张总终于明白了,王磊还是在为年终奖的事情生气。
"那是制度规定,我也没办法。"
"既然是制度,那我也按制度办事,有什么问题吗?"
这句话让张总无话可说。确实,如果公司可以按制度扣员工的奖金,那么员工也可以按制度工作,不多做一点。
但是问题在于,王磊的价值就在于他愿意超出制度要求去工作。现在他只按制度办事,那他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小王,你能不能换个角度想想?公司现在正是困难的时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你作为销售骨干,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张总,我现在就是在努力工作啊。每天按时上下班,认真完成工作任务,这不就是努力吗?"
张总被这话噎得说不出话来。
从这次谈话之后,王磊和张总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表面上还是上下级,实际上已经有了隔阂。
而王磊的工作状态也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变得更加消极。
半个月后,三个千万级大客户正式提出解约。
公司资金链开始吃紧,张总终于坐不住了。
他黑着脸把王磊叫进办公室:"行了,别演了!你的年终奖我给你恢复,六万块钱一分不少。但你也别太过了,公司养你这么多年,你该懂点事。现在赶紧把客户关系修复好。"
王磊听完,淡淡一笑,从包里掏出一份精装合同书放在桌上:"张总,您先看看这个再说话吧。"
张总瞥了一眼合同封面,脸色瞬间煞白。
上面赫然印着行业龙头"华盛集团"的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