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在现代战争中,谁掌握了远程、密集、精准的火力,谁就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多管火箭炮,以火力密集、射程远、机动灵活著称,多年以来早已成为陆军装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利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德军的钢铁洪流,苏联BM13“喀秋莎”横空出世,钢铁风暴席卷战场,使德军闻风丧胆。
那时的火箭炮依靠数量弥补精度,如今的远火早已从战术支援走向战略威慑,射程从几十公里飙升到数百公里,甚至突破500公里,彻底改写了战争规则。
![]()
一、迭代进化!
远火的发展,是技术进化与战略纵深的结合。
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固然威名远扬,但是火力密集的优势下,还有射程短、精度低的缺点。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改进,今天俄罗斯的“龙卷风”“狂风”系列实现了口径多样、射程延伸,美国的海马斯系统过于追求精度和机动性,火力密度稍显不足。
在这场远火竞赛中,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从300毫米、370毫米的远火,到如今PHL191与750毫米战术导弹共架发射,实现了远近打击一体化,射程、精度、火力密度、装填效率全面领先,建成了真正的陆军远火体系。
![]()
二、全球火箭炮对彪!
在世界范围内,远火的比拼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俄罗斯:BM30“龙卷风”12管370毫米,射程约150公里,火力密集;BM27飓风、BM21冰雹等传统型火炮各有优势,但缺乏战略纵深。
美国:M142海马斯最大射程300公里,机动性强、精度高,但持续打击能力有限;M270A1能发射战术导弹,但火力密度与多口径灵活性不足。
中国:PHL191远火体系兼容300/370/610/750毫米多种口径,射程覆盖100到480公里,装填仅10分钟,最高精度可达5米,实现了远近打击一体化。
美媒《军事观察》将中国远火排在世界第一,美制海马斯排到第五名,中间是俄罗斯和朝鲜。
这个排名真实反映了中国远火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
三、750毫米新星!
在即将举行的9月3日阅兵上,一款双联装750毫米精确制导火箭弹惊艳亮相,射程突破500公里,能够覆盖台岛以东海域。
这款远火显然不是普通火箭炮,在战术层面已经具有革命意义,能同时承担远火与战术导弹任务。
一辆PHL191,就是一整套小型火力平台,既能密集压制敌军,又能精准打击关键目标。
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共架发射技术,让不同口径弹药集成到同一弹箱,随时切换任务;同一发射架可发射多种火箭弹和导弹,能够大幅提升作战灵活性。
![]()
四、射程500公里!
远程火箭炮的射程达到500公里,这意味着什么?
在大陆纵深部署即可覆盖台岛全境;
如果阵地前推还能延伸至台岛东部海域,威慑来犯之敌;
成本可控、机动性高,相比弹道导弹性价比更高。
导弹制导采用惯性制导、北斗导航、末端制导三种组合,末端激光制导确保指哪打哪,战斗部实现了多种单头并存,包括破片、爆破、侵彻、子母弹,完全针对台岛战场量身定制。
在实战中,远火不仅是火力保障,更具有战略威慑能力:
能够替代部分战术导弹,降低成本;
模块化与共架发射提高灵活性;
与侦察、电子战、精确打击结合,形成完整的作战链。
750毫米火龙480型(自用BRE10)具备双锥体弹头、末端机动能力,轻松突破“爱国者”反导系统。借鉴远程火箭弹饱和突防战术,多波次、多方向同时打击,使敌方拦截系统失效,短时间内压制敌军有生力量,为登陆集群扫清障碍。
这种体系化火力打击能力,足以改写陆战规则。
![]()
五、吊打海马斯!
台军花巨资购买的美国海马斯,在750毫米远火的500公里射程面前几乎无用武之地:
射程差距明显;
火力密度远逊于PHL191;
多波次饱和攻击将直接摧毁海马斯系统!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海马斯已经沦为摆设。
中国解放军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能力,早已今非昔比。
在未来台海作战中,远火体系意味着先发压制、摧毁防御,控制战役节奏,将敌军逼入被动。
500公里射程,中国远火完成了从泼火到精准打击的跨越。
当火力覆盖、精准打击、突防能力集于一身,远程火箭炮已经等同于近程导弹!
这是中国军事实力、工业体系、技术积累与战略意志的集中体现。
在未来战场上,这种远火体系,让任何对手都望而却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