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6年毛主席去世一个月后,贺子珍告诉李敏:我终于可以干点工作了

0
分享至

“1976年10月清晨,‘敏子,妈能出去干活了!’”病房里,67岁的贺子珍带着一点孩子般的喜悦,对女儿李敏说出了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里被尘封已久的那道门——三十多年,她一直在等待一个重新被需要的机会。

消息并不意外。前一晚,华国锋、叶剑英联手粉碎“四人帮”,江青被正式羁押。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轻松感,连上海的秋风都格外温柔。贺子珍抬头望向窗外,树叶在晨光里摇晃,她忽然觉得时间又开始流动,自己不再是旁观者。



往前倒回五十年,她是井冈山上“背枪的姑娘”。1925年,她还是江西永新县女中学生时,就曾举着“爱国无罪”的标语,带头去参加孙中山追悼活动;1927年,永新暴动爆发,她扛着步枪冲进县城,年仅十八岁。那股子猛劲儿,让很多老红军至今记得——“这妹子,真不怕死”。

长征途中,贵州盘县上空突然出现三架敌机,子弹像雨点般打下来。她扑在担架上护住伤员,炸弹碎片扎进肉里十七块。身体落下病根,可她嘴里仍嚷着“还能走!”到延安后,贫血、旧伤、产后虚弱轮番上阵,她却天天惦念的是什么时候能分到任务表。

1937年11月,她背着尚在襁褓的娇娇赴苏联治伤,临行前对毛泽东说:“等我好了,再回来干活。”可命运开了不大不小的玩笑,治疗延误、战乱阻隔,回国已是1947年秋。火车驶进哈尔滨,她还没下站台就冲着迎接的李富春、林彪张口:“给我派活吧!”简单七个字,说得车站上好几位干部都愣住。



东北局给她备了列宁装、棉衣、皮鞋,她只收下女儿的那双鞋,理由是“组织也不富裕”。最终,她被安排到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做机关党总支书记,虽然只是个职务不高的岗位,却让她兴奋得连夜查文件、补政策条文。哈尔滨的冬夜零下三十度,她坐在煤油灯旁啃面包,屋外风声呜呜,她心里却热得像炉火。

1949年夏,她随大军南下到上海,原盼着能投身城市接管。谁料身患严重贫血,不得不住院休养,领导怕她劳累,安排被一拖再拖。那几年,她常把求职申请写好又揉碎丢进垃圾桶——情势复杂,她明白,有些话说多了只能徒增误会。

进入六十年代,政治氛围紧张,贺子珍索性把全部精力放在照顾家人。毛岸英牺牲在朝鲜,她的头发一夜白了大半;毛泽东忙于工作,几年见不上几面;江青对她冷眼相待,连探病也鲜有。她不愿多谈内情,只在私下对友人感慨:“身体还能撑,可是没处用啊!”

转折点终于来了。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四人帮”被拿下。政治风向急速改变,压在她心头的巨石倏忽移开。医生却提醒:糖尿病、高血压、偏瘫,样样不能大意。她笑了笑:“命还在,路就没断。”当夜,她要护士扶着,在病房里艰难走了七八圈,汗珠挂在鬓边,却仿佛又回到井冈山的山路。



1979年6月,全国政协第五届二次会议通过增补名单,贺子珍被推举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王一平赶到医院报喜,她先是一怔,随即双手合十,眼眶泛红:“党还记得我,太好了。”护士提议到花园拍照留念,她硬撑着站起来,扶着栏杆挪步,脸上像开了灯。照片登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老战士们纷纷来信祝贺,上海邮局一连忙了好几天。

委员身份给她带来的不是待遇,而是责任。她请秘书把当年收集的《井冈山妇女工作笔记》《东北财务学习札记》统统搬到病房,慢慢口述,让人录音整理。“我不图成书,能留下点思路就行。”她的声音已带哑,却依旧铿锵。医生劝她注意休息,她摆摆手:“只要脑子转得动,就是最好的循环。”

治疗之余,她热心向护士询问设备采购、医护培训,提出“多开几间康复室”的建议,还写了份《关于加强城市基层保健网络的几点设想》。有人笑她管得太宽,她哈哈一声:“老兵不死,只是换个战场。”



遗憾的是,疾病伸出的手最终还是把这位“女战神”拉住。1984年4月19日凌晨,她静静合上双眼。枕边放着那本还没来得及定稿的回忆录草稿,上页夹着一张便签: “待我站起来,再去看看井冈山。”字迹颤抖,却清晰可辨。

贺子珍这一生,没当过大官,没有耀眼头衔,却把“干点工作”当成最朴素的信条。井冈山时是冲锋枪,哈尔滨时是党支书,病房里是录音笔,身份在变,初心未改。这份倔强与热情,也许正是那个年代革命者最迷人的底色。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谈古论今历史有道
谈古论今历史有道
知书以达理,读史以明智
977文章数 4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