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一份数据刷屏了。8月以来,券商们像打了鸡血似的,把A股上市公司翻了个底朝天。28只个股评级上调,40只惨遭降级,还有296只新面孔首次进入机构视野。这阵仗,活脱脱一场资本市场的"选秀大会"。
看着万华化学、三棵树这些拿到"强烈推荐"的优等生,再看看上汽集团从"卖出"直接跳级到"买入"的逆袭剧本,我突然想起十八年前刚接触量化数据时的震撼——原来市场里藏着这么多肉眼看不见的故事。
一、评级游戏的生存法则
券商报告就像金融圈的米其林指南,但跟着星级吃饭就能保证不拉肚子?我见过太多人捧着"买入"评级的金饭碗要饭。记得2015年那轮牛市,超过半数个股跑不赢指数,那些死守"推荐名单"的投资者,最后连本钱都没保住。
这张图应该裱起来挂在每个散户电脑前。市场永远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大多数人的悲剧在于:总觉得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现在电子、医药、机械三大领域最受追捧,但你知道这些行业里有多少是陪太子读书的跟风票?
二、藏在维生素里的财富密码
去年有只叫昂利康的股票让我印象深刻。当它半年涨了200%后,媒体才开始吹捧创新药概念。但早在半年前,量化系统里的橙色柱体就异常活跃——那是机构资金持续进场的信号。
对比同是维生素概念的华恒生物,走势天壤之别。一个被机构当亲儿子养着,一个像后娘养的——资金参与度说明一切。这就像参加拍卖会,当苏富比的专家开始举牌时,聪明人就知道该关注什么了。
三、白酒困局与机构的诚实
最近总有人问我白酒是不是跌到位了。看看交易数据就明白:机构资金压根没大规模回流。资本市场最诚实,钱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就像现在924只维持"买入"评级的股票里,茅台能拿31家机构推荐不是没有道理。
但记住,即便是茅台这样的王者,也有过机构资金集体出逃的至暗时刻。关键不是看它现在有多少拥趸,而是看真金白银的流向是否持续。
四、注册制时代的生存指南
随着注册制深化,未来会有更多像爱旭股份这样被多家机构同时覆盖的新面孔。但别被"首次覆盖"的光环晃花了眼——券商研报的平均厚度每年增加15%,可预测准确率反而在下降。
这时候量化数据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它能穿透文字游戏,直接展示资金最真实的投票结果。就像开篇提到的28家评级上调个股中,有三分之一在调整前就出现了明显的机构资金异动。
回到最初那份数据报告,40家被降级的个股里,有5家是从"强烈推荐"直接跌落神坛的。这种剧烈调整往往伴随着量化数据的提前预警。市场永远在重复一个真理:与其听他们说什么,不如看他们做什么。
声明:
本文提及的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若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人不建群、不荐股、不指导操作,谨防金融诈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