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开国内的短视频平台,可能会刷到这样一群特殊的女孩:
她们不开美颜、不跳热舞、不喊“老铁666”,却收获了无数中国网友的真心喜爱。
她们就是——朝鲜女导游。
一场意外的走红
2019年,某视频平台上一部朝鲜旅游纪录片悄然走红。
摇摇晃晃的镜头里,一位朝鲜姑娘迎着夕阳转过身来,微笑着说:“等下有很多风景可以拍。”
就是这短短几秒的画面,收获了181万次播放,3万条弹幕齐刷刷地惊呼:“太美了吧!”
这位被称为“金导”的姑娘,名叫金珠美。
她可能不知道,自己在中国拥有了一个专属的“饭圈”。粉丝们不仅为她建立贴吧,还仔细研究如何才能见到她本人,甚至精心准备礼物:毛绒玩具和丝袜。
金珠美不是个例。
在网络上,朝鲜女导游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小众饭圈”。其中最知名的五位,被中国网友亲切地称为“朝鲜五大美女导游”。
“朝鲜王冰冰”和她的同事们
一位网名为“知行合逸”的知乎网友,曾经详细记录了他的朝鲜导游“小金”。
二十多岁,身高170,中文流利,长相神似央视记者王冰冰,却比王冰冰多了一份神秘感。
小金可不是普通的导游。
她毕业于朝鲜旅游学校,曾是艺术体操国家队队员,12岁就拿过全国冠军。常年训练让她手上布满老茧,有细心的游客注意到后,特意送了她一支护手霜。
还有杨一心,她在贴吧拥有近千名粉丝,2.4万个帖子。吧标语写着:“一心、团结、心在遥远”。
在旅游博主雷探长的视频里,她这样自我介绍:“我叫杨一心,团结一心的一心,杨贵妃的杨。”当被问及喜欢的中国男明星时,她落落大方地回答:“黄轩。”
精英背后的汗水
这些女导游都来自怎样的背景?
以小金为例,她的父亲是国营公司党委书记,母亲是医生,都属于朝鲜的社会精英阶层。
她们通常毕业于平壤旅游专业学校或外国语学院,掌握多国语言。小金的手机里就装着朝鲜自主研发的翻译软件,能在朝、中、俄、英四种语言间自如切换。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们的中文水平。一位游客回忆道:“小金说话带点南方口音,听起来特别亲切。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想不到她是朝鲜人。”
500元月薪背后的生活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才貌双全的女导游,月收入只有500元人民币左右。
据中青旅专门从事朝鲜旅游的人士透露:“朝鲜导游基本工资每月一万多朝币,加上各种补贴,折合人民币约五六百元。”
即便如此,这在朝鲜已属于高收入群体。
一位游客回忆,他的导游说自己家住180平米的房子,各种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
但这些优渥条件背后,是巨大的责任和风险——导游要对旅行中发生的一切负连带责任。
从早6点开始的日常
典型的工作日是这样开始的:早上6点,导游就要开始叫醒服务,张罗一天的行程。
虽然行程几周前就已确定,但临时变动仍在所难免。她们需要不断打电话确认博物馆、餐厅的预约情况。
最棘手的是与外国游客沟通。
为此,一些欧美旅行社会特意派遣一名本国导游随行,目的就是分散游客注意力,为朝鲜导游减轻压力。
一位旅游业人士坦言:“如果没有额外导游,当地导游可能会不知所措,压力巨大。”
光鲜背后的风险
2019年,一些西方记者伪装成游客潜入朝鲜,偷偷录下女导游的私下谈话。
这些行为是明令禁止的,一旦发现,导游将面临严厉处罚。但记者们取得资料后便扬长而去,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更早的2013年,英国BBC记者斯维尼冒充学者随学生团进入朝鲜,为节目取材。
事件曝光后,媒体纷纷谴责该记者将同行学生和朝鲜导游置于危险境地。
即使是中国粉丝的好意,有时也会带来麻烦。
有网友在贴吧发帖劝阻过度宣传:“有些年轻游客在朝鲜偷拍导游,还说‘在中国除了李雪主就认识你’,这让导游处境非常尴尬。”
据传,人气极高的金导就因在中国网络上的走红,被旅行社约谈。
虽然保住了工作,但被要求“注意工作方式”。
为什么我们喜欢朝鲜女导游?
在这个美颜滤镜泛滥、网红脸扎堆的时代,朝鲜女导游的走红仿佛一股清流。
一位网友说得真切:“我们喜欢她们,不是因为她们多美,而是因为她们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真诚与纯粹。”
没有刻意的讨好,没有商业化的微笑,只有真诚的交流和专业的服务。
更重要的是,她们代表了另一种价值观:不是物质至上,不是消费主义,而是敬业精神与国家荣誉感。
请尊重这份美好
随着朝鲜女导游在网络上的走红,一些游客开始专门前往朝鲜“追星”。
这种行为不仅可能给导游本人带来麻烦,也可能影响两国民间交流的健康发展。
一位资深导游呼吁:“如果你真的喜欢她们,请用尊重代替好奇,用理解代替窥探。
不要偷拍,不要送不合时宜的礼物,更不要在网上过度曝光她们的个人信息。”
毕竟,这些姑娘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传播的是一种文化。
但褪去这层光环,她们也是普通人——渴望平静生活,期待被真诚对待。
事实上,这些女导游已经成为中朝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
通过她们,中国游客得以更深入地了解朝鲜;而通过接待中国游客,她们也增进了对中国的认识。
一位多次带团前往朝鲜的导游表示:“这些朝鲜姑娘对中国真的很友好。她们会认真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甚至能够理解中国的网络流行语。”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或许比任何官方往来都更加珍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