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继续激烈交火,一家在乌克兰的美国工厂成为了轰炸目标,之前还同意“边打边谈”的特朗普,立场再次出现180度大转弯。
经过特朗普“调停”后,俄乌冲突没有半分缓和的迹象,据新华社报道,乌军表示,在最近的24小时内,俄军向乌境内发射了574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与此同时,这场空袭让泽连斯基看到了“机会”,他特别强调一家在乌克兰的美国工厂蒙受巨大损失,向特朗普告了普京一状。
【特朗普的立场变幻无常】
泽连斯基亲自炒作,劝特朗普“回心转意”
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发文描述美国工厂遇袭的场景时,特意强调了几个关键信息:“民用企业”、“美国出资”、“建厂长达13年”以及最关键的“造成至少15人受伤”。
这些细节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泽连斯基不是在单纯汇报战况,而是在精心设计一场针对美国的“情绪动员”。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特朗普刚刚亲自调停俄乌的当下,国际社会对于该问题的关注度肯定是最高的,美国老百姓对“自家企业在海外被炸”这事肯定也非常敏感。
乌克兰把这场袭击包装成“俄罗斯对美国平民企业的无差别攻击”,本质上是在把俄乌冲突和“反美暴行”挂钩——俄军炸的不仅是乌克兰的工厂,更是美国老板的投资。
【俄军轰炸美国工厂让乌方看到了炒作的机会】
这种叙事一旦发酵,美国国内原本对援乌有所保留的声音,很可能被“保护本国利益”的情绪盖过。
更现实的问题是,乌克兰需要钱和武器,战争打到现在,乌军的弹药消耗、士兵招募都成了大问题,而特朗普却似乎对“军援”的态度越来越懈怠。
这时候,泽连斯基必须想办法把“援乌”和“美国的安全”绑死,他反复提“美国企业遇袭”,就是在暗示特朗普:不帮乌克兰,下次可能炸的就是你们的能源管道、金融公司,甚至驻乌使馆。
这种“威胁”虽然隐晦,但对美国政府来说,还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说白了,乌克兰这招是“借刀杀人”:用美国的利益当筹码,逼特朗普松口,至于这家工厂是不是真的“完全民用”,或者这次袭击是否是“误伤”,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叙事能让美国内部形成“必须支持乌克兰”的共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