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北望。
今天我们聊聊预定利率能不能涨回去这个事,这个也是很多朋友近期比较关注的话题。
毕竟,很多朋友投保金额比较大,担心买进去后,若后续利率上涨了,导致自己的决策错误,以至于错过其他好的机会。
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这个也是我本身做决策时,会考虑的因素。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深入聊一下,预定利率后续是否会涨回去。
大致分三个层面。
一、保险的预定利率,真的会涨回去吗?如果会,需要多久?
二、假设,我是说假设,十年后利率真的上涨了,我们现在买的保险该怎么办?
三、未来的保险市场,到底会因为利率变动,出现怎么样的变化。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困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
![]()
第一、为什么预定利率,很难再涨上去?
我们先说结论,预定利率即便有朝一日能涨回去,大概率也需要一个以十年为单位的漫长周期,甚至可能更久。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利率走势,主要由三个核心指标决定:GDP增速、人口结构、社会负债水平。
1. GDP增速
为什么90年代末期,可以出现动辄7%-8%左右的存款利率?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速正以10%以上幅度疯狂上涨。遍地是机会,做什么都赚钱,社会上对于投资需求极大。
企业愿意用很高的利息去借钱来扩大生产,因为他们有信心赚取更高的回报。高昂的贷款利率,自然也支撑起了高昂的存款利率和保险预定利率。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我们国家已经从一个追赶者,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发展的模式也从过去的“飞速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双位数的GDP增长速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能维持在4%-5%的增长,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经济增速减缓,带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投资回报率的下降。
企业也没那么倾向于去借钱,贷款利率就会降低,因为有净息差的硬性规定,银行也会把存款利率降低。
并且,我们也不能忽略房地产的影响。
为了振兴楼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贷款利率都不会有抬高的趋势。
2. 人口结构
老龄化对利率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
以邻居日本为例。
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后,其基准利率也随之一路下行,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状态下维持了近三十年。
至于老龄化为啥会对利率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力。
其实主要是两个层面。
一方面是老人追求稳健,偏向于储蓄;另一方面是老人消费力没有年轻人强。
既存钱,又不消费,经济流动性差,自然会倒逼市场降息,想办法让经济获得流动性。
所以老龄化也是利率下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我们国家现在人口构成,老人在逐渐变多,新生儿却在逐渐变少,据很多机构预测,我们将于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这么看,10年打底。
3、负债水平
过去这些年,因为房价的飙升,很多家庭都贷款去买房,导致我们的居民负债率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这就意味着,多数家庭都因房贷被迫开源节流,变得没那么愿意消费、倾向于存钱。
由此,央行还会继续降息,让存款减少,提高消费。
总体来说,无论是从经济增长的动力、人口结构,还是债务的周期来看,这三个决定利率走势的核心变量,在未来10年年甚至以上的时间,都很难看到根本性的逆转。
而且我们根据历史来看。
过去保险的预定利率在1999年从高预定利率降至2.5%以后,即便当时存款、国债都维持比较高的维持,保险的预定利率一持续就是14年。
所以综合各个层面,在我看来,保险预定利率真的很难在10年内出现逆转。
![]()
二、如果预定利率出现上涨
假设未来真的出现了重大利好,比如颠覆性的AI科技革命,让中国经济重回高速增长轨道。十年后的2035年,市场利率回升到了3%甚至3.5%。
这时候,很多朋友就会担心:“那我今天买的这些2.5%的产品,岂不是不香了?
那下面我就模拟下,利率10年后出现上涨,对我们的影响。
一、如果你买的是快返年金与增额终身寿
对于这两种储蓄险,他们的特点是,回本时间相对比较快。
快返年金4-5年即可回本;增额回本时间大概在5-7年。
一旦回本后,我们就拥有了这个保单的绝对支配权,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把它取出来花。而且我们给大家推荐的产品,收益都不会比存定存差。
比如快返年金,以蛮好的人生,一次交清为例,第五年单利1.54%、第九年单利2.07%;
增额以星盈家朱雀版,一次交清为例,第五年单利1.98%、第九年单利2.36%。
如果遇到好的投资机会,即便我们早早取出,这两款产品也吊打四大行的存款;
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掌握绝对的主动权。
二、若我们买的是养老年金
养老金确实不具备灵活性,很多产品买了要等到10年以后才能回本。
但养老金本质是,退休后一笔稳定、源源不断、专款专用的现金流。
养老金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对抗人性,确保人们在年老时,能有一笔与生命等长的、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从功能角度来说,它本身就是无可替代的。
这样,即便市面上出现的好的投资机会,但只要存在一定风险,我们都不会安然方向去把它当做是自己养老本的钱。
而且在我看了,即便后续利率上涨,买养老金也未必亏。
我始终和大家强调,对于养老规划而言,时间可能比收益要重要的多。
我们来算一笔简单的账:
我假设,同样投入100万,老王在30岁时购买2.5%预定利率的养老金;那么到60岁,他可以每年领取11.18万;
老李,在十年内都没有考虑投养老金,等十年后,40岁的他,购买了一款3.0%预定利率的养老金。
看起来预定利率更高,但同样60岁开始领,他每年只能领9.5万。
对应下来,每年少了快2万。
对于不同年龄,买2.5%和3.0%养老金的领取表现,我也列出了表格。
![]()
作为对比,如果晚了10年或者15年。
即便3.0%养老金预定利率更高,但领取表现,就不如2.5%的。
这就是时间的效应。
提前买养老金,经过复利积累,所领金额,就是要比晚买要更有优势。
更何况,我们还要考虑到,之前和大家提到的生命周期表的干扰。
新版本生命周期表,会把预期寿命提高。
原本78岁平均寿命,养老金可以领1万;
后续,按照80岁甚至更长寿命来设计,养老金可能缩减至领8千。
对于养老金来说,现在提前购买的养老金,就是要更有吸引力一些。
现在买的养老金,锁定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利率,更是锁定了从此刻开始,一直到终身的、不可逆转的时间价值。
![]()
三、未来产品的形态
其实,很想和大家交流的是,无论预定利率怎么变动,未来产品就是会趋向于分红化。
这个这两年来,我们也反复和大家强调过,现在这种高预定利率,还能保证收益的储蓄险,就会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唱。
保险公司之所以选择分红险,本质上,还是为了规避风险。
2.5%的预定利率看似不高,但终身兑付,对保险公司而言,就是压力。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保司必须找到稳定跑赢2.5%的投资项目。如果它做不到,每多卖一份这样的保单,就等于多背负一份亏损的包袱。
借鉴国外,日本当年就因为发行了大量高利率保单,结果后来利率走低,很多保司陷入破产的情况。
我们九十年代末,也曾经历过利差损,只是后续因保险行业高速发展,掩盖了历史遗留问题,但持续的利差损,也让之前很多保司,卖过很多对客户不友好的保单,对保险行业造成沉重的口碑打击。
在利率长期下行的今天,未避免潜在的利差损可能性,保司就不太可能把产品,全部押注在高预定利率的固定产品上。
而且,根据保险的发展来看,低保底+高分红”的产品模式,是发达保险市场的主流趋势。
比如给一个1%左右的保底收益,保下限。
接着,根据保险公司投资情况,再拿分红,如果顺利,即可获得很理想的潜在收益。
因为保底部分变少,保司放开了投资限制,投资优秀的保司,就能选择存在波动,但具备长期高回报的项目。
让客户也能享受到,保险公司投资的红利,实现双赢。
比如,近两年非常火爆的香港保险,即是这个模式。
香港的储蓄分红险,其保证收益部分通常低得可怜,很多产品的保证IRR甚至不到1%。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它呢?
就是因为保险公司普遍投资能力都比较强,因自己体量大,相比于普通散户,能接触到很多优质的项目与资产。
很多优秀的保司,在过去近二十年,能兑现当初保单的预期收益,达到5%左右的收益水平。
这就是一个成熟保险市场双赢的案例。
保险公司的目标就是,利用他们资产优势,做好分红险,来打造口碑;
客户获利的就是,相比于2-3%保证收益,能得到更高的收益预期,获得一个不会亏损的类基金组合。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无论预定利率是否会涨回去,我们现在高预定利率的固定类产品,即将消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现在能买到的就是绝版的产品,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是未来的金融市场,不可能存在的形态。
当然,分红险的到来,也对客户来说,有个更高的要求。不仅只看纸面上的收益演示,还要扒清楚保司的运营、投资,分红兑现能力,这个也是后续投保人的必修课。
后续的市场,我们也会坚持科普,努力协助大家,挑选到最优秀的保司,最值得推荐的产品。
![]()
文章写到这里,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2.5%的预定利率,以后会涨回来吗?
我想,答案已经非常清晰了:
1. 大概率不会,至少在10-15年,很难看到。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决定了利率下行的长期趋势,这是一个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大背景。
2. 即便出现了奇迹,今天高预定利率的储蓄险,也可灵活应对。
灵活的增额寿给了你未来选择的权利,而长期的养老年金,时间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利率的价值。
3. 无论未来如何,保险产品形态向“低保底+高分红”的模式演进,已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我们今天还能买到的高预定利率产品,是最后的时代红利。
随着这两年预定利率走低,我们不断和大家预测,未来产品的变动。
2022年的时候,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都是固定类储蓄险;
2023年开始,分红险开始冒头;
到了现在,2025年2.5%预定利率时代,分红险已经占据半壁江山。
继续到2.0%时代,分红险预定利率只比固定类低0.25%,固定类收益优势,基本很难体现了。
所以我预计,2.0%产品,分红险会全面执行,逐步取代固定类产品。
那时候,可能我们关注的重点,就已经不再是预定利率,因为分红部分的收益,才是大头。当然,也会彻底告别固定类产品。
最后我想表达的,浓缩一句话,无非是——珍惜2.5%高预定利率的储蓄险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