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的照相馆》又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剧中屠杀南京无辜平民的日本官兵,包括伪善又心狠手辣的日本摄影师,都是来源于日军的王牌部队——第六师团,因士兵都来源于日本九州熊本县的,又叫熊本师团。
![]()
甲午到南京:第六师团的罪恶史
日本第六师团,一直是日本的甲种师团,就是顶尖的师团。自从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在熊本建立了军区,招募当地贫穷矿工和农民为士兵,借此培训为国家的精锐部队。因此,第六师团自从日本军国主义扩张后,一直都是王牌中的王牌,国家精锐部队。
日本第六师团的战斗历史,也是一部军国主义势力膨胀的历史。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济南惨案,第六师团都践踏中国领土,并残害中国无辜平民。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第六师团作为日军顶尖精锐部队,被派往华北战场,永定河,攻占保定、正定等地,沿途一路屠杀平民超过9000人。
淞沪会战之后,第六师团又被派到攻占南京。在1937年12月合围南京战役中,第六师团是率先攻入南京中华门的日军部队,然后在师长谷寿夫的命令下,对南京无辜平民进行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屠杀途径包括集体枪杀、活埋、强奸等,仅在南京下关一地就屠杀数万人,尸体堆积绵延2公里。
![]()
第六师团干完南京大屠杀的罪行之后,又继续参与1938年的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之后,第六师团继续沿长江北岸推进,强攻半壁山、田家镇要塞,为日军攻占武汉打开门户。
可是,当这一支沾满中国人鲜血的“魔鬼师团”在1939年被调往华中战场,成为长沙会战的主力时候,凶狠的刀戟却被折断,历史给了中国军人为南京大屠杀无辜遇难平民复仇的机会。
第六师团三次进犯长沙
在1939-1942年日军第六师团,一共三次进犯长沙,当时中国守军将领薛岳利用湘北大地的山川地形,独创“天炉”战法焚日寇,使死伤的第六师团官兵成为南京三十万英灵的祭品。
现在,就讲述抗战三次长沙会战的缘由。
当1939年9月,日军包括第六师团在赣北方向突破国军防线,一路挺进长沙时候,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作为捍卫西南各省的门户,军事战略地位对中国来说愈显重要。
![]()
对于日本来说,攻陷长沙是摧毁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的重要步骤;对于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而言,在武汉沦陷后,守住长沙能保卫重庆在内的西南各省,对于维护国统区的领土更为迫切和重要。
面对日军的强大进攻,当时驻守长沙的国军将领薛岳,利用湘北的山地地形迟滞日军推进,包围歼灭日军。
![]()
薛岳两次长沙会战的天炉雏形,击败日军
提及薛岳,1896年生于广东乐昌,他的父亲本为他取名薛仰岳,是对民族英雄岳飞的崇仰慕之情,希望儿子能够成为如岳飞一样一个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后来,他为自己改名为薛岳,就是希望能如岳飞一样精忠报国,长沙会战的爆发,也给了薛岳流露才华的平台。
![]()
当时薛岳作为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九战区司令长官,面对由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领包括第六师团在内的10万兵力分三路第一次进攻长沙,采取了以 “后退决战” 战术应对。就是在湘北新墙河、汨罗江一带逐次阻击日军。
最后,日军因后勤补给困难被迫撤退,双方恢复战前对峙线。中国军队由此守住了长沙,粉碎日军一个月攻占长沙的计划。
1941年9月,日军再次集结12万兵力卷土重来,企图又一次速战速决长沙。这一次日军采用集中兵力、快速突击的战术,力求突破正面防线,一举攻下逼长沙。
但中国军队虽然在前期败退,但后期顽强抵抗,从侧后方发起反击,对日军形成强有力的牵制。虽然日军一度攻入长沙城郊,却由于补给不济、伤亡过大,又担心被合围,于 10 月中旬撤退。
![]()
虽然在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在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毙伤日军约 4.8 万人,但自身损失也较大,伤亡约7万人(含失踪),也没分出胜负,却再次阻止了日军占领长沙的计划。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帷幕
1941年10月,战争狂人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加快了侵略战争的步伐。12月8日,为了开通日本到东南亚国家的石油运输通道,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传,太平洋战争爆发。
当日,驻广州的日军第二十三军开始进攻英军占领下的香港。12月9日,中国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命令各战区对日军发动攻击,以策应英军在香港的作战。
当时。日军为了打通到越南东南亚地区的通道,决定先发制人,进攻湘北,占领长沙。于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帷幕由此拉开。
![]()
天炉战法的内容
当时,守卫长沙的薛岳将军根据前两次长沙保卫战的作战经验,以及湖南湘北地形的特点,在1941年秋布置了“天炉战法”。
薛岳看到,湘北一带水网发达,于是以湘北的汨罗江、平江为据点,大量修建预防工事,建构正面防线。如在湖南岳阳洞庭湖的新墙河边,修建工事为第一道防线,上面由川军杨森领导的第20军防守;汨罗江修建工事为第二道防线,第 37 军、第 99 军防守;长沙第二大内河—捞刀河至长沙城为第三道防线,由方先觉领导的“泰山军”,也就是第10军防守。
这样,通过河流和工事形成“三线逐次抵抗”的格局,乃是“炉膛”。
之后,抽调第 4 军、第 73 军,以及王耀武部队的第74军等精锐部队,隐蔽在长沙东侧的浏阳、、平江山区,乃是“炉壁”。当日军突破正面防线之后,就从侧后方发起突袭。
“炉口”或“炉盖”,指的就是诱敌深入的通道,引入日军进入包围圈。
![]()
薛岳给自己战术起了“高大上”的名字——“天炉战法”,这名字出自汉代贾谊的《鵩鸟赋》,大概就是把战场比作熔炉,然后层层包围敌人进入炉子里,把敌人在炉子里熔化了。
因此,简单来说,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乃是诱敌深入的包围战,把敌人包围到炉子里,然后一举歼灭。
普通百姓支持
但是,要“天炉战法”能够真正能发挥,还需要老百姓和平民的支持。于是。根据《第九战区长沙会战作战计划》档案记载,薛岳在战前动员会上曾怒吼:“长沙是湖南的门户,更是南京英灵注视的地方!我们要用日寇的血,来祭奠三十万同胞的冤魂!””
薛岳的决议,乃是全体参战将士的战斗信念,也是动员老百姓配合参战的方针。为此,薛岳将军也号召手下发起全民动员支持前线工作。
百姓也痛恨日寇的凶残,为了保家卫国,湖南、湖北、江西的老百姓帮忙筑防、运粮草弹药、炸铁路桥梁,让敌人找不到补给。当时,平江农民李大爷,连夜带着儿子挖反坦克壕沟,手指磨出血泡也喊道:“日军抢了咱的粮,咱就断他们的路!”
![]()
同时,中国军队组织“抗日自卫队”协助军队传递情报、运送弹药。坚壁清野,将粮食、牲畜有效转移,让日军无法就地补给粮食。
这样,通过将士一心,军民合作的局面,以及利用湘北山川地形建立工事防御,诱敌深入,把日寇层层引起炉子里,被我军包围起来焚烧。
天炉战法的实施
现在,看看“天炉战法”的具体实施
(一)新墙河阻击战:“炉壁”延缓进攻时间
于是,1941年12月24日,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精锐部队第六师团作为中路主力,从岳阳洞庭湖的新墙河发起猛攻,薛岳将军“天炉包围歼敌”的大戏拉开了帷幕。
![]()
当时川军杨森的第20军,驻扎在新墙河防线,武器装备落后,大多数士兵使用汉阳造步枪,重武器仅有迫击炮。但面对持有先进武器的日军第六师团,20军以筑造的工事为屏障,与第六师团展开一番激烈的血战。如川军 20 军某连士兵王二狗,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坦克,死前喊“为南京同胞报仇”
在日军的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轰炸下,中国军队在新墙河上坚持了三日三夜,最终第六师团的日军使用毒气弹才突破防线。虽然防守失败,但为我军后方部署腾出了时间,也令第六师团付出了2000余人的伤亡代价。
(二)汨罗江诱敌:断敌补给,燃起“炉薪”
“天炉战法”第二道防线,就是由第 37 军、第 99 军在汨罗江防守,断敌人的粮食补给。当第 37 军、第 99 军做了短暂抵抗之后,就主动后撤,诱使第六师团继续深入进攻长沙。
![]()
为了诱敌深入,湖南民众也在中国军队指导下,对日军后方交通线展开大规模破坏:仅平江至长沙的公路,就被炸毁桥梁 12 座,挖掘反坦克壕沟 300 余公里;农民们将粮食藏入山洞,甚至在水井中投放石灰,断绝日军的后勤供给,让日军陷入“无水可饮、无粮可吃”的困境。
这一切如日军战史《大东亚战争全史》记载:
“第六师团在推进至捞刀河时,粮弹补给已中断,士兵只能靠抢夺百姓残粮充饥,非战斗减员激增。”
(三)长沙城保卫战:“炉膛”聚火
这样,通过诱敌深入,1942 年 1 月 1 日,第六师团终于抵达长沙城下,对长沙南门、东门发起猛攻。当时,坚守长沙城门是预 10 师师长方先觉领导的部队。
![]()
方先觉本人立下了“誓与长沙共存亡”,在他的鼓舞下,第10军在长沙保卫战中流露了惊人的战斗意志力,用手榴弹、刺刀与日军展开激烈地争夺,在长沙城内与日军和第六师团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方先觉的预 10 师士兵,在南门城墙下堆起百姓送来的八仙桌、棉被当掩体,用手榴弹炸毁日军 3 辆装甲车,可谓非常英勇!
据《长沙会战档案史料汇编》记载,1 月 3 日凌晨,日军第六师团第 45 联队曾一度突入长沙城内,但很快被第 10 军反包围,联队长重信吉固大佐被击毙,残部仓皇撤退。
(四)合围歼敌:合围盖炉盖,包围歼敌
就在中国守军与日军和精锐部队第六师团在长沙苦战时候,薛岳下令埋伏在浏阳、平江一带的机动部队发起总攻,正式把天炉的炉盖盖住。
![]()
于是,在1942年1 月 4 日,第 4 军、第 73 军从东侧,第 74 军从西侧,对日军形成合围。薛岳用 300 名通讯兵实时传递日军位置,等第六师团全部进入捞刀河区域,才下令 74 军从西侧突进,这样如同扎紧口袋,精准闭合炉盖。
陷入重重包围圈中的日军和第六师团前后被阻断,首尾不能接,仿佛如被闷在炉子里的食材一样,在捞刀河至新墙河的撤退路线上,遭到中国军队的层层阻击,被消灭。
在1942年1 月 15 日,日军全线溃退,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功绩
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后统计,第三次长沙会战一共伤亡约5.4万人日军。日军大本营在《中国派遣军作战报告》中,为了面子,虽刻意缩减伤亡数字,仍承认:
“此次作战,我军损失惨重,尤其是第六师团,战力短期内难以恢复”
![]()
中国方面,士兵伤亡约2.98万人(官佐1191人、士兵28658人)。虽然伤亡惨重,却是沉重打击了日军王牌部队第六师团,亡魂告慰南京大屠杀中无辜去世的三十万同胞。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的胜利,国际意义是重大的。在日军强大攻势下,盟军在东南亚、菲律宾等地战场是节节败退,长沙会战成为珍珠港事件后盟军首次重大胜利。
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称其“为同盟国建立极大功劳”。英国《泰晤士报》评价为此战乃是“同盟国唯一决定性胜利”。最为重要,长沙会战的胜利,直接促使盟国重新评估中国战场的价值,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加大对华援助。这样,中国抗日不再是孤军奋战,与英美的军事合作进入新阶段。
在国内来说,长沙会战的胜利也使国内舆论沸腾。《新华日报》立即发文,赞扬此战役彰显中华民族抗敌的决心,鼓舞中国军民抗日的斗志。
![]()
天炉战法之意义
薛岳将军的“天炉战法”战术的灵活性和强大,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军部也不得不承认“天炉战法”使皇军陷入了“无底泥沼”。天炉战术也是抗战中少有的包围歼灭战的典型范例,成功印证了“以弱胜强”的战争智慧,乃是宝贵的军事防御战理论和经典案例。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第6师团投入9个步兵大队,野炮山炮4个大队,可以说是该师团主力作战部队基本都出动了。
根据日本第11军统计,日军第六师团总死461(28),战伤1388(54),伤亡总计1849人,损失惨重。而国民政府统计该师团伤亡超 5000 人,是否是日军为了面子刻意掩埋数据,不得知。
之后,日军第六师团在1942年后被调往太平洋战场,在布干维尔岛战役中被美澳联军被包围消灭,活着也是被饿得如骷髅,最后向澳大利亚军队投降,从此消失,结束了罪恶的历史。
![]()
结语
薛岳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南京冤魂三十万,今日湘北十万倭寇殉葬,可稍慰先烈于九泉”可以看到,薛岳将军在长沙会战“天炉战术”的胜利,不仅粉粹了“日军速亡中国”的幻想,足以告慰南京大屠杀三十万遇难同胞在天之灵,第六师团的覆灭更象征着因果报应。
至今,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上的抗战纪念碑仍然矗立如剑,提醒我们国人不要忘记那一段英勇抗战的抗战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