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荣县保华镇紧密围绕县委“124”发展思路,勇于创新实践,全力打破发展阻碍,从部分村的联合逐渐迈向全域协同发展,借助“政府引导、村企共建”的模式,成功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力,描绘出一幅产业繁荣、村民富足、乡村秀美的振兴画卷。
破局:突破固有思维,整合分散资源
曾经,保华镇的各村发展犹如散落在田间的孤立个体。大湾村有着优质油料种植的传统,却因缺乏加工能力,只能将原料低价售出;代家山村虽坐拥闲置资产和优质农作物,却因没有合适的产业项目落地而难以发展;青杆坪村的油葵、油茶种植虽已起步,却受限于不稳定的销路和较低的附加值。“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联合是实现发展的路径。”这一理念已成为保华镇上下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认知。
茶园。曾莉供图
采茶。曾莉供图
今年8月,大湾村、代家山村、青杆坪村经济联合社率先合作,共同出资创办荣县保华镇大青食品加工厂,迈出了“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的关键一步。镇党委以此为契机,提出“全域联动”的发展思路,打破村域界限,推动全镇资源的整合。将各村的土地、资产、产业优势纳入统一规划,彻底改变了以往各村单打独斗的局限局面,使协同发展的合力逐步彰显出来。
筑基:创新发展模式,激发主体活力
“以前是政府干,村民在一旁看,现在我们自己成为主角,干事的劲头更足了!”大湾村村民蔡新利的话语,充分体现了“政府引导、村企共建”模式所蕴含的活力。
油茶采摘。曾莉供图
晾晒。曾莉供图
在这种模式下,权责明确。村集体经济公司作为经营主体,负责承接产业运营、活动策划等具体事务;政府则专注于提供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集中精力升级基础设施。自2024年至今,镇里已硬化产业道路超过40公里,修建提灌站、蓄水池8座,实现了主要种植区的灌溉全覆盖。而村集体公司负责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资源得到充分且高效的利用。这种各司其职、协同发力的方式,不仅使村集体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作为,还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村民们的参与热情被充分点燃,从乡村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最终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融合:激活全要素,释放乡村多元价值
“带孩子来牌坊石玩水、听‘村摇’音乐,还能体验采茶品茶,太值得了!”来自乐山的游客李女士对保华镇的文旅体验赞不绝口。
保华镇将“农文旅商融合”作为全域发展的重要举措,重点打造牌坊石文旅综合体。通过出台消费优惠政策和举办特色活动进行招商,吸引了10家餐饮、文创企业入驻,日均接待游客达500余人次。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开发“田园荣州 保华佳礼”特色农产品礼盒,推出油葵花海打卡、油茶采摘体验等项目。串联多个村庄的资源,升级“太阳花海”“水韵茶乡”“今世樱园”等旅游线路,让原本的“一村一景”转变为“全域风光”。截至目前,今年举办的赏花节、“村摇”音乐季等活动,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带动餐饮、农产品销售等收入超过120万元。乡村的价值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地打粮,而是逐步向“吃住行游购娱”的全场景延伸。
抱团:构建产业生态,壮大集体经济
“以前葵花籽、油茶籽只能卖原料,现在加工厂就在家门口,附加值大幅提高!”青杆坪村党总支书记涂海波算起了收益账。
油葵。曾莉供图
大青食品加工厂的投产,让三个村的油料作物实现了从田间到车间的跨越。而计划于9月运营的全镇首个村集体经济电商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打通线上销售渠道,预计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从种植到加工,从线下到线上,保华镇正在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生态。如今的保华镇,村集体经济充满活力。2025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预计突破400万元,带动15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加工现场。曾莉供图
从各自为战到全域联动,保华镇的发展实践有力证明:乡村振兴,不仅要打破发展壁垒、整合各类资源,更要充分激活主体活力、实现协同发力。“下一步,保华镇将不断深化‘政府引导、村企共建’的模式,持续描绘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崭新图景,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的保华经验。”该镇负责人坚定地说。(曾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