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嫌弃把我送进农村养老院,老房子拆迁款下来后,他们开始讨好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王秋兰刚被送到郊区养老院三个月,儿子女儿突然同时出现了。

“妈,我们接您回家!”王小红拎着大包小包的营养品。

“您想住哪里都行,我们重新装修房间。”王大强也是满脸笑容。

王秋兰愣住了。

三个月前,他们还说“工作忙,照顾不了”,

现在怎么突然要争着接她回家?



01

王秋兰坐在养老院的床边,看着窗外的田野发呆。她今年63岁,头发花白,身子骨还算硬朗。三个月前,儿子王大强和女儿王小红把她从城里的老房子里接出来,送到了这个郊区的养老院。

“妈,这里环境好,空气新鲜,对您身体有好处。”王大强当时这样说。

“是啊妈,我们工作忙,照顾不好您。这里有专人照料,您就安心住着吧。”王小红也在一旁附和。

王秋兰知道真正的原因。王大强在城里开了个小五金店,生意一直不好,还欠了不少债。王小红嫁到婆家,生活压力也大,两个孩子要上学,开支很大。她住在家里,每个月的生活费对他们来说都是负担。

这个养老院叫“夕阳红”,建在离城区四十多公里的地方。一个月的费用是一千八百元,比城里的养老院便宜很多。院子不大,住着二十多个老人,大部分都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的。

王秋兰的室友叫刘阿姨,今年65岁,儿子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两个老人住在一个房间里,慢慢熟悉起来。

“你家孩子多久来看你一次?”刘阿姨有一天问王秋兰。

“大强说工作忙,小红也是。他们隔一个多月会来一次吧。”王秋兰回答得有些心虚。

实际上,王大强和王小红已经两个月没来了。上次来的时候,还是因为要她在一些文件上签字。王秋兰不识几个字,也不知道签的是什么。

“我儿子也是这样,说在外面不容易。”刘阿姨叹了口气,“可是隔壁张奶奶的女儿,每个星期都来,还带孙子一起来。”

王秋兰心里酸酸的。她想起以前在家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先给老房子浇浇花,到菜市场买菜,和邻居们聊聊天。那房子是她和老伴年轻时买的,住了快四十年了。老伴走了五年,她一个人还是舍不得搬。

房子虽然老了些,但是在市中心,出门就是菜市场和公园,很方便。王大强和王小红总说房子太旧,让她搬到他们那里住,但是王秋兰知道,他们其实也不愿意。

养老院的生活很规律。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吃早饭,然后在院子里散散步,中午休息,下午看电视或者和其他老人聊天。伙食还可以,但是王秋兰总是想念自己做的菜。

“你以前住的房子在哪里?”刘阿姨问。

“在建国路那一带,靠近老火车站。”王秋兰说。

“哦,那是老城区了。我听说那一片要开发呢。”刘阿姨随口说道。

王秋兰心里一动,但是没有多问。她觉得即使要开发,也和她没什么关系了。房子现在空着,王大强说会帮她看着,但是她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秋兰慢慢适应了养老院的生活。她和刘阿姨成了好朋友,还认识了几个其他的老人。大家经常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聊聊过去的事情。

王秋兰有时候会想,也许孩子们说得对,这里确实比一个人在家里要热闹一些。至少有人说话,不会太孤单。

但是她还是会想念那个老房子。想念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想念楼下王大爷家的小狗,想念菜市场里卖菜的张大姐。那些都是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有太多的记忆。

三个月过去了,王大强和王小红一共来了两次。第一次是送她来的时候,第二次是一个月后,匆匆来了一下就走了。王秋兰问他们房子的情况,他们都说“没事,一切都好”。

养老院里有个电话,老人们可以给家里打电话,但是要付费。王秋兰舍不得花钱,很少打。偶尔打一次,不是没人接,就是说很忙,聊不了几句就挂了。

“妈,我这边挺忙的,过几天有时间就去看您。”王大强总是这样说。

“妈,孩子们要开学了,我要准备很多东西。等忙完了就去。”王小红也是这样的借口。

王秋兰渐渐不再打电话了。她想,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她不应该给他们添麻烦。

刘阿姨有时候会安慰她:“孩子们在外面不容易,等他们轻松一些就会常来的。”

王秋兰点点头,心里却知道,这可能只是安慰的话。她看到其他老人的家属来探望时带的礼品和关怀,再看看自己的情况,心里的失落感越来越重。

院长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姓陈,对老人们还算不错。她有时候会和王秋兰聊几句:“王奶奶,您儿子女儿很孝顺啊,把您送到这里来养老。”

王秋兰苦笑了一下:“是啊,他们说这里好。”

“那是当然,我们这里环境好,服务也周到。您安心住着就行。”陈院长说。

王秋兰心想,如果环境真的那么好,为什么这里的收费这么便宜呢?但是她没有说出来。她知道,对于她现在的情况,这里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夜里,王秋兰经常睡不着。刘阿姨的呼噜声很重,但是她已经习惯了。她会想起以前在家的时候,半夜醒来,可以到阳台上看看月亮,或者泡杯茶慢慢喝。现在这里晚上九点就要熄灯,一切都要按照规定来。

“我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呢?”王秋兰有时候会这样想。

她今年63岁,身体还算健康,按理说还能活很多年。可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她想要的吗?她想念自由,想念那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

但是她也知道,回去是不可能的了。孩子们已经明确表示,这里对她最好。而且她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毕竟他们的生活确实不容易。

时间到了第四个月,正是秋天。院子里的树叶开始变黄,天气也凉了一些。王秋兰和刘阿姨经常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着来来往往的人。

这天下午,有个陌生的中年男人来到养老院,找到了陈院长。他们在办公室里说话的声音很小,但是王秋兰隐约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王秋兰?你找她有什么事?”陈院长的声音传出来。

“有些事情需要和她谈谈。她现在方便吗?”那个男人说。

王秋兰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过了一会儿,陈院长走了出来,对她说:“王奶奶,有个人找您,说有事情要和您谈。”

王秋兰跟着陈院长走到办公室。那个中年男人看起来四十多岁,穿着普通,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

“您好,王奶奶,我姓赵。有些事情想和您了解一下。”那个男人很客气地说。

“什么事情?”王秋兰有些紧张地问。

“是关于您在建国路的那套房子的。”赵先生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些文件。

王秋兰的心跳加快了。她想起刘阿姨之前说过的话,难道那一片真的要开发了吗?

“您知道那一片要拆迁的事情吗?”赵先生问。

“不... 不太清楚。我儿子没有和我说过这些。”王秋兰实话实说。

赵先生点了点头:“那一片确实在拆迁范围内。按照政策,每户都会有补偿。但是我们需要确认一下您的意愿。”

王秋兰听得有些糊涂:“我不太懂这些,我儿子和女儿比我懂。您可以去找他们谈。”

“问题是,房产证上写的是您的名字。这些事情需要您本人同意才行。”赵先生说。

王秋兰愣住了。她想起当年买房子的时候,确实是用她的名字办的手续,因为老伴当时的工作有些问题。后来老伴去世了,房子就一直是她的名字。

“那... 补偿大概是多少呢?”王秋兰小心地问。

赵先生看了看手里的文件:“按照目前的标准,您那套房子大概能补偿...”

他停顿了一下,王秋兰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汽车的声音。赵先生看了看窗外,说:“看来有其他人来了。我们的谈话可能要暂停一下。”

王秋兰看向窗外,看到一辆熟悉的车停在了院子里。那是王大强的车。

“咦?那不是我儿子的车吗?他怎么突然来了?”王秋兰有些疑惑。

赵先生收起了文件,对王秋兰说:“王奶奶,这个事情比较复杂,我建议您先和家人商量一下。我留个电话给您,您考虑好了再联系我。”

说着,他给了王秋兰一张名片,然后快步走了出去。

王秋兰拿着名片,心里满是疑问。她看到名片上写着“赵建华,房地产评估师”。这个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王大强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

更重要的是,他刚才要说的补偿金额到底是多少?为什么话说到一半就停下了?

王秋兰走出办公室,看到王大强和王小红都来了,还提着很多东西。这让她更加疑惑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一起来过,而且带这么多东西也是第一次。

“妈!我们来看您了!”王小红笑着走过来,拥抱了一下王秋兰。

“妈,您最近身体怎么样?我们给您带了很多好吃的。”王大强也是满脸笑容。

王秋兰看着他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刚才那个赵先生的话让她心里充满了疑问,而孩子们的突然出现和异常热情让她觉得事情不简单。

“你们... 今天怎么一起来了?”王秋兰问道。

“哎呀妈,我们想您了呀!工作再忙,也要来看看您。”王小红说着,开始从袋子里往外拿东西,“看,这是您爱吃的桂花糕,这是燕窝,还有这个保健品,对身体特别好。”

王秋兰看着桌子上摆满的东西,心里的疑惑更深了。以前他们来的时候,最多带点水果或者牛奶,从来没有买过这么贵的东西。

“妈,您在这里住得还习惯吗?要不要换个更好的地方?”王大强关切地问。

这话更让王秋兰吃惊了。三个月前,他们把她送来的时候,说这里已经很好了,现在又说要换更好的地方?

“这里挺好的,我已经习惯了。”王秋兰说。

“妈,您太客气了。我们做子女的,当然要给您最好的条件。”王小红说着,拉着王秋兰的手,“要不您跟我们回家住吧?我们把房间重新装修一下。”

王秋兰彻底愣住了。回家住?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几个月前,他们还说家里不方便,现在怎么又让她回去住了?

“你们... 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王秋兰直接问道。

王大强和王小红对视了一眼,王大强说:“妈,能发生什么事?就是我们觉得对不起您,想要好好孝顺您。”

“是啊妈,我们之前太忙了,没有好好照顾您。现在我们想通了,什么都没有您重要。”王小红也说。

王秋兰听着这些话,心里五味杂陈。如果是平时听到这样的话,她会很高兴。但是现在,结合刚才赵先生说的拆迁的事情,她觉得这一切都太巧合了。

“刚才有个姓赵的人来找我,说我们家的房子要拆迁了。你们知道这个事情吗?”王秋兰试探着问。

王大强的脸色变了一下,很快又恢复正常:“拆迁?没听说啊。可能是骗子吧,现在这种骗子很多的。”

“对啊妈,您千万别相信陌生人的话。有什么事情跟我们说就行了。”王小红也赶紧说。

王秋兰心里更加疑惑了。如果真的没有拆迁的事情,那个赵先生为什么要骗她?而且他看起来不像是骗子,手里还有很多文件。

“妈,您先别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我们今天来,就是想接您回家。您收拾一下东西吧。”王大强说。

“这么急吗?我还没有和院长说呢。”王秋兰说。

“没关系,我们已经和院长说过了。费用我们也结清了。您就收拾东西吧。”王小红催促道。

王秋兰看着他们着急的样子,心里的怀疑更深了。为什么这么着急?为什么不让她和院长告别?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突然接她回家?

这一切都和那个赵先生的出现太巧合了。

刘阿姨听说王秋兰要走,也很舍不得:“秋兰,你真的要走了吗?”

“是啊,孩子们要接我回家住。”王秋兰说着,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高兴。

“那太好了!你一直都想回家住,现在终于如愿了。”刘阿姨替她高兴,但是也有些失落,“我又要一个人住了。”

王秋兰拥抱了一下刘阿姨:“你要保重身体,我会想你的。”

“你也是,回去好好享福吧。”刘阿姨说。

王秋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心里却一点都不轻松。她看着王大强和王小红在门外等她,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但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毕竟他们是她的孩子,而且表面上看,他们确实是想接她回家好好照顾她。也许是她想多了?



上车的时候,王秋兰回头看了一眼养老院。她在这里住了四个月,虽然不是很开心,但是至少很安静,没有什么复杂的事情。现在要离开了,她心里反而有些不安。

“妈,您想吃什么?我们先去买点菜,晚上给您做好吃的。”王小红在后座陪着王秋兰,态度前所未有的好。

“随便吃点什么都行,不用特意买菜。”王秋兰说。

“那怎么行?您回来了,当然要好好庆祝一下。”王大强说,“妈,您想住我那里还是小红那里?”

这个问题让王秋兰有些意外。以前他们从来没有主动提过这个问题,现在突然让她选择,让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 我住哪里都行。”王秋兰说。

“那就先住我那里吧,我们家房间大一些。”王大强说。

王小红立刻说:“我觉得还是住我那里好,我可以更好地照顾妈。”

看着两个孩子为了照顾她而“争执”,王秋兰心里五味杂陈。如果是以前,她会很感动。但是现在,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车子开向王大强家的方向。王秋兰看着窗外熟悉的街道,心里想着那个赵先生说的话。拆迁,补偿,这些词汇在她脑海里转来转去。

到了王大强家,王秋兰发现他们确实准备了很多东西。房间重新收拾了一下,床单被罩都是新的,桌子上摆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

“妈,您看,这些都是给您准备的。您缺什么就跟我们说。”王小红殷勤地说。

王秋兰点点头,但是心里却在想另外一个问题:他们哪里来的钱买这些东西?

这几个月以来,王大强一直说生意不好,王小红也说家里开支大。现在突然有钱买这么多贵重的东西,还要重新装修房间,这些钱从哪里来的?

晚饭很丰盛,都是王秋兰爱吃的菜。王大强的妻子李梅也特别热情,一个劲地给她夹菜。王小红的丈夫赵军也来了,还带着两个孩子。

“奶奶,我们想您了!”两个孙子孙女围着王秋兰,很是亲热。

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王秋兰心里暖暖的,但是疑惑并没有消除。这一切都太突然了,突然到让她觉得不真实。

“妈,明天我们去给您做个全身体检,看看身体怎么样。”王大强说。

“还有啊妈,我明天请假陪您去买几件新衣服。”王小红也说。

王秋兰听着他们的安排,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多。体检,买衣服,这些都需要花钱,而且不是小钱。他们突然这么大方,到底是为了什么?

晚上,王秋兰躺在新房间的床上,睡不着觉。她想起那个赵先生说的话,想起孩子们异常的表现,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她翻来覆去地想:如果真的有拆迁的事情,补偿款会是多少?孩子们是不是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对她这么好,是不是另有目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