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新时期上海交通运输行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上海交通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技能型人才储备,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于2025年2月启动开展了第二届“上海交通工匠”培育选树活动,现已选树出10名“上海交通工匠”和10名“上海交通工匠提名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0名“上海交通工匠提名奖”获得者的简介,他们为交通行业做出了哪些贡献?
“上海交通工匠提名奖”名单
戴风
上海浦东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市政二部经理兼第一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
戴风主持市级重大项目3项、区级7项,累计完成了60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带领金海路团队实现了多项突破:预制装配率达95%;46天完成项目全流程审批,刷新记录;克服地铁共线、9路超高压等复杂条件,提前6个月竣工,项目获评市绿色交通工程等多项荣誉。此外,他还荣获了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建设者等称号,并带领团队荣获上海市金杯团队等10项集体荣誉。
多年来,戴风致力于数字化创新,创新应用BIM+无人机技术智慧工地管理体系,累计获BIM奖项10项,申报专利11项,荣获了浦东职工科技创新二等奖等科技奖励。他还注重团队建设,通过“以老带新”机制培养人才,传承工匠精神。
黄帆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市政与勘测运维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高级工程师
黄帆自主开发了“盾构隧道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荣获了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并取得了国家专利4项。该项目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使工作效率提高了6倍,总体人工成本和硬件成本可节约50%,监测综合经济效益可提高40%;自该项技术投入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序列至今,年服务上海地铁里程逾300公里,直接经济效益达3000万元/年;作为轨道交通运维必要检测监测技术,间接经济效益达5600万元/年。
林浩
轨道交通7号线电动列车驾驶员;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自2010年从业以来,林浩深耕轨道交通领域,运用创新理念有效提升了故障处置效率,曾荣获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先锋”、2021年上海地铁司机挑战赛总冠军等荣誉称号。
作为“橙果”工作室的项目负责人,林浩带领团队制作了包含52种培训场景的数字化仿真模拟平台,累计节约培训人力成本约4成,培训职工超2万人次,提升培训效率近15%。
作为地铁工匠,林浩多次参加长三角技术交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引入与开发,他主导推进的AI视频识别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司机状态监测、区间信号识别、瞬时客流分析等功能,将有效提升地铁运营的综合安全系数。
王智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机电信息保障部信息系统主任工程师
在智慧机场的浪潮中,王智被誉为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的关键人物。近年来,他牵头落地全国唯一旅客全流程大型机场试点工作,从方案论证到具体落实,最终在虹桥机场实现“一脸通关”、行李全流程跟踪以及旅客智慧查询;根据相关要求,提升了虹桥机场机位周转率和廊桥靠桥率,为民航大数据技术应用推广提供了实践经验;打造了虹桥机场智慧运维的基座,实现了虹桥机场运维的飞跃,为旅客出行提供更稳定的系统支持。
王智的相关成果荣获了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全国智慧民航发展论坛优秀案例、上海数据管理优秀案例、上海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张瑞祥
上海浦东新区杨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修理分公司车间副主任;张瑞祥劳模创新工作室、张瑞祥新能源维护技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全国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爱岗敬业汽修工楷模”;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农民工
从普通学徒工成长为全国交通运输部“爱岗敬业汽修工楷模”,从外来农民工成长为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张瑞祥向我们展示了一名普通汽车维修工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在工作中,他主导完成了20项技术革新,获国家专利2项、区级以上奖项4项。其作为领衔人的2个工作室,分别被评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独创“理论+实操+比武”三维一体培养机制,年均培训超500人次,培育技师5名、中高级工10名,指导300余名学生完成实训,其中,徒弟严彬获2024年“浦东工匠”称号。
柏聪明
上海协源轿车修理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兼首席技师;上海市首席技师资助;高级技师
柏聪明自主创新汽车免拆诊断法,使公司自主开发的涡轮增压线路检测装置荣获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并取得国家专利,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DPF修复操作法、汽车免拆诊断法等6项成果,不仅提高了维修效率,还为企业节约成本。同时,柏聪明先后发表4篇专业论文,获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专利,被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聘为专家,参与起草《汽车维修企业排水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为行业作出重大贡献。
彭春露
上海公共交通卡股份有限公司智慧产业事业部副总经理;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高级工程师
彭春露曾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牵头完成了20余款数据产品的研发,其中“久事客流宝”获得上海市优秀数据产品奖和“上海数据”品牌认证。
彭春露牵头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获得了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3级认证,成为上海市交通行业首家通过认证的企业,荣获上海市数据管理优秀案例奖,2024年,获上海数据交易所颁发的“数据治理服务商”认证。
此外,彭春露推动组建的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获评黄浦区企业技术中心和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她作为核心技术人员,获2项市级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作为负责人牵头建设上海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碳普惠体系,使其成为上海市首个碳普惠落地场景。
徐青松
中远海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徐青松从事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研发工作,主持、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项目,解决了行业发展多个技术难题,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
2015年起,徐青松主持港珠澳大桥收费系统项目,根据港珠澳大桥特有需求,设计并研发港珠澳大桥收费系统,同时满足香港快易通、国标ETC用户快速通行大桥收费站需求,获得国家专利。
自2020年起,徐青松主持研发了高速公路云网协同收费解决方案,综合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研发了一系列软硬件产品,包括自助收费机器人、匝道预交易、全息收费站数字孪生、在线计费系统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多项奖项和国家专利,相关产品在多个省市高速公路上广泛应用,为运营单位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收费站的通行效率20%以上,满足广大用户美好出行的愿望。
张叶华
上海大机运用检修段大型养路机械司机;高级技师
张叶华是一名全能型人才,拥有丰富的现场运用和检修经验,始终把技术攻关和设备运用相结合,解决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消除安全隐患,为大型养路机械设备运用安全保驾护航。他自主研发的捣稳车捣镐碰插钢轨防护装置荣获了第二十九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职工技术创新成果银奖,并取得了国家专利,彻底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该改造方案在全路各路局和多个车型全面推广,保障了铁路生产运输安全。
顾建荣
上海浦东公路养护建设有限公司机具站副站长;高级汽车修理工
顾建荣于2003年至2015年连续12年代表公司加入上海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服役,6次获得浦建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2006年获得年度浦东新区优秀实事立功竞赛优秀操作工人证书。此外,2014年通过国家考试取得了汽车维修工道路清扫工考评员资格,获得高行镇2020年度优秀职工、2021年度上海市市容环卫行业工匠、浦东新区第三届最美环卫人称号,2023年被评为浦东工匠,2024年其工作室被授予浦东新区工匠创新工作室。工作上他刻苦钻研,带领并指导汽修车间工友们攻克修理技术难关,积极开展技改活动,为公司降低成本做出重要贡献。
来源:上海交通工会
精彩看点
上海市交通委宣传展示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