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老易这篇文章必须要自吹自擂一下,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写出来给普通人看的。当然,不是完全想要敝帚自珍,而是苦口婆心之后反而被人认为在装叉,没有必要。
首先问一下大家,大家觉得什么叫做财务自由?金钱至上的时代嘛,问点跟钱相关的问题,大家可能更有兴趣去思考和交流。相信很多人都会给出自己的理解,比如“想买啥就买啥”、“不要为钱发愁”等等。
其实从逻辑学上去解读,当你的财务收入足以源源不断地覆盖你的刚需支出,你就财务自由了。跟做生意一样,你的收益大于你的成本,你就赚钱了。
![]()
但我相信很多朋友一定不会这么觉得的!因为他们会把金钱的价值放大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从而被金钱给绑架了,看到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价值元素。
不知道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我们为什么都向往财务自由呢?如果每个人实现财务自由之后只是想赚更多的钱,那又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呢?所以,财务自由其实是一个保障性的诉求,实现财务自由是为了使自己在经济基础这个条件上不需要去过多挣扎和忧虑,从而解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资源和能力去做一些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
![]()
当我们不必为什么生活去身心俱疲地不断出卖自己的时间时,其实我们就相当幸福了,大家要意识到时间和精力的价值和意义,要明白有时间和精力去润滑、充实、装扮自己的人生对大多数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们有些朋友对现实和生活一肚子的牢骚和怨气,这里不满,那里愤怒,却唯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其实还真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读书少的问题,很多有钱人、读书人其实也过得稀里糊涂。比如网红相宜,她难道没赚到钱吗?她读的书还少吗?但是,大家看看她活成了什么纠结拧巴样了?
请大家做个笔记:金钱,是高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翻译过来,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也不是万能的。我们真正的生活高品质其实是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价值认同。
![]()
大多数底层人悲哀在什么地方?没有时间和金钱的成本概念。
比如点外卖这事,很多人就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很多职场白领喜欢点外卖?他们真的是在享受外卖小哥给自己跑腿的快感和虚荣,他们的核心算法是把时间和金钱节约出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他们要出去吃个工作餐,来回可能要一个小时,但是他们多花个几十块钱就把这一个小时买下来了,而他们利用好这一个小时可能创造出几百、几千的价值出来……
这才是点外卖的核心价值和意义。可是,我们现在有些把这理解成什么了!理解成了“我有钱,懒得任性”。其实如果一个时间和精力价值极低的人,闲着也是闲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至少可以节约一点经济成本吧!你说你不想动、嫌麻烦,用金钱去买你自己那毫无价值的无聊时光,这就是认知出了问题。
有些人看到路上有一块钱可以捡,他们确实也不愿意弯腰去捡。而有些人则会大老远跑过去,为什么呢?单位时间的价值含量天差地别呗!那些精英的时间都是按秒来衡量价值的,他们会为了一块钱去耽误一分钟,而有些人的时间一文不值,当然是能捡一块是一块了。
![]()
大家仔细去看一看自己的周围,是不是那些高知群体不太搭理那些低知群体?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因为双方有认知障碍,谈不到一块去,纯属浪费口舌;另一方面是高知群体会特别在意他的时间效率,你跟他胡侃一天,可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损失或者有点收获,可是在人家心目中,一天时间的价值可能就远远不止你收获、感悟的那点东西。得不偿失嘛。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贵语迟,真正的高人一般都不是喋喋不休的,你得到了他的基本认可或者他认为你是一个可造之材,才会点到为止地去提点你的。而且一般都是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你跟他不是难以分割的情感共同体或者利益共同体,他跟你东拉西扯图个啥呢?
![]()
扯远一点哈,捎带讲讲三农问题。网上是不是有很多吐槽农村老年人没事就聚堆八卦?尤其是年底的时候,那些年轻小伙、年轻姑娘都打工回来了,村口情报局就各种热闹起来了……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老年人时间和精力已经不值钱了,总要找点乐子来消耗嘛!大家见过有几个事业心强的人每天去找人扯淡!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那么廉价呢?跟农村的经济环境和农业的价值产出有关系嘛!
讲到这,有些朋友可能意识到,这其实就是一个拒绝无效社交的问题。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事情对你可能味同嚼蜡,而对他人是甘之如饴。比如游戏、打牌、娱乐等等。
咱为什么说中国大多数游戏开发商都是有罪的?因为海量的垃圾游戏无形之中就摧毁了很多年轻人的时间价值观念。最终让无数底层人沉溺在那种低级趣味之中,直至彻底沉沦。尤其是青少年,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被悄无声息地浪费掉了,然后步入社会根本就很难再形成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念。
![]()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有些人学历高但其实没有什么文化呢?因为学历这东西其实是可以靠长时间的知识积累慢慢堆积出来,而文化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悟性、没有各种贵人帮他们去各种捅破那层窗户纸,就很难以形成。
严格意义上来说,一个陷入认知陷阱的人,大概率是永远不会自由的。因为这种思维模型的人永远不会有源源不断的红利去覆盖自己的支出。
举个让大家痛心的例子,在我国基建的黄金时代,那些拆迁户有没有钱?但是又有多少拆迁户真正翻身成为了富人?这就是最典型的输在认知和思维上的案例。
大到企业,小到个人,这样的问题都需要大家去深思。
![]()
财富这种东西,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跟猛兽一样,你有驾驭它的能力时,它才是你的萌宠;你没有驾驭它的能力,它迟早会把你给吞噬了。
大家记一下这句话:财富是认知的变现,凭运气挣的,最终会凭实力亏出去。
能得到和能拿住,永远是两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认知和思维有非常短浅的局限性,那么财如流水就从短板处泄出去了。
![]()
咱们这篇文章的跳跃性有点大哈,所以我们突然回到我们人生之初的学习上来。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呢?不学习也是活了几十年,学习了也是活了几十年,学习的价值体现在哪个地方呢?这其实就是很多人把时间和时间的价值混为一谈了。有些人可以把一生活出不同的层次感、阶段性的精彩与满足,而有些人则是把一生活成上万次的廉价重复。
学习(或者说我们所普遍理解的学校教育),它的核心在于启智、明德、长技、达理,至于最后的直接名利回报,是没有必然结果的。
通俗点地讲,启智就是开启学习的意识,明德就是了解社会公共规则,长技就是培养自己社会活动的一技之长,达理就是实现目标的理论方法。
![]()
所以,我们很多人把学习从一种手段等价为某种结果,且大多数是某种物质目标,仿佛上了大学或者研究生、博士生就一定要有什么样的待遇,求而不得便满腹牢骚,这样去理解,其实一辈子都难以通透的,坐自己的那口无形的“井”了,怎么能理解井外的海阔天空呢?
学习其实主要是培养一种快速解锁下一关的能力,然后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挑战下一关,胜负是越到后面越明显。
![]()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考试,为什么一定要规定时间呢?因为有些考卷,只要时间足够长,可能大多数人都能考满分或者高分,那就很难体现什么能力差。但是在规定时间、规定难度的前提下,也许你也能做出最后一道压轴题,可是你在前面的容易题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甚至都没有做到压轴题就时间到了,而别人酣畅淋漓地把题目全做完了,然后还有时间悠哉悠哉地搞检查或者看考场外的风景……这就体现差距了。
当然,不是什么事情越快越好,大家不要钻牛角尖哈!值钱的时间准确意义上来讲,应该是注意力。你有富余的时间,但你全用来浪费或者消耗到那些没啥意义的事情上,那不也是然并卵。
![]()
当一个人真正把生活和社会的生存规则理解透了,其实是没有太多烦恼的。所有人首先不都是要解决自己独立生活的物质基础问题嘛!一个人30岁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他的财富盈余,那他30岁以后的时间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尝试了嘛!但有些人一直到50岁还没有安排他身上的刚需和基本负担问题,那他就必须要到50岁以后才能去思考享受生活、精神自由的问题了。这很复杂吗?很纠结吗?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高学历的孩子压根没有把书读透,因为他们不知道把自己富余时间和精力投向正确的事情上去。跟大家经常谈的投资是一个道理,不是有钱人才会投资,但有钱是投资一个非常重要的便利条件。
![]()
很多年轻人(大多是朋友的孩子)咨询过我就学和就业的问题,我不想去误人子弟,所以一般都不会把话说得太满,不了解的也尽量不会谈。其实小孩子的就学和就业都是需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条件和资源去选择的。什么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那都是相对的嘛!比如张雪峰老师说新闻专业不好就业,但是你们家父母和亲戚都是各大宣传媒体的领导和老板,你学新闻专业会不好就业吗?
但是有一个整体性的基本原则还是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其实这个张雪峰老师也讲过,那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定要尽量专注于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最好还特别偏应用型的学科,其实就是所谓的工科嘛!管理类、综合类、理论类的,也不是不好,但是它们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去慢慢浇灌!
比如数学专业就有数学应用和数学理论两个大的分支,普通家庭的孩子就应该偏数学应用,毕业之后就能有很多学以致用的就业岗位嘛!统计分析、计算机算法开发等等,不都很喜欢这种数学专业的学生吗?但是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好,你就可以从事数理研究,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博士,你会逐渐接触很多高深数学理论,等到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之后,该你得到的都会有,只是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前期需要你的家庭为你提供各种支撑。
![]()
在天赋和能力没有断崖式差距的情况下,你的注意力高度聚焦于你所专注的事业上,从而远远的拉开和竞争者的差距,然后获得超额利润去帮你“自由”。你“自由”后节省下来的更多的时间让你有更专注的注意力去进一步思考优化自己的模型和事业。这是大多数人通用的一个正向循环模型。
人生其实是一场长跑,学习亦是如此。你不能阶段性目标等同于终极目标,领先一步其实为了步步领先,你若迷失在你前期的志得意满之中,高低后面会摔跤的,而且大概率难以再赶上身边人。
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恒定的,将越多的注意力关注在自己的主业上,就越容易在竞争中走上正循环。
所以,很多年轻人跟我说什么“我就爱玩游戏、刷那些低俗、结交酒肉朋友、八卦娱乐”之类的,我只能说你们开心就行。
总而言之,那些给你时间和精力做无痛人流、悄无声息地去抹杀或者转移你的注意力之林林总总,都是需要大家保持必要的警惕性的。
![]()
其实咱们大多数同胞都特别能吃苦耐劳,但又特别不知道怎么去过好日子。类比的话就是,烂牌打多了,突然抓到一手好牌却不知道怎么出牌了。
王思聪看到他喜欢的美女主播,一言不合就是一个嘉年华,其实那不叫败家。他在乎那点钱吗?他在乎的是大家给他鼓掌,说王总豪气。但是你就是一个普通打工人,傻不拉几地给那些性别都不一定真实的美女主播去刷礼物跪舔,那就是妥妥的败家。别觉得这是双标而难以接受,这个世界很多事情就是双标的。金钱对你们的意义和价值不一样嘛!
又想到了一个经典故事,就是砍柴的和放羊的聊了一下午天,结果放羊的心情愉快把羊喂饱了,而砍柴的空手而归。这其实不就是不同身份的人注意力应该放到不同点上吗?
![]()
古代的读书人为什么学习到一定阶段之后要游学、要行万里路呢?其实就是去验证、比较自己所学的知识,给自己的知识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应用方向或者渠道,避免成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些读书人为什么给人感觉很别扭?因为他们停留在书本和理论之中出不来,注意力没有放到正确的事情上来。
![]()
我们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讲自己需要情绪价值,真的吗?廉价的情绪她们是看不上的。你是一个月入几千的打工人,天天围着她们赚、想着法子哄她们开心,那都是极其廉价的。甚至比不上身价千万的富家公子“赏脸”花一个小时陪她吃顿饭。能明白这背后的本质吗?你一个月或者一年的时间价值比不上富家公子的一个小时呗(至少在那些女孩心中是这样的)。
再举个例子!大家觉得勤俭节约是不是一定是好事?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定是好事,可对一小部分来说不一定!比如这个菜市场的白菜卖5块钱一斤,3里外的另一个菜市场同样品质的白菜卖4块钱一斤,真的没一个人多跑三里地去买4块钱的白菜就一定合理吗?得取决于每个人的时间成本嘛。我浪费一块钱但节约了三分钟,如果我三分钟能够稳定创造100块钱的收益,我就一定会买5块钱一斤的白菜。但是我原本就无所事事,那我就会多花几分钟跑去买更便宜的,权当散步消磨时光嘛!
![]()
我们很多人因为没见过什么世面,所以不由自主地以自我去丈量社会和生活,其实这是相当不通透的表现。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有可能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听咱一句劝,别人拥有的东西,咱可以想要,但真的不能必须要,得根据自己的基础、条件、环境和能力来,这个明星同款那个明星推荐你都必须要得到手,你真的是在清醒地为自己和家庭在活吗?
花钱、花时间本身其实没啥统一的标准,但是大家一定要去评判它的价值,通俗点讲,就是值不值。比如大家花个十几分钟看我的文章,如果有所感悟和触动,能得到一点启示帮助自己变得更知性,那就有价值。如果没有,那还不如去看看小姐姐唱歌跳舞嘛。
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次兴之所至,聊到哪里是哪里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