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时说得好听,‘跟车不跟人,谁开都能赔’! 结果代驾撞了人,保险公司立马翻脸:‘你这算营运,免赔! ’”杭州车主陈先生气得手抖。 去年买保险时,业务员拍着胸脯的承诺,变成了一纸空话。
2024年国内代驾市场规模已经突破600亿元,成千上万的车主还在为“代驾算不算营运”这种文字游戏买单,保险公司一边收着保费,一边把最常见的用车场景踢出保障范围,这钱赚得是不是太容易了?
![]()
保险公司拒赔的套路,早被法院看穿了
陈先生不是个例。 苏州的老李给车主小顾做代驾时撞了车,维修费2万6,保险公司咬死一句话:“代驾是收费服务,你这车等于搞营运了,我们不赔! ”车主小顾懵了:“我车是家用车,代驾就是帮我开回家,营运个啥? ”
官司打到法院,法官一句话戳破保险公司的借口:“代驾司机是被保险人允许的合法驾驶人,没增加风险也没违法,凭什么不赔? ”最后硬是调解成功,逼着保险公司掏了钱。
深圳的刘女代驾撞伤人后,保险公司搬出保单角落里的“非营运车辆用于营运行为免赔”条款。 可法院判决写得明明白白,保险公司根本没在投保时明确告知这条免责,条款无效! 刘女士为了3万多赔偿金,折腾了4个月,普通人的时间就不是钱吗?
![]()
“营运”这顶帽子,保险公司扣得有多荒唐?
法律上早有定论。 北京车主李先生叫代驾撞了护栏,保险公司狡辩“司机没手动点接单,不算正规服务”。 法院甩出《民法典》:平台订单、路线记录全是电子合同证据,司机就是代表平台干活,必须赔!
银川一位车主代驾剐蹭后,平安保险和e代驾互相踢皮球:平安说“代驾公司让停赔”,e代驾说“钱早打给4S店了”。 车主被晾在中间,新车修不了,过年都开不回老家。
保险公司玩的双标,本质是怕赔钱。 代驾事故常涉及人伤,赔偿动不动上万。 咬死“营运”二字拒赔,就能省一大笔,毕竟普通车主耗不起官司。
业务员的话靠不住? 留证据才是硬道理
陈先生输在哪? 信了业务员的嘴,没留证据。 投保时对方吹得天花乱坠:“亲戚朋友开、代驾开,全赔! ”出事再翻聊天记录,人家轻飘飘一句“可能没说清”。
![]()
关键证据得自己攒
订单记录:平台名称、司机信息、路线截图,少一个都可能被赖账。 北京李先生能赢,就靠APP订单铁证;
事故现场:立刻拍照、报警拿责任认定书。 济南一位车主没拍现场照,保险公司咬死“损失原因不明”,法院都没法帮他。
损失清单:4S店维修单、医院发票,少一张钱就可能缩水。
![]()
不想被坑? 这两招能救急
叫代驾先看平台保险:滴滴、e代驾这些大平台,基本都自带200万以上的代驾责任险。 就算车险赖账,平台险能兜底。
活用“代位求偿”:苏州案子里,受损车主小张的保险公司(甲公司)垫钱修车,再转头告责任方保险公司(乙公司)要钱。 法院一调解,乙公司乖乖掏钱,你的保险公司替你打架,比你自己维权快多了。
代驾公司的责任,别让他们隐身
河南洛阳李某的长途代驾出事,法院判得干脆,司机是代驾公司派的,属于职务行为,公司全责! 公司还买了责任险,保险公司赔了30多万。
要是遇到“野鸡代驾”? 泸州金某让KTV经理夏某代驾,结果夏某醉酒撞车。 保险公司拒赔有理:酒驾属免责条款,夏某个人根本赔不起20万修车费,金某只能自认倒霉。
选平台就是选保障:正规公司得审核司机驾龄、买保险,e代驾甚至用区块链存订单,篡改不了。 那种路边发名片的,你敢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