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越来越高,超过60%的人能上大学,但真正能参加中央选调生选拔的,还不到全部本科毕业生的2%。
2023年,985及相关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大约48万人,而全国本科毕业生总数超过900万。这种差距让不少家庭在择校时格外焦虑:“是不是只有上名校,孩子将来才多一条出路?”
高中班主任表示,每年高考填志愿时,总有家长反复问:“我们报考的学校,跟这些选调政策挂钩吗?”
“中央选调生”预订34所高校,国科大未能入选,2所211上榜!
“中央选调生”是进入体制内的“快速通道”,因此只有少数高校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虽然从来没有正式公开过选调名单,但大家还是总结了一套规律。
虽然没有确切的名单,但总结每年的录取名单,还是很容易确认,到底有哪些学校在名单里。经过多年的总结,发现全国仅有34所高校具备报考资格。
这份名单中,基本都是原来的985大学,但我国一共39所985院校,所以,注定有院校就算很有名气,也没办法进入选调名单中。
但有两所211院校在录取名单中,一个是中国政法大学,一个是中央财经大学。这两所学校虽然不是985,但在专业能力上很强。
上榜的985院校(详情见图),每年都有一些学校不稳定,比如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等,虽然参加过选调,但不是每年都在名单里。
值得一提的是,国科大因为特殊的教育模式,所以不在选调的名单之中。但国科大特殊专业毕业的学生,未来出路并不比选调生差。
选调生严格筛选的背后,是推高的教育成本和焦虑
通过这份名单,我们也看见了报考的门槛。这样的门槛无形中加剧了教育竞争,也拉高了家庭的教育支出。
数据显示,北京一些优质学区房因这类政策需求,近两年均价上涨了18%。同时,某社交平台统计,政策发布后一天内,各地家长群讨论量飙升300%。
很多人开始纠结要不要换学区、转国际路线,或者重新规划孩子的升学路径。上海一位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感叹:“这代父母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军备竞赛’。”
其实,并不是只有名校毕业生才有出路。真正影响录取的,除了学校背景,还包括个人能力、综合素质和实际表现。
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凭借丰富的实践经历和扎实的能力,同样能在基层岗位脱颖而出。所以我们要理性规划教育路径。
不必非盯着热门名校或专业不放,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培养独特优势。比如广东试点开放部分优质岗位给“双非”高校学生,说明机会正在慢慢多元化。
多关注各省组织部、人社局官网,及时了解最新报考政策。比如江苏最近发文,将部分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也纳入推荐范围。
多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服务或学生管理工作,都能提升竞争力。山东某县试点数据表明,本科期间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被基层单位录用的比例高出37%。
笔者寄语:
每一次政策变动都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隐藏着新的机会。当所有人都在争抢“进入34所高校”的门票时,或许我们更该思考:怎样帮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如果目标是成为选调生,不必过分纠结于中央选调。先向本校就业部门核实情况,同时将重心放在准备省级定向选调生考试上,这条路更宽,成功几率也更大。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