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总投资24亿元、占地292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正在胶州湾北岸拔地而起。
8月20日,中模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举行,未来这里将招引模具上下游企业100余家,建设起30栋高标准现代化厂房及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
作为山东省首个由行业协会主导开发的产业园区,该项目的落地或将开辟行业协会在城市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成为青岛乃至全省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公开资料显示,中模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4亿元,规划总占地292亩,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将建设30栋高标准现代化厂房及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
其最大特色便是,由行业协会主导开发。基于此,项目将充分发挥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和青岛模具行业协会的资源与平台优势,致力于打造以“生产性互联网平台为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企业集聚协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特色的高端化、智能化模具装备产业园区。
这种模式无疑打破了传统政府或开发商主导的园区建设模式,在园区设计上也更加紧密贴合模具企业实际需求,旨在全方位满足企业从研发创新到规模生产的全链条发展空间需求。
据了解,青岛市模具行业协会现有400余家涵盖模具全产业链的会员企业,汇聚了高校、科研院所、银行、财税、融资租赁、法务、管理咨询和政策服务等资源。
当前,该协会已与国内20余个模具产业集聚区及德、日等国际模协建立合作,近三年促成47项产学研项目,技术转化产值超10亿元。
而此番落地的中模智能制造产业园,便是青岛市模具行业协会平台资源与会员企业强强联合的重要成果。项目计划招引模具上下游企业100余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推动青岛模具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模具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中模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落地建设,对完善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模具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检测认证、人才培训、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生态园区,为城阳区及青岛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青岛正加速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期间所涵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领域,均需要模具作为基础支撑,中模智能制造产业园的落成无疑将与这些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对此,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秦珂也表示,希望中模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优质资源落地,高起点为青岛模具企业保驾护航,立足区域协同,服务青岛,成为驱动山东制造、北方制造跃升的引擎。
尽管前景可观,但中模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人才瓶颈是首要问题。不管是模具产业还是智能制造,青岛都面临不小的人才缺口,高端人才需要引进、基础性人才需要培养,如何破解人才制约瓶颈是未来提升产业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其次,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的智能制造发展侧重于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过于依赖进口,加强基础研究与创新技术的开发,至关重要。
此外,企业外迁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也不容小觑。据统计,如果企业外迁距离超过50公里,基础员工流失率可能达到50%以上。如何在吸引企业入驻的同时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是园区和企业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这些都离不开清晰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只有园区真正拿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与企业扶持政策,提供企业发展所需的完善配套服务,才能吸引更多先进企业集聚于此,打造成为青岛的模具产业集聚区。
因此,园区项目的落地只是一个开始,青岛模具产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