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烈日炙烤大地
有一群人
始终坚守在高温的最前线
汗水是他们的勋章
烈日是他们的舞台
每一个被高温镀亮的身影
都在诠释
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奋斗诗篇
钻在大棚里的农艺师
在北仑清泰水果研究所的葡萄种植基地,高温让塑料大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
北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艺师葛芙蓉正半蹲在一排排葡萄架间,为“妮娜皇后”葡萄做着细致的“体检”。
为了准确掌握葡萄的着色规律,葛芙蓉需要在一天中最炎热的中午时分进行测量,只要在棚里待上半小时,就会明显感到心跳加速。最艰难时,她不得不采取“十分钟工作法”——测量十分钟就得到棚外缓一缓。
葛芙蓉的夏季工作日常是从一个高温大棚转战另一个更高温的大棚,在滚烫的田埂之间一站就是大半天、顶着烈日挨家挨户为农户解决技术问题。
葛芙蓉与农户探索菜园虫害防控
土地的需要在哪里,她的技术指导就跟到哪里。成为农艺师17年来,葛芙蓉一直坚守在农业技术推广一线,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农户的电话,随叫随到,有问必答。
田间地头免不了风吹日晒,工作环境又脏又累,问她为什么能坚持这么久,她的回答朴实而有力:“农民赚钱了,我就开心。”
高温下的“海底筑路人”
在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的施工现场,加工产业工人朱仰资已经在车间忙开了。
这个占地3500平方米的大型车间由于空间过于开阔无法安装空调,就像一个密闭的蒸笼。
下物资、贴管片、指挥吊装……朱仰资始终保持着高效的工作节奏,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丝毫不敢懈怠。“要按期交工,这条海底隧道必须以每天6米的速度向海的那头延伸,所以我们一直处在抓进度、抢工期的阶段。”
朱仰资在休息室喝水
处理完手中的活,朱仰资来到休息室,卸下一身的装备,拿起一瓶盐汽水大口大口地灌起来。朱仰资说,他每天要喝掉5升水,却很少上厕所,“站几分钟衣服就能拧出水,一天湿透烘干十几回是常事。”
提到家人,朱仰资脸上掠过一丝愧疚,但谈及选择这份工作,他倍感骄傲,他觉得能够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再苦再累也都是值得的。
滚烫钢铁间的机修工人
在宁波市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的焚烧三期车间内,回转窑的表面温度达到了220℃,不断散发着灼人的热气,电子测温仪闪烁着“70.4”,这是回转窑轴承检修点的实时环境温度。
机修工人戴连科正进行着窑头下灰箱体的补漏及回转窑轴承的保养作业,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安全帽带不断滚落,却丝毫不影响他干净利落的检修操作。
在这个偌大的固废处置园区里,戴连科就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设备医生”,每天穿梭于各个车间,为每一台设备“把脉问诊”。
戴连科检修设备
“设备停运一分钟,潜在风险就会叠加一分。”戴连科说,“我们机修团队的核心工作,就是与设备停机时间赛跑,与潜在安全隐患抢速度。”正是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让他不畏冷热,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始终保持高效作业。
“很多人都说这行又脏又累,但我觉得能天天和机械设备打交道,很开心。”现在,戴连科培养的技术团队也能独当一面,不仅继承了他的精湛技艺,更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烈日下的幕墙工人
在北仑文化中心项目建设工地,刚刚装设完毕的巨大玻璃幕墙不时反射出刺眼的阳光,让整个施工环境处于烈日暴晒中。
幕墙装修师傅黄书鲁正在进行压板安装工作,高温让金属压板烫得灼人,但黄书鲁手上的动作依然稳健熟练。
他仔细校准每个固定点的位置,确保每块压板都能完美贴合玻璃边缘。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度,一个微小的偏差就可能影响整个幕墙系统的密封性和美观度。
黄书鲁进行压板安装工作
“曲面幕墙考验的是真功夫。”谈及北仑文化中心的幕墙工程,黄书鲁的目光中透露出匠人特有的专注与自信。
作为参与过多个知名项目建设的老师傅,他早已练就了一手精准的安装技艺。每当他看到这些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心中都会涌起自豪感:“这么大一栋建筑,有我参与建造,那种成就感无法形容。”
这些劳动者在这个盛夏里
书写着自己的“热爱”故事
用最质朴的坚持
编织着城市的经纬
在平凡的岗位上
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来源丨记者 周佳贝 包晔 彭雅丽 邬知廷 通讯员 马婧波 周慧娟 邬竹静
编辑、一审丨张璐 二审丨王昱啸 三审丨张若曦
责编丨沈焰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