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科—苔蛾亚科(七):雀苔蛾
63.雀苔蛾属
雀苔蛾属(学名:Tarika)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银雀苔蛾(学名:Tarika varana)是灯蛾科雀苔蛾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翅展雄32—40mm、雌37—42mm。雄蛾暗白色,下唇须顶端及触角黑色,下胸、足、腹部端半部及腹面橙色;前翅覆粉鳞,反面染暗褐色,缘毛暗白;后翅黄白色。雌蛾纯白色,头、颈板、下胸、足、腹部端部及腹面淡黄色,腹部背面灰白色;前翅前缘具橙色边,翅面常带光泽。
雄性外生殖器与Eilema属不同,抱器瓣细长,抱器腹宽,尖端短,阳端基环连带瓣畸形,阳茎具一些角状器、端部具一些环刺,爪形突为较特别的鸟头状。
(2)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陕西(秦岭)、山东、江苏、福建(武夷山)、四川(峨眉山、汶川卧龙、马尔康、雅江、泸定)、云南(云龙、金平、宾川)、西藏(墨脱、错那)
国外分布:锡金
64.朵苔蛾属
朵苔蛾属(学名:Dolgoma),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与Eilema 属近缘,不同之处为雄性外生殖器阳茎椭圆形、短而宽、无角状器。
(2)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东洋界。
(3)圆朵苔蛾
圆朵苔蛾(学名:Dolgoma ovalis)是灯蛾科朵苔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28—31mm。黄色,触角及下唇须顶尖褐黄色,足褐黄色;前翅正、反面同为黄色;后翅浅黄色。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鸟喙状,抱器腹顶端有一丛微刺,阳端基环较短,阳茎长卵形、有许多小刻点。
本新种与D.oblitterns 相似,但底色浅,为黄色,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短宽,而后者的瓣窄长。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陕西。
65.土苔蛾属
土苔蛾属(学名:Eilema),鳞翅目灯蛾科苔蛾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喙发达,下唇须平伸达额,第2节下方具毛,额圆、单眼有弱痕迹,雄蛾触角具纤毛和鬃,足细长,胫节距颇短,腹部被粗毛,前翅长而窄,有时较短,2脉从中室中部伸出,3与4脉共长柄,少数共短柄,5脉缺,6脉从中室上角下方伸出或与7、8、9共柄,少数种雄蛾7脉从中室伸出,10从中室伸出或9从10伸出与8形成一副室,11与12并接或游离,后翅2从中室下角前方伸出,3与4共长柄,5脉缺,6与7共柄或融合,8从中室中部伸出。
雄性外生殖器无颚形突,爪形突短或长,抱器瓣简单或骨化,阳茎或有或无角状器。
(2)分布范围
目前全世界已知400余种,主要分布于东洋、澳洲、古北及非洲界。
(3)亲土苔蛾
亲土苔蛾(学名:Eilema affineola)是灯蛾科土苔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22—30 mm。头、颈板黄色,下唇须黄色、顶端黑色,触角褐色,胸及腹背灰色,腹部腹面及足黄色;前翅基部具黑边,翅顶圆,浅黄褐色,前缘具黄带,反面除前缘及端区黄色外灰褐色;后翅灰黄色。前翅11与12脉并接。
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细长、端部弯,阳茎具角状器3—6个。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河北(小五台、密云)、陕西(宁陕)、山西(霍县)。
国外分布:朝鲜,西伯利亚,日本。
66.暗苔蛾属
暗苔蛾属(学名:Phaeosia),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喙充分发育,下唇须平伸不过额,额圆,雄蛾触角线形具鬃及纤毛,足胫节距正常,腹被粗毛,前翅长而窄,前缘向翅顶弓形,外缘短,2脉从中室中部伸出,近基部曲,3与4融合,5脉缺,6从中室上角伸出,9、10、8、7形成一副室,7从副室末端伸出,11与12并接,后翅2从中室中部伸出,3与4共长柄,5脉缺,6与7共柄,8从中室中部伸出。
(2)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美洲及亚洲东部。
(3)东方暗苔蛾
东方暗苔蛾(学名:Phaeosia orientalis)是灯蛾科暗苔蛾属的一种动物,分布于福建、云南等地。
①形态特征
翅展24—26mm。雄蛾前翅中室颇窄、具有褶,反面具鳞片缨,后缘中央前具强叶突;头、胸、腹褐黄色,腹部基部灰色;前翅橙黄色,中室下方区肉色,中室末端上方具一小而颇延长的黑斑;后翅橙黄色,外缘区色较淡。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云南。
国外分布:新加坡,加里曼丹。
67.线苔蛾属
线苔蛾属(学名:Mithuna)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四线苔蛾(学名:Mithuna quadriplaga)是灯蛾科线苔蛾属的一种昆虫。
(1)形态特征
翅展20—30 mm。雄蛾头、颈板橙黄色,下唇须及胸暗褐色,触角褐色,腹部灰褐色,肛毛簇黄色;前翅褐色,前缘区基部有些暗褐,前缘一
暗褐中线点,起自此点的中线从前缘下方强烈向外弯,不规则亚端线暗褐色、向前缘较清晰;后翅淡褐色。雌蛾头与颈板褐色。前翅6脉从中室上角下方伸出,雄触角线形具鬃和纤毛。
(2)分布范围
浙江,江西,福建,广西,海南,四川,云南锡金,不丹。
68.纹苔蛾属
纹苔蛾属(学名:Tigrioides)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金纹苔蛾(学名:Tigrioides aureolata)是灯蛾科纹苔蛾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翅展25mm。下唇须黄色、顶端黑褐色,触角黑褐,头、胸与前翅土黄色,腹部与后翅淡黄色,腹末橙色,前翅反面中域灰色。
雄外生殖器瓣端半部向内突,阳端基环长于瓣,端部分叉,阳茎端部具2个角齿,爪形突棍棒形。
(2)分布范围
浙江、福建、四川。
69.曲苔蛾属
曲苔蛾属(学名:Gampola)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曲苔蛾(学名:Gampola fasciata)是灯蛾科曲苔蛾属的一种动物。
(1)形态特征
翅展26—32mm。雄蛾灰褐色,前翅从外缘中部至中室下角具有弯曲的弥漫暗褐影,并从中室下角达后缘中部,端区臀角上方有一暗点;后翅色较淡。雌蛾前翅横脉纹上具暗点,中室末端下方亚中褶上有一暗点与后缘以一颇不明显的线相连。我们未见到雌蛾标本。
(2)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云南。
国外分布:斯里兰卡。
70.奋苔蛾属
奋苔蛾属(学名:Nishada)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圆翼奋苔蛾(学名:Nishada rotundipennis)是灯蛾科奋苔蛾属的一种昆虫。
(1)形态特征
雌翅展28mm。纯橙黄色;前翅反面黑褐色短带从翅顶至2脉;后翅淡黄色,3与4共柄。
(2)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云南(河口)。
国外分布:婆罗洲,沙捞越。
71.微苔蛾属
微苔蛾属(学名:Microlithosia)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微苔蛾(学名:Microlithosia shaowuica)是灯蛾科微苔蛾属的一种昆虫。
(1)形态特征
翅展18—20 mm。下唇须、触角、头、胸及足黄色,腹部灰色,末端黄色;前翅前缘近中部上拱,褐黄色,中室末端有一小暗褐点,前缘内线处一模糊暗褐小短纹,雌蛾褐点不显,缘毛黄色,反面灰褐,中室末端至前缘下方饰有较粗厚的褐色鳞片;后翅灰黄色,前缘色较浅。
雄性外生殖器左右瓣很不对称,形态各异,爪形突长而窄。
(2)分布范围
福建,广西,海南。
72.灰苔蛾属
灰苔蛾属(学名:Poliosia)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喙极发达,下唇须平伸,雄触角线形具鬃及纤毛,足胫节距正常,腹被粗毛,前翅窄而长,前缘向翅顶拱,外缘短,2脉从中室下角前伸出,3与4共柄,5脉缺,7、8、9共柄,10游离,11与12并接,后翅2从中室下角前伸出,3与4融合,5脉缺,6与7共柄,8从中室中部伸出。
(2)生活习性
分布于东洋及澳洲界,少数分布于非洲。
(3)黄带灰苔蛾
黄带灰苔蛾(学名:Poliosia muricolor)是灯蛾科、灰苔蛾属的一种蛾类昆虫,属于中国稀有的娥类生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18—24 mm。暗褐灰色,头顶黄白色,额、前足胫节、跗节黑色,腹部腹面黄白色;前翅前缘带及缘毛黄白色。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四川。
国外分布:锡金,印度,加里曼丹,沙捞越。
73.鳞苔蛾属
鳞苔蛾属(学名:Neoblavia)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喙极发达,下唇须平伸不过额,雄蛾触角具鬃及纤毛,足胫节距正常,前翅窄,2与3脉共柄,4与5脉缺,6与7、8、9共柄,10游离,11与中室成直角伸出后与12融合,雄蛾在中室具一大的椭圆形香鳞斑,后翅2从近中室下角伸出,3与4融合,5脉缺,6与7共柄,8从中室中部伸出,雄蛾中室内、外及下方具有一大片香鳞。
(2)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洋界。
(3)鳞苔蛾
鳞苔蛾(学名:Neoblavia scoteola)是灯蛾科鳞苔蛾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翅展17—19 mm。黑褐色;雄蛾前翅中室有一块灰色香鳞;后翅色稍淡,香鳞片红褐,外缘区稍灰,缘毛黄色。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江西,海南,云南。
国外分布:锡金。
74.浸苔蛾属
浸苔蛾属(学名:Lambula),鳞翅目灯蛾科苔蛾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喙极发达,下唇须平伸过额,第2节下方具毛缨,触角具鬃及纤毛,足胫节距正常,腹被粗毛,前翅颇窄,前缘弓形,1脉在近基部或多或少向2脉上曲,雌蛾2脉从近中室下角伸出,雄蛾则从中室下角伸出,3与4共柄,5脉缺,6从横脉纹中部上方伸出,7、8、9共柄,7在9之后,10从中室上角伸出且强烈弯曲,11与12融合;后翅2与3、4共柄、3与4融合,5脉缺,6与7融合或共柄。
(2)分布范围
大多分布于澳洲区。
(3)烟色浸苔蛾
烟色浸苔蛾(学名:Lambula fuliginosa)是灯蛾科浸苔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雄18—20 mm。全体烟褐色,散布雾点,腹部肛毛簇长,褐黄色。前翅1与2脉间无横脉相连,1脉稍向上曲,前缘中部具一大褶;后翅反面中室末端上方具鳞片簇,前缘基部具一小褶,6与7融合且直伸,8从中室中部伸出。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云南。
国外分布:婆罗洲,沙捞越。
75.泥苔蛾属
泥苔蛾属(学名:Pelosia),鳞翅目灯蛾科苔蛾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下唇须平伸,额被粗鳞,雄触角锯齿形或线形,足胫节距正常,腹被粗毛,前翅前缘向上拱,外缘圆,2脉从中室中部伸出、基部曲,5脉缺,7与8共柄,9脉缺,10从中室伸出,11与12并接,后翅2从中室下角前伸出,3与4共长柄,5脉缺,6与7共柄,8从中室中部伸出,雄外生殖器有一很弱的颚形突。Daniel 1954将分布于云南及四川巴塘的个体作为模式种定为一新属Paralithosia,但从其描述看实为本属,他在描记中认为前翅7脉缺(实为9脉),8与9共柄(应为7、8共柄),后翅6、7、8共柄恐有误(标本为6与7共柄,8从中室伸出),其余特征描述均与本属同。故应厘订为泥苔蛾属。
(2)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古北及东洋界。
(3)泥苔蛾
泥苔蛾(学名:Pelosia muscerda)是灯蛾科泥苔蛾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翅展20—30 mm。褐灰色;前翅前缘区淡色至中部,前缘基部黑边,亚中褶及2脉中部斜置2个黑点、从前缘外线处至中室下角外斜置4个黑点;后翅基部色淡。浙江杭州产标本黑点很小,雄外生殖器囊形突短宽、端部内凹,抱器长而尖,阳端基环短宽,前端稍突出,爪形突细长、端部弯尖,阳茎无角状器。
②分布范围
黑龙江、吉林、浙江、江西、福建、江苏、湖南、广西、四川、海南、台湾、云南、日本,欧洲。
76.尾苔蛾属
尾苔蛾属(学名:Atolmis)是属于苔蛾亚科下的一个属。
红颈尾苔蛾(学名:Atolmis rubricollis)是灯蛾科尾苔蛾属的动物。
(1)形态特征
翅展26—29mm。黑褐色带紫色光泽,颈板红或橙色,腹部末三节背面橙色,腹面除前两节外橙色。
雄外生殖器瓣长,顶端分叉、腹面一个短尖齿较直、另一个成弯钩状较长,阳茎瘦长有小刺突。
幼虫灰花斑色常带绿色,刚毛褐色,背线白色灰边,亚背线黑色,头黑色,以地衣为食。
(2)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黑龙江,新疆,甘肃,陕西,四川。
国外分布:欧洲。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