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隆冬时节,年近七旬的张万年将军不顾周围人的劝阻,毅然顶风冒雪,登上了五台山。
他之所以要走这一趟,是为了见一个人,一个年轻的和尚。
在巡视当地驻军期间,张万年偶然得知,数年前曾有一位解放军战士,竟然在此地的五台山寺庙落发为僧了。
由于这位战士事先没有和上级有过任何汇报或请示,部队方面便以“逃兵”为其定性。
在军队里待了一辈子的张万年将军,对军务问题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
听说了这件大奇事之后,他立马意识到,这位不管不顾上山当和尚的我军战士,很有可能是受过委屈。
于是他不顾路途坎坷,设法亲自与此人见了一面。
当看到这位昔日的解放军战士、如今的寺庙小僧侣之后,张万年将军单刀直入地询问:“是谁把你给逼到这儿来的?”对面会如何作答呢?
1.一场纠纷
这位在五台山出家为僧的解放军战士姓张,看到有堂堂将军愿意为自己做主,立即竹筒倒豆子,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了。
张战士的故事,要从他十八岁入伍那一年开始讲起。
五年前,也就是1991年,刚刚成年不久的张战士怀抱着对军旅生活的热切憧憬入伍,成为了山西当地驻军的一位人民子弟兵。
可惜好景不长,参军的次年,他便卷入了一场纠纷之中。
事件的起因,是当地驻军部队协助政府进行工程建设,张战士被组织分配到地基组,和一群挖掘工人们一块儿干活儿。
工人们工作干得很愉快,项目进展也算顺利,只有一点他们不甚适应,那便是食堂的餐饮。
这批挖掘工人吃惯了重油重盐的工地盒饭,冷不丁吃部队做的伙食,觉得很是没味儿,便跟一起上工的张战士抱怨了几句。
张战士和工人们一样,是农村出身的“泥娃子”,对他们深感亲切,便想方设法提升这群人的待遇。
为了让挖掘工人们吃得更舒服,张战士从部队后勤处拿了一些猪油,给他们“打牙祭”。
张战士此举,没有事先跟上级汇报。不过猪油并没有用到他自己身上,张战士最多也就是行为冒失,没遵照章程纪律办事儿罢了。
谁承想,张战士所在部队的连长,竟然针对此事不依不饶。
这位连长想要在军中立威,便揪住张战士的小错不断上纲上线,好“杀鸡儆猴”。
他一口咬定张战士是在“中饱私囊”,逼他在全军面前公开“认罪”。
没有遵照纪律被处罚,张战士认了,可贪污部队物资事关军人荣誉,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接受。
于是乎,张战士便和连长杠上了,两人越吵越急眼,连长竟然在一怒之下拿木头劈了张战士脑袋。
2.不公处理
这下子,事情可闹大了。身为上级动用“私刑”,体罚普通士兵,这在人民解放军部队,是性质极其恶劣的错误。
更何况张战士经连长这么一劈,脑袋瓜子成了“血葫芦”。
张战士及其父母,都急切地想要一个说法,他们希望严惩动手的连长,并得到组织的补偿安抚。
可事件的后续发展,没能让他们如愿,两点要求全都落空了。
为了维持军队的“体面”形象,上级领导决定“大事化小”。
本来犯了大错、理应获得严厉惩处的肇事连长,不痛不痒地挨个处分也就过去了。
既没有被降职,待遇也丝毫没减少,甚至后续升迁也是完全不受影响的。
至于对张战士的补偿,由于他的脑部受伤没有留下后遗症,够不成军中规定的伤兵标准,自然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如此结果,让张战士大失所望,悲愤之情油然而生。
正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年纪,张战士如何咽得下这口恶气,于是他便在一天夜里独自离开了部队驻地。
张战士星夜兼程,赶赴附近的五台山,在山中寺庙干脆利落地落发为僧,削去头上“三千烦恼丝”。
张战士以为上山当了和尚,前尘往事便与自己再无瓜葛了。
殊不知由于他擅自离队,在军中名簿上,已经成为了“逃兵”的身份。
直到1996年,张万年将军前来巡视当地的驻军,才给他“翻案”了。
3.主持公道
在视察驻地的时候,随行领导偶然跟张万年提了一嘴,五台山有个小和尚,原来是名解放军战士。
这位领导是当个小八卦讲的,可张万年将军却察觉到其中必有隐情。
为了解实情,张万年将军不顾寒风料峭,毅然赶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
抵达寺庙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当事人张战士,并从他的口中得知了前因后果。
兹事体大,张万年将军决定进行彻查。他派出一支专门的小组,深入连队调查当年事件的全貌,最终结果和张战士那边的陈情是一致的。
如此一来,张万年将军心里便有底了,他立即着手“翻案”,为张战士主持公道。
首先便是惹出祸事的连长,以及当年粉饰太平的领导们,他们都依照部队的组织纪律,受到了极为严厉的责罚。
这之后便是对张战士的补偿,在张万年将军的主持之下,他彻底恢复了名誉,不再是“逃兵”了。
由于此时张战士出家为僧已久,不再适合回归部队,组织便按照退伍军人的标准,定期给予他津贴补助。
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张万年将军特意将军中领导干部们专门叫过来,大家集中开了个反思总结会。
在会上,张万年将军苦口婆心地强调,治军千万不能有“遮丑、遮羞”的妥协思想。
军中出现了纠纷,无论大小,都应该按照组织的章程处理,该咋办就咋办。
想要藏着掖着草草了事维持所谓的“体面”,只会把小事搞大,久而久之军纪便会松弛下来。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事件办理完毕之后开会讨论,吸取经验教训,正是张万年将军的一贯治军风格。
对越作战期间,张万年将军以师长身份,处理受伤及阵亡战士们的抚恤问题,也是这么办的。
为了将牺牲战士的抚恤落实到位,张万年将军反复叮嘱手下详细制作军中花名册,不能漏过一位人民子弟兵。
军属抚恤全部下发完毕之后,张万年将军又开总结性质的会议,既是为了“查缺补漏”,也是为了通过“复盘”提升后续工作的效率。
正是一次次细致入微的工作,一场场言之有物的会议,使得张万年将军成功将自己的一片爱兵如子之心,落到了实处。
抚恤对越作战士兵们的家人,为五台山受委屈的小僧侣出头,都是张万年将军爱兵之情的一个缩影。
像张万年将军一样想基层战士之所想、忧普通士兵之所忧、为广大人民子弟兵考虑的领导干部,在我军内部不胜枚举。
也正是由于这些军官的存在,我军才能够有如今的良好风气。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参考资料:
1、永远的怀念——回忆与张万年同志相处的几件事:《档案时空》2015年第7期35-36,共2页
2、张万年:最具实力的跨世纪军事决策者——《决策与信息》2000年第4期15-16,共2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