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 “立秋不是秋,秋在处暑后”。
当夏的热烈渐渐褪去,当风里开始带着一丝清清爽爽的凉意,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意味着暑热的终结,也宣告着金秋的正式登场。此时,天地间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大自然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华丽的蜕变。
处暑时节。北方地区结束了雨季,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的秋高气爽天气。而南方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湿热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三候,感知时序之美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猎物先陈列如祭而后食,展现着秋日的肃杀与收获。
·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萧瑟之气,却也为来年的新生积蓄力量。
·三候禾乃登:“登”为成熟之意,黍、稷、稻、粱等农作物开始成熟,田野里一片金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暑气渐退,秋雨带着渴望已久的清凉而至。初秋的雨,不再以“势”夺人,沾惹了草木的情绪,似有无言的述说。
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骤雨打荷叶,滴滴点点滴滴,总有一种听觉上的美,怪不得李商隐要“留得残荷听雨声”。
处暑风物,秋景初现
告别了盛夏的酷暑难耐,处暑的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云彩也变得疏朗轻盈。阳光不再那么灼人,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早晚温差逐渐拉大,“秋老虎”的余威虽在午后偶有显现,但清晨和傍晚的微风已足够驱散闷热,带来沁人心脾的凉爽。树叶开始悄悄染上浅黄、橙红,预示着层林尽染的秋色即将铺展开来。
处暑养生,顺应自然之道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处暑时节,养生保健需注意以下几点:
1.润燥为首: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蜂蜜、芝麻等,少吃辛辣刺激之物。
2.防凉防燥:早晚温差大,要及时增添衣物,注意腹部、脚部保暖,避免受凉感冒。同时,也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
3.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消阴长的规律,宜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以养精蓄锐。
4.收敛心神:秋季对应“收”,情绪上要注意收敛,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悲秋情绪,可多参与户外活动,登高望远,心旷神怡。
5.适度运动: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以微微出汗为宜,增强体质。
处暑寄语,迎接美好金秋
处暑,是夏的终章,也是秋的序曲。它提醒我们,该放下夏日的浮躁,拥抱秋日的宁静与丰盈。
愿我们在这个时节,都能:
✔️ 调整好作息,养足精神;
✔️ 照顾好身体,润燥防凉;
✔️ 整理好心情,淡然前行。
让我们带着夏的余热未尽的热情,去迎接秋的硕果累累与诗意浪漫。
俗话说:“处暑秋梨最养人。”梨,又名玉乳,被古人誉为“百果之宗”。它味甘、微酸、性凉,《本草纲目》记载能“润燥止渴,清肺凉心,消痰降火”。
梨子水分含量高,生吃梨子爽脆多汁,能瞬间改善秋燥带来的咽喉不适。脾胃虚弱者将梨煮熟后再吃更加适宜,搭配银耳、百合、枸杞、蜂蜜等炖煮,既养人又养颜。
处暑已至,秋意渐浓。愿你我,都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收获满满,安然无恙。
图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