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被称作“常熟第一美女”,天生丽质、风情万种,一举一动都让人难以移开目光。
也正因为这张近乎“无害”的脸,她轻而易举就赢得了他人的信任,仅靠几句软语温声,短短4年时间,她就“借”走了17亿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她拿钱并未正当投资或经营,而是把朋友当成“提款机”,各种豪车、名表、高端会所,样样不缺。
如今,这位靠“借钱”步步为营的女人顾春芳,结局如何?
在常熟,顾春芳曾是无人不知的风云人物。
提起她,最先被人提及的不是名字,而是那张“常熟第一美女”的脸。
从小长相出众,五官精致、气质明艳,让她在学生时代就已是校花级的存在,走到哪儿都是焦点。
只是,初中还没读完,她就主动选择辍学回家。
那时家境还算宽裕,父母本着“女孩子安稳点就好”的心态,托关系为她安排了一份办公室文职的工作,希望她能过上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
可惜,顾春芳上班没多久,就不甘心这样枯燥的生活辞了职。
辞职后,她被调去供销社卖化妆品,这份工作倒是契合她的性格,人美、会说、亲和力强,很快顾春芳便在销售岗位上脱颖而出,成了销冠。
但赚得再多,也难以满足她日益膨胀的物质欲望。
顾春芳不甘心做个普通打工人,她想挣快钱,过上真正的“体面生活”。
1995年,她抓住机会,进入常熟市模特队,彻底转变了人生轨迹。
模特队并不大,但她出众的外形一出场就让人记住。
随着几次地方活动的亮相,她甚至参与了城市宣传片的拍摄,一时间名气大涨,“常熟第一美女”的称号也随之而来。
在走红的过程中,她结识了不少有钱人,有的是生意老板,有的是社会上的“圈中人”。
她很快意识到,单靠模特收入还远远不够,于是便以开服装店为由,开始向这些人借钱投资。
为了打动这些“金主”,她许以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年息20%甚至高达35%。
这个诱人的回报,加上她自身的外貌优势和甜言蜜语,让不少人心甘情愿地把钱交到她手里。
起初,她借的钱都不多,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有人觉得“投她比投银行划算”。
她也确实做到了还本付息,信用慢慢建立起来,借款额便水涨船高,很快就发展到几百万一笔的操作。
她用这些钱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店,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不过,顾春芳真正花心思的,并不是店铺经营,而是如何维持自己光鲜的生活。
她开始沉迷于奢侈消费:一年花上三百多万购买珠宝、古董家具、木雕、水晶和矿石等昂贵收藏品。
然而看似风光的生意,其实早已开始走下坡路。
服装行业竞争激烈,加上她缺乏真正的管理经验,店铺逐渐出现亏损。
但她没有削减开支,而是不断拆东墙补西墙,靠“借新还旧”的方式硬撑。
眼见资金链吃紧,她干脆转行做煤炭生意,只是这次创业让她直接栽了个大跟头。
2008年,顾春芳在一次酒局上认识了一位做煤炭生意的老板。
饭桌上,对方随口提起:“现在煤炭多紧俏,做一票就能赚几十万。”
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就是自己“翻倍赚钱”的新突破口。
那时候,她靠“借钱+高息”的方式维系奢侈生活已经很艰难,而做煤炭生意,刚好满足她的赚钱需要。
她开始对外宣称,自己认识某位省领导的女儿,对方可以帮忙拿到“计划煤”的配额。
要知道,那几年煤炭市场供不应求,煤炭更是紧俏资源,能搞到份额就赚大发了。
她打着这块“关系牌”,在圈子里迅速制造出一种“门路可靠、稳赚不赔”的印象。
为了让说辞更有说服力,她还专门在常熟市中心租下一间高档写字楼,注册成立“苏州凯维隆贸易有限公司”,声称注册资本1000万元。
实际上,这笔所谓的“启动资金”不过是她向别人借来的钱。
她又一次动用了自己最擅长的手段:制造信任感。
她伪造了各种合同、公章,说得有鼻子有眼,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背景、有资源、有本事”的女强人。
再加上她多年来积累的“人设”,很多人对她的话深信不疑。
煤炭生意的吸引力,再加上顾春芳的外貌与“人脉”包装,让不少老板失去判断力,一个接一个往“项目”里砸钱。
她口中所谓的“合作”,不过是用新借来的钱,去填补之前的利息窟窿。
而最夸张的一次,是有位老板当场转账1.8亿元。
这笔钱,她拿来还账,剩下的则照例拿去买奢侈品,继续过着她惯常的奢靡生活。
但这场精心布设的骗局,终究维持不了太久。
随着借款规模越来越大,她已无法再依靠利息维持周转。
一时间四面催债,顾春芳选择了逃债。
她试图办签证出国避风头,但申请没通过。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她居然萌生出另一个疯狂的想法:整容换脸。
她一度以为,只要换了长相、改个身份,就能摆脱过去的一切,从头开始。
直到2012年,她刚做完眼部手术,刚一踏进家门,还没拆线,就听到门外响起敲门声。
打开门,几位警察出现在眼前。
被带回后,她的诈骗细节被逐一查实:4年时间,她通过各种手段累计诈骗金额高达17亿元。
案发时仍有4.5亿元无法归还,数百人受害。
法院对她进行数罪并罚,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个人财产。
至此,那个曾被称作“常熟第一美女”,靠着外貌和谎言混入上层圈子的女人,彻底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她曾把谎言当门票,把借钱当生意,把信任当提款机,可最终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地鸡毛。
靠不正当手段过来的“好日子”,终究会被现实狠狠反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