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用高压锅煮饭做菜,比起普通锅,居然能快好几倍?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
看似只是锅盖一压,呼呼冒气,背后却藏着有趣的物理学和生物化学原理。
咱们首先得从“水的沸点”说起。在常压下,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气压,水在100摄氏度开始沸腾,维持这个温度继续加热,水也不会变得更热,而是继续蒸发成水蒸气。但高压锅的原理就在于——密闭加压。它通过一个密封的锅盖,把锅内的蒸汽封住不让跑,这样一来锅里的气压就不断升高。气压一高,水的沸点也就随之上升了,从100摄氏度提高到大约110~120摄氏度。简单来说,高压锅能把水“逼”得更热,从而让食物在更高温度下加热,自然也就能更快煮熟了。
那为什么食物在高温下熟的更快呢?
这就要说到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和“淀粉糊化”过程了。比如米饭,它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普通锅里煮饭,水温最多也就100度,淀粉慢慢吸水膨胀,再变得软糯。而在高压锅里,温度高出十几度,淀粉糊化速度大大加快,饭熟的更快,而且因为高压环境中水不会剧烈沸腾,饭粒中的水分损耗少,米饭就能更好地锁住水汽,口感更软更润。
这个原理在其他食材上同样适用。比如炖牛肉,普通锅里得炖上几个小时,牛腱子才勉强酥烂。而高压锅只需要短短二三十分钟,肉就能软烂到筷子一夹就散。因为在高压高温下,肉中的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迅速分解,这才成就了一锅入口即化的红烧牛肉。再比如煮红豆、芸豆这些硬质豆类,平时泡一晚上还得慢火煮上大半天;但放进高压锅,二十分钟搞定,还不糊锅不夹生,效率堪比“厨房火箭”。
总结一下,高压锅之所以煮饭更快,是借助了密闭加压提高水的沸点这一原理,利用更高温度加速了食物中的淀粉糊化和蛋白质变性,从而实现快速烹饪。
大家如果到高原地区旅游,想要吃上一口真正煮熟了的饭,必须借助高压锅,因为当地大气压太低,水沸腾的温度甚至只有六七十度,煮出来的米饭都是夹生的。
我是李旭,陪您解读科学奥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