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些年的传奇女性,邓文迪算一个。
但今天要说的李一诺,人生履历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18岁直接保送清华,27岁就拿下博士学位。
事业干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还抽空生了3个娃,38岁替“世界首富”花钱,40岁自己办学校搞改革,这魄力没几个人能比。
李一诺从小跟着妈妈长大,妈妈是个很有想法的知识女性,虽然一个人挣钱养孩子压力特别大,但她总说“读书才能有出路”,再苦再累也要保证女儿的学习。
妈妈工作特别拼命,能力强,在单位很受认可,但也因为太投入工作,和爸爸的矛盾越来越深,最后走到离婚这一步。
离婚后,妈妈一边在职场打拼,一边照顾孩子,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家做饭、辅导功课,这种坚韧的生活态度,让李一诺从小就明白,想要改变生活,只能靠自己努力。
看着妈妈为了生活奔波的样子,她学习更用功了,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主动找难题做,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前几名。
18岁被保送清华,李一诺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就被现实狠狠打脸,入学后的第一门微积分考试,她就栽了跟头,分数低得让她自己都不敢相信。
换作别人,可能早就灰心丧气,甚至打起退堂鼓了,但李一诺偏不,靠着一股倔劲儿,愣是把成绩追了上来。
本科毕业时,李一诺凭着亮眼的成绩,一举拿下全额奖学金,顺利踏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要知道,别人读博士少说也得五六年,可她只用3年就完成学业,27岁就戴上了博士帽。
在实验室里,她经常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反复验证实验数据,这份专注和毅力,让导师都赞不绝口。
博士毕业后,所有人都觉得李一诺会顺理成章留在高校搞科研,或者进研究所做实验,谁能想到,她直接来了个大跨界,跑去了麦肯锡做商业咨询。
要知道麦肯锡可是全球顶级咨询公司,员工基本都是金融、管理专业出身,她一个学分子生物学的门外汉,这转行的跨度,搁谁听了都得说一句太敢了。
刚进麦肯锡,李一诺确实很不适应,同事们讨论的商业术语、分析模型,她听着像天书,但她有股不服输的劲儿,白天跟着同事做项目,晚上回家熬夜学习商业知识,把案例打印出来,坐地铁的时候都在看。
谁能想到,一个零基础跨界的门外汉,靠着边学边拼,6年时间就成了麦肯锡北京办公室的合伙人,33岁那年,李一诺更是打破纪录,成了公司最年轻的全球合伙人,年薪轻松突破百万美元。
在麦肯锡,李一诺专门啃医疗产业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硬骨头,中国医疗改革咨询这种难事儿,她也参与其中,不管客户遇到多复杂的问题,她总能想出办法解决,慢慢成了公司里挑大梁的人物。
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李一诺又多了一个身份,就是妈妈,在麦肯锡工作的4年里,她接连生下3个孩子。
很多职场女性生一个孩子都觉得手忙脚乱,她生3个还能把工作做好,这时间管理能力简直绝了。
那段时间,李一诺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白天在公司开会、做方案,处理几百万的项目,晚上回家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哄他们睡觉,周末更忙,上午参加孩子家长会,下午又要赶去公司开项目会。
有人问她怎么做到的,她说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提前规划好时间,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陪孩子的时候就一心一意陪他们玩。
38岁那年,李一诺的人生又迎来一个重大转折,有一回,李一诺和比尔·盖茨聊天,盖茨说了个让人揪心的数据,全球每年几十万孩子因为疟疾丢了性命,可疟疾研究拿到的经费,连男性脱发研究经费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就因为给穷孩子治病赚不到钱,这些本该被重视的生命,在资本眼里变得没那么重要,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李一诺,她开始反思,自己在麦肯锡帮大公司赚钱,虽然收入高、有成就感,但和拯救这些孩子的生命比起来,到底哪个更有意义?
左思右想,李一诺干了件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事,辞去麦肯锡全球合伙人的高薪职位。
要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百万年薪直接砍掉三分之二,跑去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搞公益,任谁听了都得问一句值得吗?
身边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她太冲动,但她知道,这是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
加入盖茨基金会后,李一诺负责北京代表处的工作,主要做三件事,改善全球健康、推动教育发展、促进多方合作。
在健康领域,她发现很多地方防治结核病有难题,病人不仅要花钱买药,还要花路费去医院复查,很多人因为没钱就断药了。
李一诺和团队想办法,给病人报销路费,提供营养费,还研发电子药盒提醒他们按时吃药。
在疟疾防治上,除了发蚊帐这些传统办法,还支持研究让蚊子绝育的新技术,从源头减少疟疾传播。
40岁给孩子挑学校时,李一诺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国际学校学费贵得咂舌,学的东西却和国内实际八竿子打不着,公立学校又陷入应试怪圈。
孩子天天熬夜写作业,家长跟着鸡飞狗跳,一年课外辅导费动不动就是几十万。
再加上她在麦肯锡做招聘,接触过很多名校毕业生,发现不少人虽然学历高,但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工作。
这让她下定决心,要自己办一所学校,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美国兴起个性化微校的风潮,
学校不搞题海战术,而是通过项目式学习、李一诺和丈夫专门跑到国外,实地考察那些创新学校是怎么教学的,回国后很快就把一土学校办了起来。
刚建校的时候,李一诺遇到的麻烦事儿一桩接一桩,缺资金、少老师、家长也不信任。
但她咬牙坚持下来了,如今一土学校不仅在北京站稳脚跟,还把分校开到了广州、杭州,成了教育圈里大家都在讨论的明星学校。
今年48岁的李一诺,依然没停下探索的脚步,8月15日,她和《连线》杂志创始人凯文·凯利直播连线,两人聊的话题特别前沿,从人工智能怎么改变教育,到未来的工作会变成什么样。
这场直播后,很多人感叹,李一诺都已经这么成功了,还在不断学习新东西,从学术到商业,从公益到教育,她的每一次转变都让人意外,但又让人佩服。
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人生没有固定的剧本,只要敢想敢做,不管什么年纪,都能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