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特殊招生中关注较高的升学两个途径——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你都了解清楚吗?强基和综评有什么区别?两个能同时报考吗?不同年级应该如何准备?今天小编带你详细解读强基计划和综评招生的区别,建议收藏本文~
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在招生方式上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关于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的不同点:
01
招生对象不同
强基计划:更加注重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也是受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的影响。
一般来说招生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普通考生,第二类为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考生,这类考生可以破格入围校考。
综合评价:综评招生中一些中外合作的院校会对考生的英语成绩有要求,部分院校会给竞赛生给予一定优惠,具体可查看当年各院校的招生简章。
这两种招生政策非竞赛生均可报考!
02
实施院校层次不同
强基计划:建立在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之上,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因此,参与招生的院校是清北等39所985院校,是我国层次最高、关注度最高的一批院校。2025年35所高校在京进行强基计划招生,4所不在京招生已在表格标注,注意查看~
![]()
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层次广,211、双一流、中外合办院校都有。北京考生可以报考的7所在京综合评价院校如下:
![]()
03
招生范围及专业方向不同
强基计划: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招生专业既包含基础学科又包含高精尖领域的交叉学科,近些年一些王牌专业及交叉学科的加入,使得强基计划更受考生和家长青睐。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招生专业在各省市存在不同(报名时在系统中查看),简章发布之后各省考生应注意是否在本省招生。2025年各强基院校在京招生专业及计划数如下:
![]()
2025年北京强基高校在京招生新增专业如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空天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量子信息、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等专业;
●北京理工大学:新增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新增培养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首次新增理工类专业——数据计算及应用(智能科学、数据智能方向)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新增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方向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新增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
综评院校:面向北京招生的院校为7所,大多是各学校比较好的专业,甚至是王牌专业!2025综评院校招生专业如下:
![]()
北京外国语大学部分小语种专业仅在综评招生,每年北外综评因为招生名额多、学校层次高、纯面试的校测形式等原因深受考生家长关注!
中国科学院大学综评招生的15个本科专业所涉一级学科绝大多数学科评估结果都为A类,全是优势学科,建议尖优考生家长重点关注。
按照往年招生安排,昆山杜克大学与上海纽约大学10月初陆续发布上新一年的招生简章,同时启动报名!
04
录取模式不同
强基计划:强基计划的录取模式大部分为“8515”模式,即:85%高考成绩,15%校测成绩。2025年有35所高校在北京市进行强基计划招生,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强基入围分数线普遍低于同类型专业统招线,分差在5-58分之间。
![]()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有很多,各院校折算比例不同,有“631”“541”“73”“85:15”等。以国科大为例:
![]()
上表国科大综评分数高于统招是因为:国科大综合评价成绩由60%高考成绩+30%校测成绩+1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组成。
计算方式
国科大2025年在北京综评录取线为704.9分,假设考生校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皆为满分(二者满分共300),那么这位考生高考只需要674.83分即可上岸国科大综评!而国科大2025北京市投档线为680分,相当于获得了5分的降分优惠!
05
培养方式不同
强基计划:强基计划的学生入校后会单独编班、单独培养、小班化、导师制,本硕博衔接培养,优秀学生,高校可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特别说明的是:强基计划硕博阶段可以转段。
从公布强基生转段数据来看,强基计划的升学率非常高,很多院校的强基转段率都远远高于院校的整体保研率。
综合评价:招生入校后没有特殊的培养模式,是否转专业视各校的规定而定。
强基计划在培养方式上要比综合评价花费的时间、精力、人力上要多。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强基计划的学费和普通专业一样,而综合评价因大部分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或专业,所以学费一般会偏高。
06
不同年级考生如何规划
以下建议并非按照严格的时间轴线,各位考生家长根据自身情况及最新政策要求灵活调整↓↓
高一
了解政策,初步生涯规划
该阶段考生一般是学习积累的过程,在顾好课内学业的同时,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全面发展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挖掘学科兴趣点,重点培养某一特长学科。
意向走学科竞赛路线的,高一就要开始竞赛学习,有一定经济基础、动手能力强的考生,可以培养做一些科技创新项目,走科创活动路线。有文科特长的考生,重点广泛阅读积累,可以锻炼独立完成一些评论类文章或论文。
考生在高一时,就非常有必要开始进行生涯规划。自身擅长哪些学科?想学习什么方向的专业?日后期望在哪些领域工作?目标高校设定以及是否要继续深造?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一个初步的规划,并在日后的学习和成长中进行调整。
建议家长在这个过程尊重考生的基础上引导考生一起进行完善。升入高中,家长应该有意识的了解大学多种升学途径,基本了解相关政策后结合自身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合理规划升学路径。
如具有某一学科特长的考生,可以重点培养该学科,重点关注强基计划;各方面比较均衡的考生,可以全面发展,关注综合评价......
高二
提升背景、关注最新政策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积累,高二年级可以报名参加一些相关赛事,积累奖项,为高三报名做准备。
五大学科竞赛含金量最高,通过学校报名。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竞赛最早的2月就开始报名,各省时间不一,直接咨询学校即可。信息学竞赛在7月决赛结束后,启动初赛报名,当年具体情况还要等进一步政策才能确定。
近两年,虽然文科赛事认可度大为降低,但如果考生获得较好奖项,在报名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时依然是很好的学科特长证明。
往年认可度较高的文科赛事有: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等。很多赛事已经在陆续启动,需要考生个人关注报名信息。
此外,还可以关注高校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可以提前与高校接触。对于开阔眼界、提升自身能力很有帮助,表现优秀的同学有机会推荐给学校招生办。
建议家长深入学习研究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政策,包括与之相关的学科竞赛、科创活动、文科赛事、夏令营等。
很多家长可能感觉无从下手,建议可以从阅读高校招生简章开始,了解招生条件、招生专业、考试模式、录取优惠政策等。当然,高考志愿填报、录取规则、高校优势、王牌专业等也是家长需要了解的重点。
高三
特招报名、高考报考
首先,考生家长需要综合考虑考生兴趣爱好、地域倾向、专业选择、奖项等级、成绩、优惠政策等进行院校定位,可以先大而广的圈定一个范围,再平衡各项因素逐步精准细化。
明确强基报考志愿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大都是基础学科,对基础学科不感兴趣的考生,如果只是为了进入名校而只是把强基计划当做攀云梯的话,不建议报考,这样将来长期深耕于不喜欢的专业是十分痛苦的。考生再次全面了解强基计划,在此基础上判断自己到底是否报考强基。
了解往年招生政策
一般来说,每年的强基计划在要求上变动不会很大,而强基计划准备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报考,所以提前了解往年的招生政策,早做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则显得十分重要。
提前定位目标院校和专业
尽量在报名前就做好院校规划方案,提前定位自己的目标院校专业。建议从两个方面着重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前景;考生自身成绩位次。
全力备考
上半年,集中精力、积累知识提高成绩,无论强基还是综合评价来说,高考成绩的重要性都不能忽视。
高考是基础,下半年要全力准备,而且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都对高考成绩做出了要求,根据各高校、各省市不同,达到本省自主招生控制线、或是一本线,或是以高考成绩选拔入围等。
此外,部分赛事在高三考生还有参加的机会,考生可以重复参赛,竞赛奖项等级越高,高校认可度越高。值得一提的是,五大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的考生有机会提前签约清北等高校。
以上是结合往届上岸学子们的经历,给各阶段考生、家长们总结的详细备考攻略,具体时间节点划分还要以考生个人情况为准,进度快慢需要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合理调整,赶快准备起来!越早开始,便多一分上岸的希望!
其次,了解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报名材料,并提前准备!一般包括以下九项:( 具体材料内容以高校当年招生简章要求为准)
●报名申请表;
●自荐信/个人陈述;
●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
●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单;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单;
●模考成绩;
●推荐信;
●其他可证明材料;
●高校特殊要求提供的材料;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领域的升学规划、多途径升学(强基、综评、专项计划、港澳院校申请、海外留学等)、志愿填报、院校/专业选择、就业升学等信息,可识别二维码在线咨询鸡蛋老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