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财经
本账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刘世锦:要减少消费不足的结构性偏差,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
8月16日,“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在上午的年会上,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以“实行有效扩大消费方针,形成稳增长促转型的新动能”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消费不足是一种结构性偏差
刘世锦认为,不论从国际比较、发展阶段还是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消费率均处于偏低水平,这种状况可被称之是一种结构性偏差。
他具体指出,消费不足主要体现在服务消费的不足,重点是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社保、养老等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的发展型消费不足;消费不足最大的缺口在于农村居民,重点是近三亿农民工、近两亿进城农民工;消费不足实质上还是由来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要通过以人为中心、发展权利平等的城市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找到破题之道。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终端需求”的概念,即消费+非生产性投资,后者主要是与民生相关的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解决消费比重过低问题,把终端需求提到合理水平,就有了经济运行的源头活水。
“这可以说是解决当前需求不足问题的第一性原理。把刺激政策资金用在这个地方,将会事半功倍。”刘世锦强调。
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
目前更为紧迫的是增长宽度问题,它指的是全部社会成员中不同部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形成对已有生产能力的有效需求,由教育、社保、人力资本建设、社会流动性等推动。如果增长宽度问题解决不好,增长高度提升也将会受到约束。
因而,对于扩大消费、改善民生问题的认识要有新的内涵和角度。
刘世锦认为,一方面对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对由来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或许是有道理的,但是否能够容忍由此引起的增速下滑?长期以来,我们对抓投资、上项目敢出手,动辄几百几千上万亿、十几万亿,但对改善民生比较谨慎,注重节约,账算得很细。
他建议,要用抓投资的政策力度和资金投入去抓消费。下一步应将减少消费比重的结构性偏差,如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内,把消费占GDP比重提升合理水平作为稳增长的一项“硬任务”。
推动结构性改革,有效提振消费
下一阶段要重点推动三个领域的结构性改革:
第一,以农民工为重点的新市民刚性住房为重点,着力解决住房结构性不足。房地产行业和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错配,将会经历一个有难度的、相当长时间的存量调整过程。要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等渠道筹措资金,收购滞销的住房,转为保障性住房,或租或售向新市民提供;也可以开工建设新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城中村”改造还要注意防止新房价格上升。
第二,深化农民居民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口养老金不足的缺口,制约着中国一半左右人口的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容忽视的全局性影响。在“十五五”时期,要通过将较大规模的国有权益资本划拨社保基金并进入资本市场运作、短期财政补贴和完善长期缴费制度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全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城乡居民差距逐步缩小的养老保障体系。
要通过5年时间逐步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养老金收入提升到1000元/月。以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领取人数18039万人为基数,叠加每年新增人数计算,5年内,如这部分群体养老金收入增加到1000元/月,城镇职工养老金与城乡居民养老金差距倍数从15:1缩至3.5:1左右。
第三,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顺畅流动带动中国第二轮城市化浪潮。我国核心城市之外的中小城镇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可容纳60%以上的城市人口,其中既包括原有城市疏解人口,更多是农村和其他城市的流入人口。这一区域也适合制造业和中低端服务业的集聚,基建和房地产还有一定增长空间。要重点加快都市圈范围内的中小城镇建设,带动第二轮城市化浪潮。通过提高城镇化的比例(达到75%以上)和质量,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相应拉动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增长。■
刘世锦:经济增长的高度和宽度
8月19日,“第十五届中国城市发展及房地产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万物生长·信心的力量”。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大会上谈到了经济增长的宽度和高度问题。
刘世锦表示,宽度问题如果不解决,经济仍然增长不上去,而且高度的问题如果不协调,反而会给宽度带来问题。比如,人工智能现在的发展会带来一个实际结果,就是会替代很多新的工作岗位。“过去有个说法,说大家不要担心,因为技术创新包括人工智能可以创造更多生产岗位。但是,在很多领域中,它可能取代了十个工作岗位,最后只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剩下九个人。”
他特别提到了前一段时间武汉提出的网约车自动驾驶,“这个提出了以后,很多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司机马上就有反应了。因为这一批人如果有点办法的话,他不会去开网约车、出租车的。现在搞了一个新的科技,把这一部分人的工作给挤掉了。”
刘世锦指出,我们马上会遇到一个很矛盾的问题,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重要,是硬道理,但是这么多人的就业也重要,也是硬道理。现在两个硬道理碰在一起了,怎么办?
由此,他强调,如果经济增长的宽度问题不解决好,只在高度上搞创新,那么最后经济增长率还是上不去的。“因为最后决定经济增长速度的,实际上还是高度问题,不能替代宽度问题的解决。”
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消费?刘世锦表示,其中一种思路,是想解决老百姓不想消费、不敢消费,甚至不会消费的问题。
他指出,我们现在实际上也有很多补贴,补贴消费很大程度上把扩大消费看成一个促销的问题,而且重点是商品消费,这种办法短期之内也是有效的,但是它不具有可持续性。
“同时,对于有些亿万富翁来说,对补贴的钱根本无所谓。而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给他发了以后他也高兴,但是从他们的角度来讲,现在重点要解决的不是吃面包的这个问题,吃穿其实都没问题了,现在需要解决的是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等这些问题,而补贴对这些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所以,刘世锦指出,实行有效扩大消费的方针还是要做出结构性的改革,目标是使消费潜力最大的那部分低收入阶层明显的增加消费能力。
他强调,“收入是要增加的,重点是教育、医疗保证金、住房、社保、养老等发展性服务。而且不是一次性的,要有持续增长的制度安排。”
刘世锦强调,养老金不足的缺口,将影响中国一半左右人口的消费增长。所以,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对经济将带来全局性的影响。
对此,他建议到,在十五五期间,通过将较大规模的国有权益资本划拨社保基金,并进入资本市场运作。通过短期财政补贴和完善长期缴费制度等多措并举的方式,建立起覆盖全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城乡居民差距逐步缩小的养老保障体系。
具体而言,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25年的基础之上,用3年的时间,将农民的养老金收入由目前的200多块钱提到620块钱,也就是农村的低保水平。第二阶段,再用两年时间把它提到1000块钱,也就是和城镇职工养老金的替代率基本持平,达到基本生活保障的水平。
刘世锦表示,实施这个措施以后,首先,在宏观上,大概在今后五年的时间里,可以新增需求8.3万亿,每年拉动GDP增长0.3到0.5个百分点。
第二,城镇居民养老金与农民养老保险的差距的倍数,将会由15:1缩减到3.5:1。
第三,在稳股市方面,如果较大规模的将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并同时进入资本市场,对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非常重要。“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不稳定是因为它缺少一个像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等这些机构投资者。”
刘世锦指出,据测算,如果按照上述想法实施以后,中国股票市市场上的养老金资产比重达将到20%以上,缩小和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中养老金资产占比的差距,对我国股市的长期增长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入群可参加全年至少12场精彩闭门研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