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报告未披露全国POS机数量、银行卡授信总额及逾期风险等关键数据,引发市场关注。与此同时,信用卡发卡量连续三年下滑、支付系统交易规模创新高等趋势成为焦点。
发卡量持续萎缩,较一季度末减少600万张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量降至7.15亿张,较一季度末减少600万张,同比降幅达8.5%。数据显示,自2021年峰值8亿张以来,信用卡规模已连续三年多收缩:2022年降至7.98亿张,2023年进一步下滑至7.67亿张,2024年则跌破7.3亿张。业内分析指出,信用卡市场收缩或与消费信贷需求减弱、移动支付替代效应增强以及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趋严等因素有关。
二季度,全国银行卡交易规模保持高位运行,共发生交易1466.62亿笔,金额226.70万亿元。从业务类型看:
存现业务:8.07亿笔,金额6.60万亿元;
取现业务:12.38亿笔,金额6.82万亿元;
转账业务:512.46亿笔,金额181.71万亿元;
消费业务:933.71亿笔,金额31.57万亿元。
支付系统高效运转,网联业务量首超银联
二季度,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3927.51亿笔,金额3084.83万亿元。
银联跨行支付系统:处理业务976.41亿笔,金额66.71万亿元,日均处理10.73亿笔,金额7330.69亿元;
网联清算平台:处理业务2831.80亿笔,金额145.58万亿元,日均处理31.12亿笔,金额1.60万亿元,业务量首次超越银联。
网联的崛起,标志着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零售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而银联则更多聚焦跨行转账、跨境支付等场景。两者分工协作,共同支撑起超3000万亿元的支付清算需求。
支付生态加速重构,风险管控成重点
尽管支付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但央行此次未披露银行卡授信及逾期风险数据,引发市场对信贷质量隐忧的猜测。专家指出,当前支付行业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移动支付渗透率持续攀升,传统银行卡交易结构加速调整;二是支付机构与银行角色分化,网联、银联差异化竞争格局深化;三是监管层对反洗钱、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合规要求趋严,行业将进入“量增质优”的新阶段。
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跨境支付便利化政策落地,支付体系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