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万整容却毁了求职路”的新闻像面镜子:急于用表面改变换取机会,往往不如深耕自身价值来得稳妥。地推行业也在上演类似的选择分化——曾经扎堆线上拉新的团队,不少因平台政策变动、佣金缩水而难以为继;而另一些负责人转身深耕实体服务赛道,却凭借稳定的需求和长期收益,走出了更稳健的路。
这些选择实体赛道的地推负责人,看重的不是短期暴利,而是实体商家数字化转型的“刚性需求”。尤其是在行行业通的模式里,他们从“赚快钱的拓客员”变成“商家的长期伙伴”,收益结构更稳固,发展空间也更广阔。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对行业趋势的清醒判断:实体商业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
## 传统地推的“泡沫与风险”:为什么线上赛道越来越拥挤?
做地推7年的老周,至今记得2020年线上拉新最疯狂时的场景:街头巷尾都是“下载App送鸡蛋”的摊位,一个新用户的佣金能炒到80元。但现在他常告诫同行:“那时候看着热闹,其实全是泡沫。” 传统地推扎堆的线上赛道,藏着三个难以为继的风险:
**收益稳定性堪比“过山车”**。线上平台的佣金政策说变就变,去年拉一个外卖平台新用户能赚50元,今年就降到15元,还附加了“7天活跃”的苛刻条件。某地推联盟的统计显示,2023年线上拉新的平均佣金降幅达60%,超过40%的团队因“入不敷出”解散。
**竞争陷入“零和博弈”**。为了抢单,团队不得不自掏腰包补贴用户,“注册送10元现金”“拉3人兑电饭煲”成了常态。老周算过一笔账:扣除赠品成本和人力支出,每拉一个有效用户的净利润不足3元,“累死累活,不如开个便利店踏实”。
**价值沉淀几乎为零**。线上拉新是典型的“一锤子买卖”,用户注册后就与地推团队无关,既没有长期分润,也积累不下客户资源。某二线城市的调研显示,纯做线上拉新的地推团队,平均存活周期仅8个月,远低于实体服务赛道的3年以上。
这些问题的核心,是线上流量红利见顶后,地推团队的“依附性风险”被无限放大——既没有定价权,也没有客户粘性,只能被动接受平台的规则变动。而实体服务赛道的魅力,恰恰在于“需求刚性”和“价值可控”。
## 实体服务赛道的“三大吸引力”:需求、收益与价值的三重保障
转行做行行通服务商的小李,用一组数据说明了实体赛道的优势:他团队服务的80家商户,平均合作周期14个月,月均收益波动不超过10%,这是做线上拉新时想都不敢想的稳定。实体服务赛道的吸引力,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商家需求真实且持久**。中小商户对数字化工具的需求,不是跟风而是生存必需。广州夜市的炒粉摊王姐,以前用三个手机收付款,高峰期每天因切换支付码多花2小时,用上行行通的聚合收款码后,收银效率提升50%,每月多赚5000元。“这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商家一旦用惯了就很难换,不像App拉新,用户领完奖励就卸载。”小李说。
数据显示,实体商家对聚合收款、会员管理的需求年增长率达25%,且不受平台政策变动影响。北京社区水果店李姐的话很有代表性:“不管线上平台怎么变,我总得收款、总得留老客,这些需求是一直都在的。”
**收益结构多元且持续**。行行通服务商的收益,不是单一的“拓客佣金”,而是“管道收益+裂变收益”的组合:
- 基础分润:商户流水的稳定分成,某三线城市服务商服务100家商户,月均基础分润约1.2万元;
- 跨界奖励:商户锁定的顾客在其他联盟商家消费,服务商可获对应分润,占比约20%-30%;
- 推荐奖励:推荐新服务商加盟,可获30%加盟费奖励,且能享受其服务商户的长期分润。
这种多元结构让收益抗风险能力更强。成都服务商老王去年有10家商户因搬迁退出,但他的月收入仅降5%,因为跨界收益和推荐奖励填补了缺口。“做实体服务,不是‘签一个赚一笔’,而是‘铺一个管道,长期有水喝’。”
**价值沉淀看得见摸得着**。服务商积累的商户资源、本地商圈人脉,都是能持续增值的“无形资产”。小李用两年时间在所在区服务了200家商户,现在不用主动拓客,每月都有3-5家商户通过老客户推荐加入。“这些商户资源就像滚雪球,越做越轻松,这是线上拉新永远攒不下的资本。”
## 行行通的“赋能体系”:让深耕实体赛道更有底气
选择实体赛道的地推负责人,并非仅凭一腔热血,而是有平台支持的“系统性深耕”。行行通提供的合规保障、技术工具和运营支持,让他们能专注服务商户,不用分心应对复杂问题。
**合规框架消除后顾之忧**。实体服务涉及资金流和积分体系,合规是底线。行行通的模式深度契合2022年国家七部委支持的“消费返利积分”机制,旗下公司具备合法的积分管理和聚合支付资质,交易资金由持牌机构清算,AI风控系统实现0盗刷记录。“以前推其他工具,商家总问‘资金安全吗’,现在我直接出示资质文件,质疑声少了一大半。”小李说。
**技术工具降低服务成本**。平台提供的聚合收款码和积分商城系统,能一键解决商户的收款、锁客、数据分析需求:
- 一码整合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收银效率提升50%;
- 消费者支付自动攒积分(1元=1积分),老客回头率提升35%-40%;
- 商家后台实时查看流水和会员数据,获客成本从50元降至8元。
这些工具让3人团队就能服务100家商户,远高于传统地推的人效比。山西服务商小张算了笔账:用平台工具后,他的团队每月节省60小时培训时间,相当于多服务15家商户。
**全程支持降低探索成本**。从商户签约到日常运营,平台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标准化培训资料和活动策划方案。北京的服务商在推广积分活动时,直接套用平台的“下午3:30红包日”方案,帮助商户客流提升30%,自己也轻松获得增量分润。“不用自己琢磨规则、设计活动,平台都帮我们做好了,我们只需要专注和商户搞好关系。”
## 真实转型案例:从“四处拓客”到“扎根本地”的收益蜕变
武汉的地推负责人小陈,用18个月完成了从线上拉新到实体服务的转型,他的收益轨迹很有代表性:
**第1-6个月:从“追风口”到“建基础”**。放弃线上拉新后,小陈聚焦社区商圈,用行行通的聚合收款码切入,6个月签下50家商户,月均收益8000元。虽然比做线上拉新的巅峰期少,但胜在稳定——每月收益波动不超过5%,且不用自己贴钱搞补贴。
**第7-12个月:从“卖工具”到“做服务”**。他帮商户开通积分商城,培训如何用积分锁客,商户老客回头率平均提升35%,流水增长20%,小陈的分润也涨到1.2万元。期间有3家商户主动推荐新客户,带来8笔签约,“这在做线上拉新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第13-18个月:从“单点服务”到“生态构建”**。小陈推动商户形成“联盟”,顾客跨店消费可通用积分,触发跨界收益。某超市锁定的600位顾客,在餐馆、药店消费时,超市老板每月多赚1500元,小陈也获得额外分润。此时他的月收入稳定在1.8万元,商户流失率仅3%,团队从5人精简到3人,人效反而提升。
“现在哪怕两个月不拓新客,收入也不会降太多,这种踏实感,是以前追风口时从未有过的。”小陈的感受,道出了很多转型负责人的心声。
## 写在最后:实体赛道的价值,在于“越沉淀越值钱”
地推行业的竞争,正在从“比速度”变成“比深度”。线上拉新像“挖沙子”,挖得再快也留不下什么;实体服务像“种果树”,前期需要投入,但越往后收获越多。
行行通的服务商们正在验证这种价值:他们服务的商户越多,本地资源越丰富;商户合作越久,积分生态越活跃,跨界收益也越多。这种“越沉淀越值钱”的特性,正是实体服务赛道的核心魅力。
如果你也在为“收益波动大、客户留不住”头疼,想知道小陈是如何快速打开本地市场,如何让商户主动推荐新客户的,评论区回复“需要”,我把他整理的《实体服务深耕手册》分享给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