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丢下”融创?90亿美金撑腰的“而今资本”上海滩再亮剑!
轻资产真能救命?孙宏斌90亿美金上海赌局埋雷
昔日“并购王”改行“包工头”?孙宏斌轻资产模式闯关上海
甩掉百亿债务的孙宏斌,转手押注90亿美金轻资产
![]()
沉寂多时的上海土拍市场暗流涌动。一个名为“而今资本”的新面孔正通过股权转让方式,低调潜入核心城区地块争夺战。耐人寻味的是,其背后掌舵者竟是融创创始人孙宏斌——这位刚把百亿债务“债转股”的地产老将,转手就用新平台押注曾让自己栽过跟头的代建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而今资本”由原融创东南区域团队操盘,核心成员王鹏、郑甫均为孙宏斌旧部。其运作模式清晰:引入贝恩资本等外部资金(首期募资90亿美元),依托融创系产品力与操盘经验,为资本方提供项目开发管理服务。这看似轻巧的转身,实则暗藏三重悖论:贝恩为何此时加注?代建能否破解融创式困局?轻资产真能扛住行业寒冬?
![]()
据克而瑞数据,2023年房企代建管理项目新增面积同比激增127%。行业追捧轻资产逻辑成立:剥离土地重负,专注专业服务赚取佣金与分成,规避资金链断裂风险。孙宏斌的“而今”踩着风口入局——以上海外滩壹号院等融创小股项目为范本,用上海首战验证轻资产模型。
![]()
但模式光环下藏着三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金源稳定性:贝恩的90亿美元非慈善注资。资本要求回报率底线,若上海核心地块去化遇冷,或批量处置不良资产(如烂尾楼)时触发隐雷(地方债务纠纷/产权纠纷),国际资本撤离速度可能快于想象。
盈利天花板:中指院报告指出,当前代建项目平均净利率约12%,显著低于传统开发模式巅峰期水平。当行业整体利润压缩至个位数时,“服务费+分成”模式能否覆盖精英团队成本存疑。
周期绑架:2022年某头部代建企业因合作方资金链断裂,导致十余项目停摆的案例犹在眼前。轻资产虽不背负债,却需承担合作方经营风险,本质上仍是周期“囚徒”。
![]()
贝恩的资本逻辑与孙宏斌的路径依赖
贝恩资本重仓“而今”,本质是对特定资产的精准对赌:以上海为代表的核心城市不动产具备抗跌性,叠加孙宏斌团队操盘溢价能力。这份信任源自双方合作历史——贝恩曾参与融创债务重组。这种“输血”关系本质脆弱:当资本回报预期(贝恩要求年化15%+)遭遇市场下行(上海2023年豪宅成交量缩水31%),盟友可能秒变催命符。
更值得警惕的是孙宏斌的“路径重演”:
顺驰时期靠高杠杆冲规模致资金链断裂
融创时期借并购扩张埋债务隐患
而今模式改用外部资本撬动项目
表面轻装上阵,实则将杠杆转嫁至金主。一旦资产周转效率低于预期(如地块开发遇政策卡点),同样的“速度幻觉”或将诱发新危机。
![]()
轻资产的致命暗礁:以“暴雷项目接盘”为例
行业公认代建最大商机是盘活烂尾项目,但这恰是高风险雷区。2023年郑州某知名烂尾楼“复活”案例中,代建方投入2年才厘清关联方债务、供应商欠款等83项法律纠纷。“而今”若介入此类项目:
需直面地方政府、原业主、金融机构等多方博弈
隐藏债务可能吞噬项目利润(某代建企业因未发现项目隐藏担保,损失超6亿元)
品牌反被“不良资产”标签拖累
孙宏斌团队虽有万达文旅并购经验,但轻资产模式下容错率更低——项目停摆意味着团队闲置、资本抽离,无土地资产兜底的溃败速度更快。
![]()
上海滩成败的隐喻价值
“而今”在上海的首个地块已成风向标:
成:验证“融创团队+国际资本+核心地块”模式可行性
败:暴露轻资产模式在存量厮杀时代的脆弱性
对孙宏斌而言,这或是职业生涯最后一搏。61岁再创业的孤勇值得敬佩,但当贝恩的美元基金、国际机构的回报要求、上海土拍的残酷竞标叠加在一起,那个老问题再次浮现:轻装简行的“而今号”,究竟是穿越风暴的快艇,还是资本洪流中的又一颗泡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