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建筑作为承载中华千年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木石结构的独特风貌与精湛工艺,既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暗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这类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电气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且扑救困难,往往造成不可逆的文化损失。近年来,多起寺庙火灾事故的发生,更让配电系统安全升级成为文物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
四川蓬溪高峰山道观的火灾惨剧至今令人痛心。这座拥有千年历史、230多间房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17年因电工房内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可燃物,导致山门、灵官殿、三清殿主殿等430平米建筑被毁,280平米文物建筑化为灰烬;2023年,甘肃山丹大佛寺同样遭遇火灾,这座始建于北魏、重建后被誉为“天下一佛”的AAAA级景区,因电线老化或用电不当引发火情,千年佛像损毁严重,佛外建筑焚毁殆尽。这些事故并非个例,它们共同暴露了寺庙建筑在用电管理中的普遍痛点:建筑年代久远导致线路老化严重,线路打火、漏电等故障隐蔽难察觉,故障排查依赖人工逐一核查,效率低下且难以防患于未然,传统“人防”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文物保护对用电安全的严苛需求。
如何为寺庙建筑筑起一道坚实的用电安全防线?重庆某重点寺庙的配电改造项目,给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方案。这座建于清顺治十八年、拥有360多年历史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存237件文物,殿堂均为木石结构,此前同样面临线路老化、故障频发的问题。为彻底解决安全隐患,项目团队对其三级配电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核心是引入智能安全配电装置,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
改造覆盖了寺庙祖师殿、大雄宝殿、文殊殿、藏经阁等十多个核心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负载需求精准配置设备:例如,祖师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所在的1#配电箱配置36kVA智能安全配电装置;北厢房、大悲殿禅房的2#配电箱选用20kVA装置;负载较多的关圣殿、弥勒殿大食堂等区域,更是配置了1台30kVA与2台20kVA装置组合,确保供电稳定;而陈列馆展览区、文物收藏室、藏经阁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区域,均单独配置20kVA装置,实现精细化保护。整个系统还接入安全智慧用电系统,通过无线通讯连接安全用电管理云平台,让管理人员可远程掌控所有区域的用电状态,大幅提升运维效率。
图1:寺庙配电改造项目系统集成图
图2:智能安全配电装置现场安装图片
支撑这一改造方案的核心设备,是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专为低压配电侧开发的AISD系列智能安全配电装置。该装置针对寺庙等敏感场景的用电安全痛点设计,其功能特点完美契合文物保护需求:在保障供电连续性方面,当负载侧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装置仅报警而不切断电源,避免突然断电对文物展示、宗教活动造成影响;在防火安全上,装置能有效抑制输出侧线路单相接地时产生的火花,从源头杜绝电气火灾隐患;在人身安全防护上,通过限制负载侧电网漏电流,即便人体误触单根供电线路,也能避免触电事故;同时,装置还具备全面的监测报警功能,可实时捕捉过载、过欠压、绝缘异常、内部超温等故障,通过声光报警及时提醒管理人员,且能存储20条事件记录,为故障追溯提供依据。
更值得关注的是,AISD系列装置的智能化程度大幅降低了寺庙分散区域的运维难度。装置可实时测量并在触摸屏上显示电流、电压、功率、电能、绝缘电阻等关键参数,管理人员无需逐一现场巡查,通过安全用电云平台或手机APP即可远程监测。从云平台界面能清晰看到各区域设备的在线状态、有功电能、绝缘电阻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报警信息会实时推送,故障响应速度显著提升。例如,当某区域线路绝缘电阻下降至预警值,平台会立即提示,管理人员可精准定位问题区域,避免故障扩大。这种“实时监测+远程管控”的模式,尤其适合寺庙建筑分布散、人工巡检难度大的特点。
图3:安全用电云平台及手机APP实时监控图
图4:智能安全配电装置使用前后对比图
在技术性能上,AISD系列装置也充分考虑了寺庙的复杂环境:输入输出电压适配AC 220V±10%的常见工况,单机容量覆盖3kVA至12kVA且支持定制,能满足不同区域的负载需求;过载保护动作范围可在100%~130%灵活调整,过欠压保护精准覆盖80%~120%电压区间,确保在电压波动时稳定供电;绝缘监测范围达1~5000kΩ,响应时间小于5秒,可快速捕捉线路老化引发的绝缘下降;通讯方面标配RS485接口,可选配NB或4G无线模块,适配寺庙可能存在的网络环境差异。装置采用落地安装设计,防护等级达IP20,能适应寺庙-20°C~+60°C的工作环境,且运行噪音≤55dB,不会对寺庙的静谧氛围造成干扰。
图5:AISD系列智能安全配电装置外观图
当然,寺庙配电系统的安全升级并非仅靠设备投入即可完成,还需配合规范的选型、安装与运维:选型时需确保装置额定容量与后方用电设备匹配,避免过载;安装时要选择无滴水、无腐蚀性气体的场所,注重通风散热,接线时严格按图操作,确保端子拧紧压实,防止接触不良;日常运维中,严禁非专业人士擅自打开装置外壳,同时定期通过云平台查看设备状态,结合事件记录分析潜在隐患。只有将设备优势与科学管理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智能化改造的效果。
从重庆寺庙的成功改造案例来看,智能安全配电装置的引入,不仅彻底解决了线路老化、故障难查的历史问题,更构建了一套“实时监测、主动预警、精准管控”的用电安全体系。安科瑞AISD系列装置以其针对性的功能设计与可靠的性能,为寺庙这类特殊文化场所的配电安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守护千年文脉的道路上,这样的智能化技术创新,正成为文物保护与安全用电之间的重要桥梁,让古老寺庙在现代科技的护航下,得以更长久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