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恳切请求网信办看过来:敏感词过滤需要开通人工申诉通道以免汉语污染加重和学术交流受阻

0
分享至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平台对内容审核的不断强化,“敏感词”过滤机制几乎渗透进了每一个发帖、评论、甚至私信的环节。它的初衷是维护清朗空间,防止违法和不良信息传播,这一点无可厚非、很有必要,而且不仅是中国,其他西方国家也同样有政治正确的红线不容触碰。然而,实践中却频频出现窘况:真正的学术交流、文化讨论乃至日常表达,被僵硬的一刀切的机器人判定为“违规”,而且很使人懵圈的是,你根本不知道哪里“犯了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交流,有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影响了正能量的传递。

01

各种“机器人拦截”的尴尬瞬间

不少网民都有类似经历:

• 一条正常的评论,点击“发送”后却提示“内容违规”;

• 一段精心撰写的留言,明明正能量,却被设为“仅自己可见”;

• 有人反复尝试五六次修改,却始终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字触发了禁令。

这些情况说明:机器人过滤缺乏语境理解,导致“误杀”成了常态。久而久之,用户只能通过谐音字、拆写字、奇怪符号来“绕过机器”,让网络交流变成了猜谜游戏。

02

敏感词数量递增,汉语遭遇异化

研究者估计,中国主流平台的敏感词库已达数万条,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原本只是为了封堵违法内容,但“敏感词表”的无限膨胀,正在把语言逼向异化。

• “最好”被写成“蕞好”;

• “喝杯酒”被说成“喝8加1”;

• “民主”“自由”等词被拆成“民 主”“zi由”;

这种做法或许能绕开审查,但长期下去,纯洁流畅的汉语被符号化、拼音化、“火星”化,影响的不只是交流效率,更是对文化本身的健康带来危害。

03

胡焕庸线发现者的长孙在事涉胡焕庸先生

事迹的留言也屡遭拦截的荒唐事

近期,本号发表,其中大量内容涉及民国时期中央大学与浙江大学的地理学家。评论区里,胡焕庸先生的长孙、《胡焕庸线及胡焕庸其人》(东方出版社,2025年版)一书作者胡复孙先生多次留言,却反复被系统拦截。笔者代为转发,也同样失败。


须知,“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地理最重要的学术概念之一,也曾引起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胡先生后人根据其研究胡焕庸传一书的写作而提供更详尽的资料,不是敏感话题,更不是负能量,而是珍贵的学术见证。这样的声音都不能出现,岂不是“倒洗澡水把孩子也一起倒掉”?

04

建议开通人工申诉通道

敏感词过滤机制本身无可厚非,但它必须科学化、精细化。笔者建议:

1.限制敏感词表无限扩张,组织专家研讨选词范围、评估对正常社会交流的影响,建立定期清理机制;

2.优化算法,让人工智能学会区分“恶意内容”、“中性表述”和“积极价值”;

3.建立人工申诉和复核通道,尤其对学术研究、文化讨论,应当允许人工干预,避免机器人“傻瓜式破坏”。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正能量被误杀”的荒唐局面,让网络真正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增强文化交流、提高国际话语权的园地。

结语

敏感词过滤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矫枉过正”的结果是汉语的污染、学术的阻塞和公共交流的失真。

我们恳切请求网信办关注这一问题,推动平台建立人工申诉机制,让真正有价值的声音不再沉没,让文化自信建立在开放与包容之上。

作者 | 吴必虎 ChatGPT

编辑 | 周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虎说八道1
虎说八道1
北大教授吴必虎关于旅游、城市、地理的自媒体
62文章数 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